台湾通史

作者:连横
台湾通史

连横著。两册。写于1908年,成书于1918年,初刊于1920年。体例仿效司马迁《史记》,分纪、志、传、表四类,表附于志类。中国第一部由台湾人撰写的纪传体台湾通史。1920—1921年在台湾分3册刊行,1945年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1983年分2册修订重版。

猜你喜欢的书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集,集中了福克纳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包括《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两个士兵》《干旱的九月》《瞧!》《调换位置》等篇,这些短篇小说情节生动、寓意深刻,题材涉及美国南方旧时代的衰亡、新旧南方的对立、社会公益、种族关系、战争、成长、爱情、荣誉与道德抉择等内容。这些作品大量使用象征和隐喻,既有悲观主义的深度,也有英雄主义的激情,内心独白和意识流的手法在这些小说中也有广泛使用,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风格和主要成就。

诗言志辨

诗言志辨

近人朱自清著,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8月出版。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作家、学者,长期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是编由四篇论文组成,即《诗言志》、《比兴》、《诗教》、《正变》。初拟书名为《诗论释词》,后因四篇皆以《诗言志》为中心意念,连贯而成,虽分犹合,故易为今名。四篇论文分别研究传统诗论中影响至为深远的四个提法,探讨每一问题的历史发展,根据其在各时代的不同用例,研究、阐释四者的本义和变义、源头和流派。是编为作者历时最久、工力最深的理论力作,以较为进步的文学观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几个正统的诗学观念进行辨析,颇能廓清陈见陋说而别创新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中朝故事

中朝故事

笔记。五代尉迟偓撰。二卷。共二十九条,七千多字。偓官南唐朝议郎,给事中。参修国史。李昇得国,自以为出唐太宗之后,袭承唐统,故称长安为中朝,因以名书。上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及君臣间事,下卷多记神仙志怪、掌故遗闻、轶事杂录等。多载晚唐宣宗、懿宗、昭宗、哀帝四朝故事。有关郑畋、李纳、李德裕轶事传闻多属无稽。如郑宰相堂饭。黄巢退出长安后,巨富捐纳修缮殿堂寺观,颇有参考价值。书版本有: 《广四十家小说》本二卷,又《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 《唐代丛书》本、 《随庵徐氏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均一卷。《随庵徐氏丛书》影刻宋抄本较佳。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标点本,可资研读。

墨子译注

墨子译注

墨子及其后学著作总集。成书于战国末。《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另八篇仅存篇名。主张兼爱尚贤、节葬节用,否定天命,强调人为,批评儒家“天命”、“亲亲”、“正名”等观点,提倡“取实予名”,提出中国最早的若干逻辑范畴。其中《亲士》至《三辩》七篇年代较晚,有人认为是伪书。《尚贤》至《非儒》二十四篇,反映前期墨家基本思想。每篇均分上、中、下。《墨子閒诂·俞樾序》:“此乃相里、相夫、邓陵三家相传之本不同,后人合以成书,故一篇而有三乎!”《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称《墨经》,又名《墨辩》。《耕柱》至《公输》五篇,记墨子言行,多涉及其政治主张,可作为墨子生平史料。《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亦后期墨家著作,主要讲防御战术与守城工具。一说《备城门》以下各篇有汉代官名,为汉人所著。有晋鲁胜注,早佚。宋代乐台注《墨子》,仅有《亲士》至《尚同》十三篇,已佚。现存注本有清毕沅校注《墨子》、孙诒让《墨子閒诂》等。

八十华严经白话文

八十华严经白话文

亦称《唐译华严》、《新译华严》。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是晋译《华严经》的异译本。证圣元年(695)三月十四日于东都洛阳大内大遍空寺开译,武则天亲临笔受,御制序文。后移至佛授记寺续译,圣历二年(699)十月八日译毕。该译本分七处九会三十八品,内容与晋译《华严经》基本相同,但更详备。在篇幅方面,该译本相当于梵本十万偈之前分四万偈,晋译《华严经》相当于前分之三万六千偈。该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与入藏本相比,其卷品开合、内容均同,文字偶有参差。

最上乘论

最上乘论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论内容共分果、行二门,藉十四条问答方式,论释有关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师、众生与佛同体、持守本真之心为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及无记心、我所心灭、真心等之意义,及其摄属果、行二门之情形。所引典籍有十地经、维摩经、金刚经、心王经、涅槃经、法华经、观无量寿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