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杂志[四库本]

作者:周煇
清波杂志[四库本]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周煇撰。十二卷。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续古逸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常见本有《笔记小说大观》本。因为作者当时寓居杭州的清波门,故名其书为《清波杂志》。作者自序中说, 这些“杂志”是晚年回忆年青时的见闻的产物: “煇早侍先生长者,与聆前言往行有可传者,岁晚遗忘,十不二三,暇日因笔之。”故所记多为北宋末、南宋初的事。内容很杂,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艺术、 建筑、 衣饰、名胜、民风等多种方面,而以政治人物的言行所占比重最大。书中所记苏轼材料既多,评价也高,对王安石则颇多微词,可见作者的政治倾问。与作者同时代的张贵谟序中称赞此书“虽寻常细事,多有益风教及可补野史所阙遗者”,章斯才的跋则说:此书“议论所到,有前辈不曾言”,当为“不朽”。可能指的是他对项羽、唐太宗的批评(卷四)等事。

周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东塘集

东塘集

诗文别集。南宋袁说友(1140—1204)撰。二十卷。说友字起岩,本建安(今属福建)人。流于湖州(今浙江吴兴)。隆兴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在四川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其集《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皆不载,故厉鹗《宋诗纪事》仅录其诗二首而不言有集。则唯诗文散佚,并集名亦不传。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罗排纂而成,得诗七卷,文十三卷。收诗约六百五十首,其诗与杨万里唱和颇多,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阔。《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学问渊源实沿元祐之余脉,故其论事之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苏欧之体”。有《四库全书》本。

左宗棠家训译注

左宗棠家训译注

本书以1920年左宗棠第四子左孝同编校整理的上海铅印版《左文襄公家书》为主要依据,参考《左宗棠全集》《左宗棠教子书》等著作,选编左宗棠写给儿子、夫人和侄儿的家书共计82则,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基本保持了家书原貌。少数篇目只选取精华部分,对无关主旨的部分做了删减。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点的结构,全面解读左宗棠修身、为学、齐家、处世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重点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左宗棠一生尊奉程朱理学,试图将其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子孙后代。左宗棠在继承历代家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丰富经历和独特体会,在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左宗棠后人谨遵“读书不为科名”的训诫,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名医乃至院士,体现了其家训思想的恒久影响和积极作用。

灵枢识

灵枢识

本书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日人丹波元简著。采取选注而不自作注释的方法。在选注方面,多采用王冰、马莳、张介宾、吴昆、张志聪等家注释,考证精确,说理入微,符合经旨而有发挥者入选。对各注有分歧时,则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孰是孰非。如有未能肯定,或可并存者,则以疑似口吻,径曰“恐非”或“似是”或“可并存”,俾学者知所思考抉择,有比较好的研究态度。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献出<灵枢>家藏旧本二十四卷。原书虽佚,然其各种传本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主要有二十四卷白文本与十二卷白文本两个系列。十二卷本系列中的赵府居敬堂本刊刻于1522年,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问世以来,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通行本。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

本草著作。8卷。旧题清汪昂编撰,徐灵胎、叶天士藏本,吴谦审定。疑系托名著作。书前有序,不署姓氏年月,序中评述历代本草。卷1~2列症107部,分别注出应用药物。卷3~8载药462味,简述性味功治、产地形状等。今有1926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海外恸哭记

海外恸哭记

是书为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之著作,所记乃有关南明史事者,向为清廷所禁。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禅宗四祖道信(580~651)撰,原书已佚,仅由楞伽师资记道信条之记载,而知道信曾著有本书。又据同书道信条所用之资料,若推测其书曾大量摘录本书内容,则依其所述,道信于本书主张以坐禅观心为主之五种禅要,即:知心体、知心用、常觉不停、常观身空寂、守一不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