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九卷)

作者:白寿彝
中国通史(第九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本书上册分为甲、乙、丙三编,甲编主要叙述了明史研究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概况;乙编论述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外交流的发展情况;丙编则对明代的土地、户口、赋役、科举、铨选制度,商业、手工业、工程技术、阶级结构等主要的典章制度和重要问题作了专题论述。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土地、户口、赋役、阶级结构等数章,是明史研究中的力作,反映了较高的理解水平和研究分析能力。本书下册为丁编人物传记,论述了明代社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共100多位,其中有帝王、内阁大臣,有突出政绩的著名官吏、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医学家、军事家,以及明代专权的几大宦官,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活动的描述,生动展现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深了人们对明代社会历史的了解。本书还设专章论述了明代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学科的发展情况。

章节列表

升序↑

丁编传记

猜你喜欢的书

彷徨

彷徨

短篇小说集。鲁迅著。北新书局1926年8月出版。收1924至192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肥皂》、《长明灯》、《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离婚》等。这些作品揭示了农村复杂的阶级关系,写出农民深受政治压迫、经济剥削、精神奴役,从而根本上否定和批判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思想。书中还着重对接受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探索,批判他们个人主义的软弱性,同时还讽刺和鞭挞了封建余孽。作者在此书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了他在寂寞孤独中坚持战斗、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对中国社会问题和出路问题的思考。《彷徨》在艺术上比《呐喊》更臻圆熟,尤其是擅长用“画眼睛”的白描手法来塑造人物,寥寥几笔,神形毕现,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猫苑

猫苑

清人黄汉仿昔人《虎荟》、《蟹谱》、《蟋蟀经》之例,广为搜辑,博采散见于各种书籍中关于猫的记载而加上颇有见地的按语撰成此书。全书2卷,分种类、形相、毛色、灵异、名物、故事、品藻七门,条分缕析,典故诗文各以类从,可读性很强,当时即有“妙趣横生,无义不备,其传必矣”(张应庚《序》)之誉。此书可以使人增广见识,如卷首先释“猫”字:“鼠害苗而猫捕之,故字从苗。《埤雅》猫有苗、茅二音,其名自呼。《本草纲目》”但纵观全书,编者之意,决不仅在于此。如:“前朝大内猫狗皆有官名食俸。中贵养者,常呼猫为老爷。宋牧仲《筠廊偶笔》明万历时,御前最重猫,其为上所怜爱及后妃各宫所蓄者,加至管事职衔。《野获编》”矛头所向,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书中最后一则是:“汉按:近传一官,惟耽曲蘖,不视事,人皆呼为醉猫。或以为诘,则曰:‘我尚廉,无患也。’殊不知权已旁落,下人窃弄威福,其害尤甚于自作孽也。自古故重廉明,若昏而不明,虽廉何补!”作者在这里完全是借题发挥,借此讽刺那些自诩廉洁却纵下作恶的达官显贵。由此看来,该书不只是务于博雅,使人知猫之大有功于世,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堪称一部奇书。

唐音癸签

唐音癸签

明胡震亨著。为其所编《唐音统签》中一集。全书十集,以十干为纪,共一○二七卷,此为第十集,故称癸。前九集皆录唐诗,为《全唐诗》主要依据;此集共三十三卷,专收论唐诗、唐乐。为作者研究唐诗心得的结晶。凡唐诗、唐乐的源委和变革,体制的形成,风格的高下,诗人音乐家的的短长,术语的考释,等等,大略具备。其论诗之要旨在于“诗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家传统的诗教之美学观点。坚持“声音之道与政通”的主张,认为诗歌与社会政治、习俗、士风有密切关系。辄借古讽今,抨击世风陋习,指出“晚唐人集,……名场中钻营恶态,忮懻俗,一一无不写尽”。评论诗作,首先注重人品,对于交结重臣的诗僧评道:“品格斯非,诗教何取?”而对唐代忠义之士则说:“此等吟人,未论工拙,要为无负昭陵。”对于王世贞《艺苑卮言》和胡应麟《诗薮》的诗歌主张,颇为敬佩,但不盲从,自出己见。认为“凡诗,一人有一人本色”,应加区别,“读白诗,与读杜诗,自各一法,”还强调作诗要根据实际生活,提出反问:“人足迹不出门,能悉门外许许,尽拈为锦囊用乎?”反映其尊从孟子的“知人论世”的美学观。其论乐,强调雅乐,认为自南北朝以后,“雅俗不分”,唐开元以后,“昧禁之音,益流传乐府,浸渍人心,不可复浣涤矣。”反映其坚持传统儒家音乐美学观。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宝训

明神宗朱翊钧语录汇编。叶向高、温体仁等编纂。天启元年(1621)敕修,崇祯初成书。二十六卷。1967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皇明宝训》,附入残存十二页。

金刚经大意

金刚经大意

金刚经大意,一卷,清王起隆述并跋,内题答屠息庵读金刚经大意书,嘉与心经大意撮概合目。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佛教,大正藏,佛经,经藏!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