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史

作者:林剑鸣
秦汉史

《秦汉史》是林剑鸣的代表作。是记述和研究中国秦汉时期历史的断代史。这个时期的断限,是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为止,包括秦(前221年至前206年)、西汉(前206年至公元8年)、东汉(25年至220年)三个朝代,和一个短命的王莽政权(公元8年至24年),共440年的历史。同时也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发展阶段秦与汉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及中外大交流的情况,其中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是秦汉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林剑鸣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美好的旅行

美好的旅行

川端康成少男少女小说集,少男少女小说系列”是川端康成别具特色的作品,主要以大中学生为读者对象。作品展示了少男少女丰富的感情世界,无论是学友情、师生情、兄弟姐妹情、父母子女情等,都饱含着青春的纯爱。请打开一副副人情美、心灵美的画卷。请唱起一曲曲少男少女的青春之歌。

三幕悲剧

三幕悲剧

《三幕悲剧》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该书的英国版和美国版有着不同的结尾和动机,中文译本根据英国版译出。人们常说十三个人参加的晚餐会有厄运。你相信吗?当波洛受邀加入查尔斯爵士这次不吉利的晚餐后。诅咒灵验了。牧师巴宾顿先生突然死在了众宾客面前。但死神并未因此停住脚步,凶手亲自在大侦探波洛的眼前拉开了这场谋杀的序幕。杀人的剧作不断地上演,相同的演员,相似的布景,相近的情节。死亡的威胁甚至降临在波洛自己的身上。谁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张伯渊茶录

张伯渊茶录

明代茶书,张源撰,1卷。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江苏吴县西山人。此地乃名茶碧螺春产地。据顾大典《茶录·序》称:其人“志甘恬淡,性合幽栖,号称隐君子。其隐于山谷间,无所事事,日习诵诸子百家言。每博览之暇,汲泉煮茗,以自愉快,无间寒暑,历三十年。疲精殚思,不究茶之指归不已,故所著《茶录》得茶中三昧。余乞归十载,夙有茶癖,得君百千言,可谓纤悉具备。”此书仅见《茶书全集》乙集本(刊于1613年),但屠本 畯1610年成书的《茗笈》中已引用此书内容。今见明代姚可成辑《食物本草》卷一六辑入此书,改题中郎先生《茶谱》。考袁宏道(字中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595~1597)间曾任吴县知县,则此书成书当在此几年之间或稍前,约在16世纪末。此书共1500字左右,分为23则,多为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明代茶书中极为罕见的精审之作。如其言“选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的精、燥、洁三字经茶道,堪称言简意赅。又如品泉、投茶诸条,多不乏独创之见。与转相抄袭、人云亦云的明代茶书相比,实乃迥出流品,不同凡响。作序者,顾大典,字道行,江苏吴江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为绍兴府教授,历南京吏部郎中,迁山东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请托不行,忌者追论,坐谪禹州知州,遂自请免归。大典工诗善画,长于音律。博学多才。有《青衫记传奇》、《清音阁集》、《海岱吟》、《入闽游草》、《园居稿》、《北行集》等。

金箓斋启坛仪

金箓斋启坛仪

金箓斋启坛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按金箓斋为道教灵宝六斋法之一,用于调和阴阳,消灾伏异,为帝王国主请福延柞,南朝陆修静已编撰金箓斋仪,唐末杜光庭、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又陆续改编删定。本篇为杜光庭所编,内载启坛仪,乃金箓斋诸科仪之一。先详述设坛、张榜、置备法物、燃灯、行道日数等法式。其次列举礼忏、启文、祝辞、五方真文等行斋仪文。其祝启文辞皆称为皇帝、皇太子、诸王公主、文武职官忏罪祈福,祝愿宗庙安宁,帝图遐远,圣躬万寿,四海和平。

神巫之爱

神巫之爱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光华书局1929年7月初版,列入“新世纪文艺丛书”。它由“第一天的事”、“晚上的事”、“第二天的事”、“第二天晚上的事”、“第三天的事”、“第三天晚上的事”等6章组成。作品以浪漫主义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美男子”神巫来到湘西边地的云石镇作“法事”,花帕族“为数有五十”的年青女子,“各打扮得像一朵花”,在“那神巫来临”时出来争宠,千方百计祈求获得神巫的一夜之欢。神巫为了“尽众女人爱他”而把“自己爱情的门紧闭”。然而当他做“祈福”法事时,面对“请求神许可她爱神巫”的一个个年青女子,迫使神巫“烦恼了”。最后,他却爱上了“在神坛前流泪”的哑巴女人,这使神巫也“疑心今夜的事完全是梦”。苏雪林在《沈从文论》中评论本书:“故事是浪漫的,而描写则是幻想的。”

论语类考

论语类考

二十卷,明陈士元著。考证《论语》名物典故,该书考证《论语》名物典故,分天象、时令、封国、邑名、地域、田则、官职、人物、礼仪、乐制、兵法、宫室、饮食、车乘、冠服、器具、鸟兽、草木十八门,又各系子目,计四百九十四条子目。于《论语集注》不为苟同,每条必先列旧说,而蒐讨诸书,互相参定,加以“元案”二字,对一切杜撰浮谈,悉为纠正。在明代有关《论语》的注解中,是最有根底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