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城守纪

作者:韩菼
江阴城守纪

《江阴城守纪》是清朝韩菼编著的一本小册子,主要内容记录江阴城在清兵入关后自主抗清历史。书中除韩菼编写的《江阴城守纪》两卷外,还收录了许重熙《江阴守城记》、南园啸客《平吴事略》、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三篇文章。内容都是江南百姓抗击清军的事件。韩菼撰。菼字元少,别字慕庐,长洲人。清康熙间,殿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本书共六二面,分上、下两卷。书后附录三篇,首为许重熙「江阴守城记」一卷,同记一事,较为简约。重熙,江阴人,明祟祯时,以撰「五陵注略」等书,为诚意伯刘孔昭所纠。因系明人,口吻与「韩纪」有异。其馀两种「附录」,一为南园啸客「平吴事略」,一为戴田有「扬州城守纪略」。

韩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国文教学

国文教学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部以国文教学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论文集。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45年4月出版。收朱自清的八篇论文:《部颁大学“中国文学系科目表”商榷》、《论大学国文选目》、《中学生的国文程度》、《再论中学生的国文程度》、《论教本与写作》、《论朗读》、《剪裁一得》和《写作杂谈》。这些文章内容涉及到国文教学的目的、教材、教法和教师素养等各个方面,集中论述教学的技术方面。著者认为:“五四”以后的国文教学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地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文教学的质量。该书以他们多年教学的切身经验和潜心研究的丰富成果对国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版时的一则广告评论其“各篇中有谈原则的,有谈方法的,都根据他们的经验而写下来,绝没有漫无实用的浮辞。……他们谈教学,是双方兼顾的,关于教的该怎样教,学的该怎样学,都有论及,也不象有些人那样老站在老师的立场说话。因此,不论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不少帮助。”由于深广地论述了语文教育问题,该书历来受到语文教育史研究者的重视,可称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研经言

研经言

医论。清末莫枚士撰。四卷。枚士字文泉,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原致力于古代经学,精于训诂,后转习岐黄之术。著有《神农本草经校注》、《经方例释》等,以考证、释经、训诂为长。是书亦为解经之作,成于同治十年(1871)。卷一载原因、原荣卫、原易、伤寒湿热诊治论、论河间说伤寒之误等论三十四篇。卷二载学医、诊诀说、内经热病说、七传辨误说等三十八篇。卷三载伏冲解、中风伤寒解、秋伤于湿解、伤寒论六经解等论三十八篇。卷四载素问平人气象缺文辨、仲景法非北学辨、金匮非论杂病书辨等论二十九篇。全书共载医论百三十九篇。以论、说、解、辨等体裁发明经旨,并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辨证施治、论方析药等内容。所论剖析或阐释医经经文,论述或发明古奥医理,订正谬误,并对乖僻字词正音释义。为莫氏研究《内经》等古典医籍之论文集。颇多作者见解。对于研究古代经典著作颇有参考价值。有光绪五年(1879)月河莫氏初刊本,一九一六年绍兴医学报社刊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赞灵集

赞灵集

赞灵集,编撰者不详。约出于明初。四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赞颂洪恩灵济真君(即徐知証、徐知谔)之诗文数十篇,包括碑记六篇、表札九篇、序疏跋文九篇,诗数十首。书中有元人撰〈灵济宫记〉、〈重修灵济宫记〉、明永乐八年(1410)〈重修灵济宫疏〉、永乐九年(1411)〈鳌峰神秀图记〉等文,记述元明二代灵济宫修建始末。又有宜德壬子(1432年)户部主事所撰诗文,故此书应出于《徐仙翰藻》之后,反映明初崇奉徐仙实况。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

卷后《叙传授经事》称金皇统三年(1142年),杜长春得道后传授本经。本经凡9章,劝人去十恶,转诵真经,并述内丹。

孔子项讬相问书

孔子项讬相问书

敦煌遗书。故事赋体。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13种:S395、1392、2941、5529、5530、5674、P3255、3754、3826、3833、3882、3883及李木斋旧藏卷。原卷题有“孔子项托相问书一卷”,大多为晚唐五代写本,有的明确题有“天福八年(943)癸卯岁十一月十日净土寺学郎张延保记”。这篇故事主要记述孔子东游,路逢小儿项托就人事物情、天文地理、生物演变等问题互相诘难并展开激烈辩论的经过,表现出项托机警过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说明圣人如孔子者并不可畏。通篇以杂言韵语为主。开头说明孔子项托相遇,中间以问答形式,反复辩难,最后以项托胜辩作结。文末附七言长诗1首,共56句,概述项托入山游学,反遭孔子诛杀,及其精诚未去,赤血生竹的经过,基本上承袭汉赋的体式。孔子项托故事“在敦煌所有俗文中,传本最多,流传亦最广。更从其他史料观之,不但流传最广,亦最长。明本《历朝故事统宗》卷九有《小儿论》一篇,文字尚十同八九。明本《东园杂字》也有这一故事。又解放前,北京打磨厂宝文堂,同记书铺,还有铅印《新编小儿难孔子》在出售,与敦煌本文字犹十同七、八。”(《敦煌变文集》第236页)。可见此一故事深远的影响。整理本见《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

闲暇处才是生活

闲暇处才是生活

在忙碌与疲惫中 / 寻找心灵上的闲暇与自处,匆忙中,悠闲那么可贵。用一颗闲适的心,来应对生活的繁忙与负重;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承担日常人伦的琐碎;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看得开、看得透;婚姻和家庭也不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 我们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闲暇处才是生活》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散文名篇。梁实秋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初看极其平淡、其实字字皆有其用,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愈是简单的道理往往愈难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