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全传
作者:秦翰才章节列表
升序↑- 编辑题记
- 编辑再题记
- 编辑三题记
- 一 家谱一页
- 二 孝义清寒之家世
- 三 一门风雅
- 四 别号与自谥
- 五 少年狂态
- 六 师友渊源
- 七 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 八 山川万里归图画
- 九 湘上躬耕
- 十 课徒自给
- 十一 入山惟恐不深
- 十二 幕府生涯之第一期
- 十三 幕府生涯之第二期
- 十四 功名所始
- 十五 皖赣援师之前期
- 十六 肃清两浙
- 十七 皖赣援师之后期
- 十八 扫荡闽粤边境
- 十九 平定浙闽时之涉外事件
- 二十 东征经费
- 二十一 协剿西捻
- 二十二 五年期之平定陕甘
- 二十三 平定镇靖堡
- 二十四 平定董志原
- 二十五 平定金积堡
- 二十六 平定河州
- 二十七 平定西宁
- 二十八 平定肃州
- 二十九 陕甘善后
- 三十 盘旋曲折之新疆问题
- 三十一 平定天山北路
- 三十二 平定吐鲁番
- 三十三 平定天山南路
- 三十四 缓进速战
- 三十五 阿古柏称汗南疆所引起之国际交涉
- 三十六 伊犁事件中之备战
- 三十七 新疆建省
- 三十八 西征中之采运
- 三十九 西征中之屯垦
- 四十 西征经费之检讨
- 四十一 欲一唾四十年恶气
- 四十二 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四十三 遗恨在台湾
- 四十四 楚军规模
- 四十五 楚军与湘军淮军
- 四十六 整练制兵
- 四十七 慎之一字战之本也
- 四十八 生财有大道
- 四十九 禁革田赋浮收
- 五十 抽厘助饷
- 五十一 官之买卖
- 五十二 盐政改票
- 五十三 茶务之解人
- 五十四 举办外债
- 五十五 五年计画之造船
- 五十六 自给自足之制炮计画
- 五十七 中国第一所机制国货工厂
- 五十八 急宜仿效之泰西机器
- 五十九 对于洋务之一般观念
- 六十 澄清吏治
- 六十一 政在养民
- 六十二 治水
- 六十三 兴教劝学
- 六十四 筑路种树
- 六十五 己饥己溺之心情
- 六十六 拔除妖卉
- 六十七 能访人才而不容人才
- 六十八 寥寥之干部
- 六十九 诸将
- 七十 四君子
- 七十一 左氏浮夸
- 七十二 田园乐境
- 七十三 惟崇俭能广惠
- 七十四 尽其在我
- 七十五 不欲以一丝一粟自污素节
- 七十六 暮年抑塞
- 七十七 寂寞身后事
- 参考书目
- 注释
秦翰才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咸淳临安志
南宋地方志。咸淳四年(1268)知临安府潜说友撰。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临安,府名,南宋行在,治今浙江杭州市。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宋刊本在明成化年间尚多完好,后逐渐散佚。宋本初归浙江海盐胡氏、江苏常熟毛氏(子晋)所藏,后皆归朱彝尊(竹垞),存八十卷,合朱氏抄补十三卷,亦仅九十三卷 缺卷六十四至六十六《人物》,卷九十、九十八、九十九《纪文》,卷一百《历代碑刻目》等七卷。临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为南宋行在所。前15卷为行在所录,记载皇城及中央官署。16卷以下为府志,分列疆域、山川、诏令、御制、秩官、寺宫、文事、武备、风土、贡赋、人物、祠祀、园亭、古迹、祥异等20门。以《乾道临安志》、《淳祐临安志》为基础,加以扩充。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鹿门隐书
《鹿门隐书》,是皮日休青少年时代在鹿门隐居时所作的针砭时弊、“讥切谬政”的著名小品文,也谓之杂文。全书60篇。细分为了警君戒臣、讽政劝世,暴露政治腐败、吏道黑暗、世风日下,指出士人道德缺失等方面;也可以说重点阐述了为君、为臣、为官、为吏、为士、为民、为学、为商、为事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林语堂自传
本书为林语堂先生的自传。他将他的生活娓娓道来,文笔轻松灵动,让您可在一个清闲的午后放松悠哉地读一读,略微探其一生。
蕉窗雨话
《蕉窗雨话》不分卷,记载清代中期以后的朝野杂事九件。所言诸事较为常见,但记述细致曲折。今据民国《满清野史编》本标点整理。
大乘义章
凡二十卷。隋代净影寺慧远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一部佛教类书,类聚佛书要目并详释之,以诠显大乘深义。要目分:教法聚、义法聚、染法聚、净法聚、杂法聚等五聚。各聚概依增数法立义门,总揭二百二十二门(缺杂法聚),更设细段而详释之。本书引证赅博,义旨明晰,相当于佛教百科辞书之性质,故历来佛教术语之说明大多引用本书。依续高僧传卷八慧远条载,本书原为十四卷,二四九科。现行本有二十卷本与二十八卷本(义天录)两种。本书对染法聚中烦恼义之阐释,从二障义至八万四千烦恼义共分为三十门。又各篇之法数多从小数逐渐增至大数,每篇分为四门以至八门来解说。此种将佛教术语以法之数别排列说明而成为辞典体裁之作法,不知起自何时。然慧远之师法上即曾著有大乘义章六卷及增数法门(内法数林)四十卷,此事载于续高僧传卷十。此外,天台智顗亦撰有法界次第初门一书,由修禅之立场而建立六十科之法数。上列所述大多与大乘义章之项目相符,准此观之,此种类书颇流行于六世纪前后之佛教界。本书五聚之分类或系根据成实论之发聚、苦谛聚、集谛聚、灭谛聚、道谛聚等观念而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