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才

- 姓名:秦翰才
- 别名:名之衔,字又元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陈行乡人
- 出生日期:1895年
- 逝世日期:1968年9月28日
- 民族族群:
秦翰才(1895年—1968年9月28日),名之衔,字又元,翰才其号,陈行乡人。父锡芷,荣光第四子,患痼疾,亡故时翰才仅半岁,故为祖父母所钟爱。聪颖好学,就读三林学校、省立松江第三中学,学业名列前茅。毕业后,经黄炎培介绍任江苏教育会文书,1917年(民国6年)后转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务科任秘书、通讯主任。1927年后,受黄伯樵之聘为上海市公用局秘书科长,后随黄转为”两路局”(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秘书,主办文书档案管理。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局内迁。
重庆任交通部专员。1939年夏,应原上海市工务局长沈怡邀,赴香港参加编纂《中国经济建设资料》。1942年秋,赴兰州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任主任秘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上海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秘书处长,1955年退休。1956年10月,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自署千谱楼主。年谱收藏家。郑逸梅著《艺林散叶》称:“翰才早有左癖,后有谱癖。所谓左癖者,搜集左宗棠史料;所谓谱癖者,搜集古今中外年谱”。经他整理、汇集的年谱达2090种。
秦翰才,名之衔,字又元,号翰才。上海人。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中学。曾任江苏省教育会编辑、中华职业教育社总务股和通讯股主任。1927年到1937年在上海市公用局任第一科科长时,曾以两次改良文书档案的实践,创订一种档案管理的新方案,纂成《上海市公用局行政管理实况》一书。此项革新案卷管理办法,作为应用科学管理之原则,被推广于京沪、沪杭甬、津浦、湘桂等铁路系统以及其他企业部门,并被推广到湖北省政府各厅机关,以提高行政效率。1933年到1939年,他在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任秘书,交通部任专员时,继续注意积累档案管理的经验心得,会同顾震白、吴芳孙两位铁路系统的同行共同研究,修正以前之方案,1942年整理编著《档案科学管理法》一书,1945年又将他在1942年到1945年在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任秘书室主任时所写的《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整理档案经过》作为实例列入此书附录。还著有《左文襄公在西北》、《文书写作谈》、《满宫残照记》等书。
猜你喜欢的书
维吉尔之死
赫尔曼·布洛赫是自由形式的大师,他的小说把诗歌、小说叙事与哲学论说艺术结合起来,试图用对位逻辑与即时动态音乐手段激发语言的生命力。比乔伊斯更激进的是,他颠覆了一般小说要依靠的时间结构和线性进程。 小说《维吉尔之死》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水”、“火”、“土”、“气”,每部分代表着四重奏的一个乐章,在每个“乐章”中,小说的节奏都意图折射相应的音乐节拍。维吉尔作品中出现的神化人物都来到了他的意识中,他被他在《埃涅阿斯纪》中曾经赞颂的社会的堕落而震惊,决定焚毁自己的诗稿,但被他的好友奥古斯都阻止了。小说的最后一章是维吉尔的幻觉,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来到了造物的初始之时,见到了和圣经所载相反的创世景象,最终到了言语和文字无法言说的地方。
交错的场景
中篇小说。作者松本清张。「我永远都不会消失,永远不会,即使死了也不会。」
一切死亡必有冗长的回音,一切记忆不会随时间归零。那些曾经再也寻不回的真相,那些枉死者的憾恨,从未随死亡消散。凶手保有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狂妄以为可以驾驭事实真相,反而为自己制造出不可逃脱的巨大陷阱。一场跨越生死界限的追捕,就此将燃尽的生命之火再度燃起!本该永远长眠的人,以另一种形式演绎生命的回响,决意让隐藏在幕后的凶手无所遁形……悬疑宗师松本清张,用波谲云诡的笔法架设跨越生死界限的交错场景,以冷静而细腻的文字直抵人性黑暗,激起读者刻骨铭心的内心共振。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北宋道士刘希岳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朗然子诗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众术类。卷首有端拱戊子年(988)作者自序。书中载七律诗三十首。其诗歌咏内丹长生之道,指斥世人追逐名利、念恋财色之迷惑。所述内丹之道,大略以存精保气,致三田气贯、泥丸穴通为要。诗云:「夹脊双关至顶门,修行径此为根。华池玉液频须炼,紫府元君遣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篇末有短跋,略述朗然子生平。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明许仲琳撰。 一百回。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一说为明陆西星撰。西星南直隶兴化县人。诸生。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全书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参照有关古籍和传说故事敷衍而成。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及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全书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女娲命三妖惑纣为楔子,铺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之罪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伐纣等事件,着重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小说力揭纣王的荒淫残暴,赞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宽惠爱民,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亦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对纣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随意诛杀大臣等描写,曲折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现实。在艺术上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和夸张的特长,情节离奇,曲折生动。人物描写也有一定成就。明清以后在民间流传很广。但全书充斥大量神怪斗法描写,宣扬“儒道释”三教合一思想,宣扬“劫数”、天命等宗教迷信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有明金阊舒载阳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清覆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以上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四雪草堂原刊本,首康熙乙亥(1695)年褚人获序。今唯周之标序本及褚人获序本通行。 解放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行在阳秋
二卷。清戴笠(1614—1682)撰。笠字耘野,初名鼎,字则之,吴江(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明亡后入秀峰山为僧,后还俗,以教授自资,勤于著述。著有《流寇长编》、《永陵传信录》、《甲申剩事》、《鲁春秋》、《行在阳秋》等。是书仿纲目体,记南明永历元年(1647)至李定国卒于景线凡十五年史事。约三万五千字,记载详核,为考永历一朝史事之重要史料。旧本题明刘湘客撰,然刘为五虎之一,考该书,于五虎事颇著贬辞; 又所载事迹,间有引湘客之言为证者,故非刘所撰甚明。《苏州府志·艺文类》中有《行在春秋》为戴笠撰,盖即此书。有《明季稗史汇编》本,《明末十家集》本,《明季十二家集》本。
净饭王般涅槃经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净饭王涅槃经、净饭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记载佛陀及难陀等为净饭王送葬,以彰显孝道;并向诸人教示世皆无常、苦、空、无我等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