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人物
作者:方诗铭章节列表
升序↑- 前记
- (一)董卓兴起于“边鄙”的凉州
- (二)“安危定倾”
- (三)董卓与凉州军事集团
- (四)董卓之死
- (五)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 (六)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 (七)吕布的最后
- (八)“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 (九)作为“游侠”之士的曹操
- (一○)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 (一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 (一二)曹操据有兖州
- (一三)“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
- (一四)曹操保卫兖州的战争
- (一五)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
- (一六)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和激化
- (一七)“奉天子以令不臣”
- (一八)“黄巾余众”郭泰即“郭大贤”
- (一九)“白波贼帅”杨奉
- (二○)《三国志》为什么不写丁冲
- (二一)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
- (二二)世族、豪杰、游侠——袁绍的一个侧面
- (二三)袁绍在冀州
- (二四)袁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者
- (二五)袁绍是如何覆灭的
- (二六)公孙瓒“文武才力足恃”
- (二七)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 (二八)公孙瓒与“商贩庸儿”
- (二九)公孙瓒在袁绍和当地豪族的进攻下失败
- (三○)袁绍与“黑山贼”张燕
- (三一)张燕窥伺袁绍的冀州
- (三二)袁绍、张燕争夺冀州的战争
- (三三)“气侠”之士袁术
- (三四)袁术与孙坚
- (三五)袁术、曹操的封丘之战
- (三六)“袁术至于此乎”
- (三七)“轻狡”之徒孙坚
- (三八)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 (三九)孙坚与袁术
- (四○)孙坚之死
- (四一)“明果独断”“勇盖天下”
- (四二)孙策与袁术
- (四三)“精兵之地”与“丹阳兵”
- (四四)丹阳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根据地
- (四五)孙氏父子与会稽大姓强族
- (四六)魏滕和虞翻
- (四七)吴郡“四姓”与会稽“四族”
- (四八)鲁肃的早年生涯
- (四九)周瑜与孙吴建国
- (五○)周瑜与赤壁之战
- (五一)“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 (五二)“枭雄”刘备
- (五三)刘备与公孙瓒
- (五四)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
- (五五)“争盟淮隅”的失败
- (五六)诸葛亮的家世
- (五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五八)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 (五九)《隆中对》
- (六○)关羽其人
- (六一)关羽与荆州之失
- (六二)刘备与关羽
- (六三)诸葛亮与法正
- (六四)庞统、法正与刘备
- (六五)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 (六六)李严与诸葛亮
- (六七)“明惠若神”“慧心大悟”
- (六八)“浮华”与何晏
- (六九)何晏是曹爽的“腹心”吗
- (七○)高平陵政变中的何晏
方诗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后苏龛合集
近代诗文合集。 17卷。施士洁著。初版本约刻于民国初年。台湾大通书局1985年10月重印,列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卷首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作者《自序》、黄典权《弁言》。卷末附刊施琼芳《石兰山馆遗文选录》。以其生辰月日与苏轼巧合,遂以“后苏龛”名其集。该集含《诗钞》13卷,总共存诗约1800首,大体按时间顺序编次。内容多写台湾沦于日本之事,充满爱国之情,颇为感人。 《词草》1卷,存词53首,多寄情遣怀之作,也不乏家国之感。《文稿》3卷,收序跋、传志、碑记、祭文、祝词、书札等共计78篇,内容多涉台湾风土人情、人物事迹,颇具地方文献价值。
陶甓公牍
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所编撰,清宣统辛亥(1911)夏安徽印刷局校印,刘汝骥在晚清新政时期组织对徽州进行社会调查的文献汇编,凡十二卷:卷一“示谕”;卷二至卷九“批判”,包括吏科、户科、学科、兵科、刑科、工科、宪政科等;卷十“禀详”;卷十一“笺启”;卷十二“法制科”,包括民情习俗、风俗习惯、绅士办事习惯等。内容涉及晚清徽州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史料价值,是研究晚清徽州乃至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等翔实而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钦定授时通考
七十八卷,清乾隆二年奉敕撰。该书是清政府官方编纂的大型农书,由乾隆帝授命鄂尔泰、张廷玉等多位大臣历时五年编写而成。取《尚书·尧典》“敬授民时”之义,命名为《授时通考》。分为八类:一为天时,分记农家四季作业,略如田家月令。二为土宜,其中又分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项内容。三为谷种,分论各种作物。四为功作,叙述自垦耕至收藏整个生产劳动过程。五为劝课,记录封建国家关于鼓励农业生产的政令。六为蓄聚,列载仓储、备荒等制度。七为农馀,指大田作业以外的农事活动,包括栽种蔬菜、果木及畜牧业等在内。八为蚕桑,记录养蚕种桑的制度。并将木棉、麻、葛、蕉、桐等生产特别标为“蚕馀”,表明这些用物都与桑蚕一样,为提供衣物的原料。该书以大田农业生产为中心,以供给衣食为原则,材料大多取自前人著作中有关农业生产的资料,但体裁严整,征引周详,又附有很多插图加以说明,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书收入《四库全书》。此外还有武英殿本、富文书局本、上海实业研究社石印本、中华书局排印本等。
秦献记
《秦献记》,发表在1914年3月出版的《雅言》杂志第六期。这篇文章论述了秦王朝对知识分子和学术文化的政策,也谈到了秦代学术文化的部分成就。作者赞扬了秦始皇的“焚书”,提出“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矛头指向孔子的“法先王”,指向当时袁世凯之流妄图复辟帝制、尊儒反法的反动逆流。又指出“坑儒”只是对付卢生一类反动儒生的一时措施。他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作了比较正确的评价。
翠崖必禅师语录
三卷,清 必说,道通录,屠粹忠序,曹广端序。南岳下第三十二世,嗣别庵统。依驹本增入并印。卷首收序,卷一收住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永寿禅寺语录、住江西戆州府长宁县狮林禅院语录、住京都观音禅寺语录、住京都嘉兴禅寺语录,卷二收小参、机缘、佛事、像赞、颂古、牧牛十二首,卷三收源流颂。
阴持入经
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更进而阐论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