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人物
作者:方诗铭章节列表
升序↑- 前记
- (一)董卓兴起于“边鄙”的凉州
- (二)“安危定倾”
- (三)董卓与凉州军事集团
- (四)董卓之死
- (五)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
- (六)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
- (七)吕布的最后
- (八)“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 (九)作为“游侠”之士的曹操
- (一○)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
- (一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 (一二)曹操据有兖州
- (一三)“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
- (一四)曹操保卫兖州的战争
- (一五)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
- (一六)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和激化
- (一七)“奉天子以令不臣”
- (一八)“黄巾余众”郭泰即“郭大贤”
- (一九)“白波贼帅”杨奉
- (二○)《三国志》为什么不写丁冲
- (二一)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
- (二二)世族、豪杰、游侠——袁绍的一个侧面
- (二三)袁绍在冀州
- (二四)袁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者
- (二五)袁绍是如何覆灭的
- (二六)公孙瓒“文武才力足恃”
- (二七)割据幽州的公孙瓒
- (二八)公孙瓒与“商贩庸儿”
- (二九)公孙瓒在袁绍和当地豪族的进攻下失败
- (三○)袁绍与“黑山贼”张燕
- (三一)张燕窥伺袁绍的冀州
- (三二)袁绍、张燕争夺冀州的战争
- (三三)“气侠”之士袁术
- (三四)袁术与孙坚
- (三五)袁术、曹操的封丘之战
- (三六)“袁术至于此乎”
- (三七)“轻狡”之徒孙坚
- (三八)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 (三九)孙坚与袁术
- (四○)孙坚之死
- (四一)“明果独断”“勇盖天下”
- (四二)孙策与袁术
- (四三)“精兵之地”与“丹阳兵”
- (四四)丹阳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根据地
- (四五)孙氏父子与会稽大姓强族
- (四六)魏滕和虞翻
- (四七)吴郡“四姓”与会稽“四族”
- (四八)鲁肃的早年生涯
- (四九)周瑜与孙吴建国
- (五○)周瑜与赤壁之战
- (五一)“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 (五二)“枭雄”刘备
- (五三)刘备与公孙瓒
- (五四)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
- (五五)“争盟淮隅”的失败
- (五六)诸葛亮的家世
- (五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五八)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
- (五九)《隆中对》
- (六○)关羽其人
- (六一)关羽与荆州之失
- (六二)刘备与关羽
- (六三)诸葛亮与法正
- (六四)庞统、法正与刘备
- (六五)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
- (六六)李严与诸葛亮
- (六七)“明惠若神”“慧心大悟”
- (六八)“浮华”与何晏
- (六九)何晏是曹爽的“腹心”吗
- (七○)高平陵政变中的何晏
方诗铭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台梭利的首本儿童教育专著,汇集了她创办“儿童之家”的宝贵经验。她善于发掘儿童的自主学习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生活技能、饮食习惯、体育锻炼、自然教育、手工劳动、感官训练、智力教育、阅读书写、语言培养、算术入门等各个方面,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为之后的广泛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书中,蒙台梭利展现出对教育问题深入而持续的研究,提出多样化的教育经验,给后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了爱迪生、爱因斯坦、海伦•凯勒等无数伟人的成长历程,也将持续成就更多的人。
东汉文纪
三十二卷。明梅鼎祚 (1549—1615)编。梅鼎祚仿冯惟讷 《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他的 《西汉文纪》,根据 《史记》、《汉书》,多为典确。此编虽亦以正史为宗,而杂书之作盛于东汉,即刘珍、张璠诸记,著录正史者亦逾八家;沿及六代,小说繁兴,其时去洛京最近,故依托附会尤较西汉为多。至于集古、金石诸录,博古、考古诸图,以及隶释、隶续而下,搜括旧刻,争奇炫博者,弥不一家;而西汉自五凤砖数事以外,寥寥无多。其碑碣文词、器物铭识,亦往往唯称东汉。梅鼎祚搜罗既富,意取全收,其间真赝互陈,异同蜂起,而订讹正舛亦不及《西汉文纪》之详。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国语文学史
本书原系胡适在教育部主办的第3届国语讲习所主讲“国语文学史”课程时所用讲义的石印本。本书从汉魏六朝编到南宋为止,没有头尾,只是文学史的中段,可分为三编,分别为汉魏六朝的平民文学,唐代文学的白话化,两宋的白话文学。与本书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互为补充参考,形成胡适笔下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
柳选四家医案
清·柳宝诒选评。成书于1900年。书中辑录尤在泾、曹仁伯、王旭高、张仲华四位清代江南名医的医案加以评按。据本书“翁同和跋”称,柳氏选编医案,系择其“时近而文显”者。其中尤氏的《静香楼医案》2卷,是以后人抄藏本中选录“精粹者十之五”。尤氏对仲景学说很有研究,其医案善用经方而又能随证化裁,不蹈袭成方,而立法严谨。曹仁伯的《继志堂医案》2卷,是在曹氏医案《过庭录存》、《延陵弟子纪要》外,柳氏从曹氏弟子所录存的医案中选编整理。案中多湿热类阴虚等复杂病证治案为其特色。王旭高的《环溪草堂医案》3卷,是据多种抄本及方耕霞刊本选辑。王氏先以疡科闻名 后专内科,其治案从古法中化裁的新方颇多。张仲华的《爱庐医案》24条,是从一百余案中予以精选,“其论病选药思路深细,用法精到”。治疗重视脾胃,认为“百病以胃气为本”(柳评)。全书编排按病类分为40个总目,总目下据不同病证又分子目,便于查阅。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每一医家柳氏有一总的介绍,各则医案加按评述,按语简明中肯,带有启发性,适合后人参阅学习。本书现存最早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惜余小舍刻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排印本。
秋怀诗十一首
韩愈《秋怀诗十一首》是他短篇诗歌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悲秋文学的革新之作。组诗从自然和人生两个主题,反思了宋玉以来的秋诗传统。自然方面,韩愈对时间和生命的关系提出了异于前人的认知,肯定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足以超越时间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基于生命意志的自然观。人生方面,韩愈从儒家思想中获得了自我认同,呈现出在逆境中以“诚”为内涵、以“勇”为外延的价值追求,形成了一种积极实现内在道德修养完成的人生观。这种使他积极面对自然和人生之秋的价值体系,反映出中唐开始文学及社会文化转型的大趋势。而诗歌呈现出来“学人之诗”的独特审美意识,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韩诗的文学史意义。
春秋谳义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王氏之说则列于三家之后,称之“谳”。干文传、寿道《序》称此书乃是放求朱熹《周易本义》、《诗传训辞》、《礼经制度》、《四书集注》、《集义》、《语录》宗旨,“凡释经引证之言,师友讲明之论,其有发明《春秋》之旨者,具载本经,证以胡氏释辞”,花了近二十年功夫而成。此书虽以程、朱、胡为主,但于程、胡之说尚有歧异,而于朱熹则无一异词,叶梦得有《春秋谳》一书,王氏可能未见,故书名与之相同。但议论则不及叶氏之精。此书虽唯朱熹是从,但亦多调和之论。如隐公元年“春王正月”条,胡安国提出夏时冠周月之说,且云本之程颐。朱熹对胡氏此说曾加以驳斥,而王氏《谳》主胡氏之说,又以朱熹之语委曲以证之,殊为不类。此书原十二卷,后脱佚后三卷。现存万卷楼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