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斋通编

作者:邢凯
坦斋通编

宋代笔记。《四库全书》馆臣所见本不著撰人名氏。《说郛》本题为“宋邢凯撰”,亦不详其爵里时代。据书中内容知成书于宋宁宗以后。原书散佚,不可知其卷帙。《四库全书》本系从《永乐大典》辑录而成,凡数十条,编为1卷。此书多考证经史之文字典故,体例与程大昌《演繁露》、洪迈《容斋随笔》大体相同。分条记事,内容广泛,考证精详,多有可取之处。

邢凯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

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原题「南昌修江混然子王道渊注」。王玠字道渊,元末明初全真派道士。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合为一卷。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卷而不分章。其注皆先释经义,后附颂语,故日「夹颂解注」。卷首有作者自序及《解题》,内称:「万物皆有形日阴,万物皆有性命日符,万物皆有自然之道日经」。又日:「阴符二字,身心也,性情也,水火也,神气也,铅汞也,龙虎也,动静也。乃为修丹之根本,养道之渊宗」。其解「阴符经」之义颇为穿凿。注文反复讲述惨炼内丹之理论及方术。多引魏伯阳、施肩吾、张伯端之说以及丹经,间涉儒释之言。可谓以丹道释《阴符》之集大成者。

一个女人的自传

一个女人的自传

本书是杨步伟前半生的回忆录,记录了一位新时代的新女性在激荡变革的年代,勇于追求自由、知识、事业的经历。杨步伟出身南京望族,自幼性格果敢,勇于任事。她敢于反抗俗世成见,顶住压力辞退婚约,追求婚姻自由;二十岁左右担任女子学校的校长,有原则,有担当,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后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医,留学归来后,她在北京开设医院,正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遇到年轻有为的学者赵元任,也由此开启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通鉴续编

通鉴续编

明陈桱撰。二十四卷。陈桱以《资治通鉴》和《通鉴纲目》皆终于五代,而周威烈王以前,虽有金履祥《通鉴前编》,亦断自陶唐,因著此书。首述盘古至高辛氏,以补金氏《通鉴前编》所未备,为第一卷。次采契丹在唐及五代时事,以记其得国之故,为第二卷。其余二十二卷皆为宋事,起自太祖,迄于昰、昺二王,以续《资治通鉴》,故以“续编”命名。后世学者对之颇多评论,毁誉不一。然自朱熹《通鉴纲目》以后,继而作者,实始于陈桱,其后王宗沐、薛应旂等虽各有增修,而才识亦无以相胜。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著。作者于1920年和1921年分别在北大、山东教育厅的讲演记录编辑而成。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至1930年,曾先后十次出版发行。1987年,商务印书馆又推出初版的影印本。1989年,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章,申论东西文化及哲学的特质并标书其各自在“世界文化” 中的 “位置”。认为“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由于人生态度的不同和意欲要求的方向的差别而导致西方、中国、印度三方文化的差别。西方文化 “以意欲向前为根本精神”,由此有了个性的伸展、科学的进步、民主制度的建立; 中国文化“以意欲的自为调和折中为根本精神”,成就了中国的艺术和道德; 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产生了宗教。西方文化是人类本来应有的第一期文化,中国文化是本来应有的第二期文化,印度文化是本来应有的第三期文化。暗示东方文化优越于西方文化,断言人类文化发展的终极归趋是印度文化,而最近的未来文化必定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东方文化之不足在于没有第一期文化应有的充分发展,是谓之人类文化的早熟。若没有近代之东西交通,东方文化很可能要长此终古。东西文化的接触是东方文化的机遇,面对此机遇,中国对未来文化的对策应该是:第一,要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 第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 第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态度重新拿出来。该书因论述东西方文化派的独特角度,体现了东方文化派回应西方文化的立场,受到广泛关注。某些观点,成为现代新儒家的共识。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凡二卷。唐代道液集。又称关中集解、关中疏、关中钞。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对后秦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加以删补之作。上卷初载自序及僧肇维摩诘经序,后注释经题并佛国品至菩萨品等四品,下卷注释文殊师利问疾品以下十品。与注维摩诘经相较,注维摩诘经所揭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师注解中,本书计删略鸠摩罗什注解约五百条、僧肇注解约三百条、道生注解约四五○条,而新补未收于‘注维摩诘经’中僧睿、天台之解释,以及科节之文,且加入自释之处亦多。

毗婆尸佛经

毗婆尸佛经

二卷,赵宋法天译,佛为苾刍说过去毗婆尸佛四门游观,出家转法轮之事,与长阿含大本缘经之后分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