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作者:柯劭忞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本纪第一
- 卷二·本纪第二
- 卷三·本纪第三
- 卷四·本纪第四
- 卷五·本纪第五
- 卷六·本纪第六
- 卷七·本纪第七
- 卷八·本纪第八
- 卷九·本纪第九
- 卷十·本纪第十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
-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
- 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
- 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
-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
- 卷二十五·本纪第二十五
-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
- 卷二十七·表第一
- 卷二十八·表第二
- 卷二十九·表第三
- 卷三十·表第四
- 卷三十一·表第五
- 卷三十二·表第六
- 卷三十三·表第七
- 卷三十四·志第一
- 卷三十五·志第二
- 卷三十六·志第三
- 卷三十七·志第四
- 卷三十八·志第五
- 卷三十九·志第六
- 卷四十·志第七
- 卷四十一·志第八
- 卷四十二·志第九
- 卷四十三·志第十
- 卷四十四·志第十一
- 卷四十五·志第十二
- 卷四十六·志第十三
-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
- 卷四十八·志第十五
- 卷四十九·志第十六
- 卷五十·志第十七
- 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 卷五十二·志第十九
-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
- 卷五十四·志第二十一
- 卷五十五·志第二十二
- 卷五十六·志第二十三
- 卷五十七·志第二十四
-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五
- 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六
- 卷六十·志第二十七
- 卷六十一·志第二十八
- 卷六十二·志第二十九
-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
- 卷六十四·志第三十一
- 卷六十五·志第三十二
- 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
- 卷六十七·志第三十四
- 卷六十八·志第三十五
- 卷六十九·志第三十六
- 卷七十·志第三十七
- 卷七十一·志第三十八
- 卷七十二·志第三十九
- 卷七十三·志第四十
- 卷七十四·志第四十一
- 卷七十五·志第四十二
- 卷七十六·志第四十三
- 卷七十七·志第四十四
- 卷七十八·志第四十五
- 卷七十九·志第四十六
- 卷八十·志第四十七
- 卷八十一·志第四十八
- 卷八十二·志第四十九
- 卷八十三·志第五十
- 卷八十四·志第五十一
- 卷八十五·志第五十二
- 卷八十六·志第五十三
- 卷八十七·志第五十四
- 卷八十八·志第五十五
- 卷八十九·志第五十六
- 卷九十·志第五十七
- 卷九十一·志第五十八
- 卷九十二·志第五十九
- 卷九十三·志第六十
- 卷九十四·志第六十一
- 卷九十五·志第六十二
- 卷九十六·志第六十三
- 卷九十七·志第六十四
- 卷九十八·志第六十五
- 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
- 卷一百·志第六十七
- 卷一百一·志第六十八
- 卷一百二·志第六十九
- 卷一百三·志第七十
- 卷一百四·列传第一
- 卷一百五·列传第二
- 卷一百六·列传第三
- 卷一百七·列传第四
- 卷一百八·列传第五
- 卷一百九·列传第六
- 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七
-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八
-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九
-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十
-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十一
-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十二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十三
- 卷一百十七·列传第十四
-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十五
- 卷一百十九·列传第十六
-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十七
-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十八
-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
-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二十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二十
-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二十六
-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二十七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二十八
-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三十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三十六
-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三十七
-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三十八
-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四十
- 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六·列传第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九·列传第四十六
- 卷一百五十·列传第四十七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四十八
-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五十
-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五十六
-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五十七
- 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五十八
-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六十
- 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五·列传第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七·列传第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六十六
-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六十七
-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六十八
- 卷一百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七十
- 卷一百七十四·列传第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七十六
- 卷一百八十·列传第七十七
- 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七十八
- 卷一百八十二·传第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
-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五·列传第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七·列传第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八十六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八十七
-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八十八
- 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九十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七·列传第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九十六
- 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
- 卷二百一·列传第九十八
- 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九
- 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
- 卷二百四·列传第一百一
- 卷二百五·列传第一百二
- 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
- 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
- 卷二百八·列传第一百五
- 卷二百九·列传第一百六
- 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一百七
- 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一百八
- 卷二百十二·列传第一百九
- 卷二百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
- 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五·列传第一百十一
- 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十三
- 卷二百十八·列传第一百十四
- 卷二百十九·列传第一百十五
- 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七
- 卷二百二十二·列传第一百十八
- 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 卷二百三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 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 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 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 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 卷二百四十二·列传一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 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 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 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柯劭忞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蒙斋集
诗文别集。宋袁甫著。二十卷。《宋史》本传云其有“文集行世”,未言书名及卷数。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甫著《蒙斋集》四十卷。自明以来,传本甚稀,清初李邺嗣等辑《甬上耆旧诗》,搜罗颇广,而亦未见甫集,仅从他书摭拾编次,则其佚已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以类编排,厘为二十卷。收集的诗文,编为文18卷、诗赋2卷。全集以奏疏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凡有奏请,凿然可见诸施行,不同纸上空谈。至于遇朝廷大事,侃侃直陈,尤为切中窾要”。
新大陆游记
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三日(1903.2.20~11.11),作者为促进北美“中国维新会”(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并写下了这部游记。书中首先叙述四年前(1899、冬)游美不成和此次游美的经过,然后分节记述游历中所见的有关问题和事物。特别是通过记游,用较大篇幅宣传了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专制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继续介绍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有关的思想主张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弊病,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精华。但书中亦有不少对革命的攻击,对英国式“和平过渡”的吹嘘,以及对美国华人同胞的缺点的一味批评和谴责。其中关于英属加拿大的一部分内容,曾以《海外殖民调查报告书》为题发表于《新民丛报》,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棋诀
一卷。宋刘仲甫撰。刘仲甫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为围棋国手。此书共四章,一为布置,二为侵凌,三为用战,四为取舍。后附“论棋杂说”,即晏天章《玄玄棋经》之末篇,刘仲甫加注。刘仲甫围棋之精,名于一时,而何薳《春渚纪闻》载有祝不疑曾胜之。文章虽短小,论述十分精到。指出疏密得中、形势不屈、远近足以相援、先后可以相符的布局是下棋的先务,应援相接、勾落相连、多方以权逼、迤逦而侵袭是善应者,以实击虚、以逸待劳是用战之法,审势取舍是弈棋大计。
兰丛诗话
诗话著作。清方世举撰。方世举(1675—1759),字扶南,号息翁,安徽桐城人。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科,不就。有《春及堂集》。方世举为方苞之弟,少从朱彝尊游,“泛览唐诗”,即作有诗话,未及成而弃去。中年在都下与翰苑诸同事“谈诗为事”,复录有《梁园诗话》,后亦亡佚。又在扬州与其侄方观承谈诗,观承录成诗话一册,未刊。《兰丛诗话》系其八十五岁时所作,凡一卷。桐城方氏,世习杜诗,方世举亦承此家法,篇中言及用韵、章句等法,大多取义于杜诗。其论诗先归于唐:“诗屡变而至唐,变止矣,格局备,音节谐,界画定,时俗准。今日学诗,惟有学唐。”再归于杜:“唐诗亦有变,今日学唐,惟当学杜,元微之断之于前,王半山言之于后,不易之论矣。”杜诗如一峰高峙,学者往往“登高自卑”,故“宜先求其次者”,“五古五律先求王、孟、韦、柳,七言歌行先求元、白、张、王”,七律则先求“白香山之疏以达,刘梦得之圜以闳,李义山之刻至,温飞卿之轻俊”等,杜甫举而众家皆各定其位。方世举虽崇杜,但其论杜诗亦偶有误,如谓杜诗七古无通韵者,即遭汪师韩《诗学纂闻》驳正。有《清诗话续编》本。
吴郡二科志
书分《文学》、《狂简》为二科。所载自杨循吉以下凡七人,皆偶录一二事,不为全传。盖一时互相标榜之书。其纪徐祯卿方登贤书,於文徵仲尚称文璧,而以徵明字之,则犹弘治中所作也。
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军荼利之印咒观门者。明印咒观门,文极精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