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国语
作者:查继佐章节列表
升序↑- 浙语一
- 浙语二(查东山笔、沈仲芳阅)
- 浙语三(查东山笔、沈仲芳阅)
- 浙语四(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 浙语五(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 浙语六(东山散笔、墨庵补述)
-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 舟山前语(沈墨庵补述)
- 舟山后语(沈墨庵补述)
-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
- 虔南语(东山敢记、沈墨庵补述)
- 江右语一(查东山笔、沈墨庵述)
- 江右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 中州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 楚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 闽语一
- 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 闽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 闽语四(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 粤徼语(查东山笔、沈墨庵阅)
- 粤语一(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 粤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 粤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
- 西粤语一(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 西粤语二(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 台湾前语(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 台湾后语(查东山笔、沈仲方阅)
- 国语补(沈仲方笔)
- 墨子语后自序并诗十九章
- 跋
- 查东山先生年录
猜你喜欢的书
笠翁对韵
清李渔著。体例与《声律启蒙》略同,惟每韵的对文,从二则到四则不等,不若《声律启蒙》之划一整齐,有人认为《声律启蒙》是仿其体例而有所完善的,特“前修未密,后出转精”而已。学写诗是历代小儿的必修课。自唐近体诗格律形成之后,其中要求的平仄和对仗,对孩童来说,学习的方法就是背诵,如“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要求滚瓜烂熟。至于文字具体的对仗(平仄包含在用字之中),许多文人都选编或创作一些例句,作为启蒙教材。《笠翁对韵》是流行最广的一本。
渑水燕谈录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王辟之著。 《郡斋读书志》题《渑水燕谈》,题王辟撰。 《文献通考》亦作王辟撰。有《稗海》本、 《知不足斋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以《笔记小说大观》本和中华书局排印本为常见。作者自序说记有三百六十余事,现存三百五十一事。据鲍廷博跋云: “此帙出自明正德间白沙贡氏。吴郡赵氏清常又以宋刻补足末卷,详具李北苑跋中。惜《先兆》一门尚有缺叶,未能符自序三百六十余事之数。”此书共十卷,各则故事以类相从,共分《帝德》、《谠论》、《名臣》、《知人》、《奇节》、《忠孝》、《才识》、《高逸》、《官制》、《贡举》、《文儒》、《先兆》、《歌咏》、《书画》、《事志》、《杂录》、《谈谑》等十七类,各类多少不等,最少四则,最多五十则。这是作者在渑水旧居根据与“田夫樵叟”、“贤士大夫谭议”时的记录加以归类整理而成。大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论述典章制度源流; 二、记述宋代名人轶事;三、民间怪闻趣事。其中涉及宋代君臣及司马光、苏氏父子、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柳开等著名文学家的史料颇有价值,足资参考。满中行题语褒之为“大抵进忠义、尊行节、不取怪诞无益之语,至于赋咏谈谑,虽若琐碎,而皆有所发。”实不尽如此。其卷六《先兆》二十事即多为“怪诞无益之语”。
环溪草堂医案
医案著作。四卷。清·王泰林撰。柳宝诒据多种抄本选辑加按,收入《柳选四家医案》。 治案分内伤杂病、伏气、暑病、外伤、妇人、小儿等三十五门。王氏医案所载证情详细,辨证精审明确。对于疑难病症多详述治疗过程。医案证方契合,往往能从古法中化裁而生新意。
丹方鉴源
题“紫閤山叟独孤滔撰”。何丙郁《道藏丹方鉴源》认为此书为独孤撰于南唐。释外丹黄白术所用药物之性质、反应和应用,并对之进行分类,具有手册功能。日本汤安道藏有1804年手抄本。
庚申北略
《庚申北略》是一篇记述咸丰十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史事的著作,自英法侵略军攻陷大沽、占据天津起,至侵入北京逼签丧权辱国条约一一“北京条约”止,按日记事。从文章语气知作者当时身在北京,皆据作者耳闻目见,叙述翔实。书中所记或与他书不同,如言北塘曾埋伏地雷火炮,因被奸人告密而失效,与他书言北塘全未设防有异;又如大沽北炮台之失,谓“夷人至北炮台下,杀看守者一人。余俱惊走,北炮台遂失”。亦与他书言北炮台经激战始陷者不伴。叙事又或较他书所记为详,如叙述拘囚巴夏礼等人经过及乐姓商人献礼求和情形,均较详细。又或所记为他书所未载,如通州议和详细过程。全文对英、法侵略者的狡诈凶狠和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投降卖国的罪行都有所揭露,因此是一篇有价值的资料。
台湾郑氏始末
清沈云撰,沈垚注,凡六卷。该书根据清江日昇《台湾纪事本末》49篇,并参考他书,删订而成。该书叙述郑芝龙自明天启初年起兵,至其子郑成功攻克台湾,以及曾孙郑克塽降清期间的史实。其中有些史事的年月与实际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