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继佐

查继佐
  • 姓名:查继佐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海宁袁花人
  • 出生日期:1601
  • 逝世日期:1676
  • 民族族群:

查继佐(1601—1676),本名继佑,因应县试时误写,遂沿用。生当乱世,累更字号:初字三秀,更字支三,又字伊璜、敬修,号与斋,又号左隐、方舟、发标、钓玉、兴斋、晚号东山钓叟。海宁袁花人。幼时家贫多病,好学不倦。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南明鲁王时,曾任兵部职方主事,积极抗清。参加保卫钱塘江的武装斗争,曾督兵在赭山(海宁西南)打败过清军,又从御史黄宗羲出师渡海,驻扎谭山。明亡后,更名省,字不省,还把“查”字写成“楂”。归乡辟敬修堂,聚众讲学,并编撰明史。清康熙二年(1663),因庄廷明史案被牵连入狱,经粤提督吴六奇奏辩得免。出狱后改名左尹,号非人氏,隐居于硖石东山,仍聚徒讲学,人称东山先生或朴园先生。


查继佐癖好历史,著作甚丰。明亡后,他花了29年时间,易稿数十次,访问数千人,始完成明史巨著《罪惟录》,记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甚多(后经里人张宗祥校订整理,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其《班汉史论》、《鲁春秋》、《东山国语》、《国寿录》等均系极有价值的历史著作。精音律,喜弹唱拍曲,家有女乐班,亲自教授,蜚声江南。著有杂剧《续西厢》、《鸣凤度》,传奇《三报恩》、《非非想》等。另著有《敬修堂同学出处偶记》、《东山外记》、《五经说》、《四书说》、《通鉴严》、《知是录》、《兵榷》、《南语》、《北语》、《敬修堂说造》、《敬修堂弟子目录》、《豫游记》、《独指直嗤》、《诗可》、《敬修堂诗集》、《说疑》、《粤游杂咏》等。兼善书画,亦有名于世。


初,吴六奇微时曾行乞盐官,查继佐见其有勇力,迭与痛饮,赠资助归。后吴六奇从军,官至提督,不忘旧恩。查氏蒙难,竭力营救。曾迎查到广东小住,曾助其翻建住宅。吴六奇并访得奇石绉云峰,由海路运来袁花查宅。《聊斋志异》中《大力将军》篇,即记述这段故事。绉云峰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百余年来历经变迁,今屹立于杭州花圃之江南名石园中。

猜你喜欢的书

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

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

《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由美国第二十七任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的夫人海伦·赫伦著。塔夫脱总统夫人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回忆录的重要性。美国是如何对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的?美国对菲律宾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哪些作用?塔夫脱总统如何突破种族、政治、宗教的藩篱推动和平主义的?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印象分别是什么?不同的印象如何影响美国的远东战略的?本书将会一一作答。

石榴园

石榴园

《石榴园》写于一八三二年八月,最初题为《孤儿》,同年十月首先在《巴黎杂志》上发表,改题为《石榴园》。一八三三年收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属“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时,划归“私人生活场景”。没有爱情的婚姻,婚外寻求补偿的不幸后果,几乎是巴尔扎克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众多作品的基本主题。本篇描写一个失节贵妇的内心痛苦和她的两个非婚生子茕茕孤立的悲惨处境。作者显然无意谴责这位女性的过失,而是对她的痛苦、不幸寄予深切的同情。

格林家命案

格林家命案

格林家是美国东岸的富有人家,就像许多古老的望族一样,空洞的大宅内散布著阴森的气氛,家人彼此抱怨、争执、吵闹,但仍被迫二十五年内要朝夕相处,否则得不到遗产。那一年雪下得特别早,格林家接二连三发生命案,但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除了死者的表情业馀侦探班斯目睹了此案的迷离情节,以精采的逻辑分析侦破此世纪悬案,本书完整披露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背後,狡猾且残忍的智慧、巧妙的作案手法,以及诱人误入陷阱的心理动机全书附数十张平面图,抽丝剥茧的情节,让你享受全程参与办案的乐趣。

太乙版黄帝内经

太乙版黄帝内经

容成公等著,三申道人录。《太乙版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集成典籍,汇聚了各家论点并将其编成书。该书包容并叙,详细列举不同的治疗意见及解辨思路,并不限于一家之言。书中常见因焦点不同而论点类似的节段,如论痰与痰、痰与涎、脏营与腑水,重在说明各自利弊。水火寒热之变化,本就一障之隔,篇中几近相同的文字,衹寥寥数笔之差,却明示了主治水或治痰的辨证。《太乙版黄帝内经》以其多视角的兼容并包,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庚子国变记

庚子国变记

义和拳起嘉庆时,民间私相传习,其时禁令严切,犯者凌迟死。燕齐之间,犹有秘传其术者。光绪庚子,毓贤为山东巡抚,民间传习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帜。时各省多闹教案,外人逼我甚,民情益愤,闻灭洋说,争鼓吹之。义和拳自山东蔓延及于直隶,聚众称义和团,遂围涞水。县令祝芾请兵,直隶总督裕禄遣杨福同剿之。福同败死。义和团进攻涿州,知州龚荫培告急。顺天府何乃莹格不行,以荫培召变,免其官。慈禧太后以戊戌政变,康有为遁,英人庇之,大恨。

原儒

原儒

熊十力著,龙门联合书局1956年出版,32万字。 《原儒》分上、下卷。上卷原学统、原外王。下卷原内圣。 原学统篇分为三段。第一段,上推孔子所承于泰古以来圣明之绪,而集大成。开内圣外王一贯之鸿宗。第二段,论定晚周诸子百家以逮宋明诸题与佛氏之旨归,而折中于至圣。第三段,审定六经真伪。悉举西汉以来两千余年间六经的鼠乱流变。求复孔子真面目,儒学之统乃定。 原外王篇,以大易、春秋、礼运、周官四经、融会贯穿,可见圣人数往知来,为万世开太平之大道。格物之学,所以究治化之具。仁义礼乐,所以端治化之原。春秋崇仁义,以通三世之变。周官经以礼乐为法制之原。易大传以知物、备物、成物、化裁变通乎万物,为大道所由济。 原内圣篇,也分三段。第一段谈天人,第二段谈心物,第三段总论孔子之人生思想与宇宙论,而尤详于大易。原内圣篇主要是发挥大易之内蕴。 三篇文章之要旨在内圣与外王,可分疏如下:本体、现象不二,遣现象而求本体是宗教之迷。道、器不二,天、人不二,天者,道之异名,是人生之原也。心、物不二,心与物乃是本体流行之两方面。理、欲不二,宋明儒严于天理、人欲之分,非孔子之旨。动静不二。知、行不二。成己、成物不二,治心养心之道,是成己之实基也;裁成天地,辅相万物,乃至位天地、育万物,是成物之极致也。人心与天地万物本通为一体;故圣学非是遗天地万物而徒返求诸心。治心、养心而不遗物以沦于虚。 书中另有附录《六经是孔子晚年定论》,详论孔子晚年(五十岁学易以后)始作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