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作者:白寿彝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第十一卷近代前篇(上下册)》本书叙写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一段历史。上册包括文献资料和研究概况;历史基本线索的综述;典章制度的变革及经济、文化学术、科技、艺术等的发展演变。下册为人物传记,共收入35位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人物,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文字畅达、持论公允,基本上反映了当前学术研究水平。
章节列表
升序↑乙编综述
-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兴起和发展
- 第三章 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
- 第四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廷政局的变化
- 第五章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 第六章 外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员的洋务活动
- 第七章 商办企业的出现。新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变化
- 第八章 中国边疆地区在侵略势力下的危机。中法战争
- 第九章 中日战争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
- 第十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
- 第十一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 第十二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 第十三章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清廷的“预备立宪”
- 第十四章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
- 第十五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 第十六章 中国革命的新曙光
丁编传记
- 第一章 林则徐
- 第二章 龚自珍 魏源
- 第三章 洪秀全
- 第四章 李秀成
- 第五章 洪仁玕
- 第六章 杜文秀
- 第七章 慈禧太后
- 第八章 奕
- 第九章 光绪帝
- 第十章 曾国藩
- 第十一章 李鸿章
- 第十二章 左宗棠
- 第十三章 张之洞
- 第十四章 郑观应
- 第十五章 康有为
- 第十六章 梁启超
- 第十七章 严复
- 第十八章 谭嗣同
- 第十九章 黄遵宪
- 第二十章 张謇
- 第二十一章 李善兰
- 第二十二章 徐寿
- 第二十三章 詹天佑
- 第二十四章 孙中山
- 第二十五章 黄兴
- 第二十六章 邹容 陈天华
- 第二十七章 章太炎
- 第二十八章 秋瑾
- 第二十九章 宋教仁
- 第三十章 袁世凯
- 第三十一章 蔡锷
- 第三十二章 程长庚 谭鑫培
- 第三十三章 数学
- 第三十四章 天文学
- 第三十五章 气象学
- 第三十六章 物理学
- 第三十七章 化学
- 第三十八章 地学
- 第三十九章 生物学
- 第四十章 医药学
- 第四十一章 科技社团与科研机构
白寿彝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渔庄邂逅录
渔庄邂逅录,南宋道士自然子吴悮撰。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玄部。本篇为炼制外丹之记录。作者自称乾道八年(1172)与虞仲谋、刘先生邂逅相逢于渔庄,三人结为丹友,试炼金丹,由作者记录以传将来。书中首先解释金液大丹之名,其次分章论述炼丹五转之要。第一转配合阴阳,名日太初;第二转混沌胚浑,名日太极;第三转二仪剖判,分别阴阳;第四转攒簇五行,变化四神;第五转变化尽由中宫土德。最后附录草衣子火候诀及颂诗二首。书中对炼丹理论、要点、过程、禁忌等,均有较详明记述。大抵谓金丹之要在神水华池,得神水而后生白金,自金返黄金,黄金返紫金,紫金流液熏结而成丹。所用药物有水银、丹砂、曾青、胆矾、雄黄、雌黄等。以炼水银而返为丹,故名还丹。炼制过程先须配合阴阳,观天地之元气,采日月之精华,依卦爻而运水火,按时日而易岁月。俾阴阳而成黑铅,以铅入鼎中,浇之以汞,自然金花外出。又以丹砂飞出水银,合二物研磨沐浴,成就「四神」,再炼之化为真土,即出金华。据称若功行足全,服此药可举宅升天。乃至九转功成,一粒之丹可使鸡餐成凤,犬饵成龙,点金石则化为至宝云云。
倪焕之
长篇小说。叶绍钧著。载《教育杂志》1928年1—12期。以小学教师倪焕之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中国城乡生活面貌,反映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倪焕之是有理想有热情的进步青年,决心以教育救国。他中学毕业后即到乡村当了小学教师。不久,他和志同道合的新女性金佩璋结婚。倪焕之婚后初期生活很幸福,但其教育改革实验在封建势力阻挠下失败了,而金佩璋后来也变成一个旧式家庭妇女,这些都使他陷入极度苦闷之中。五四运动爆发后,倪焕之在革命者王乐山的指引下来到上海一女中任教,并参加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陷于苦闷与失望之中,最后患病死去。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革除遗事
明黄佐撰。六卷。《革除遗事》原书为十六卷,文字较繁,本书系作者手定删节本,原分七卷,一卷已佚。内容为:一、君纪,记建文;二、阖宫传,记皇太子妃吕氏、皇太孙妃马氏等;三、列传,记董伦、沐春、王绅等七人;四、死难列传,记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练子宁、铁铉、卓敬等四十六人;五、死事列传,记耿炳文、高巍、马宣等十三人;六、外传,记王钝、郑赐、黄福等九人。
阿底峡尊者传
阿底峡尊者传,五卷。法尊译述。大藏经补编第11册。阿底峡,古印度僧人,学者。意译“殊胜”,原名“月藏”,法名Dipamkarasrijnana (燃灯吉祥智)。萨护罗(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人。对五明学有较深造诣,曾任那烂陀寺、超岩寺住持。北宋宝元元年(1038)受阿里王子绛曲微之请进中国西藏传播佛法和医学,译经授徒。著有《菩提道灯论》等五十余种论著和《医头术》等医学著作。并同那措译师等共译十几部经典为藏文。至和元年(1054)病逝于前藏聂塘。其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成噶当派。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时,亦广泛采纳其学说。
灭除五逆罪大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阿难说之。
修行道地经
梵名Yoga -ca^rya-bhu^mi-su^tra 。凡七卷。略称修行经。印度僧伽罗刹(梵Sam!gharaks!a )作,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书纂集众经所说有关瑜伽观行之大要。现行本共三十品,品目如下:集散、五阴本、五阴相、分别五阴、五阴成败、慈、除恐怖、分别相、劝意、离颠倒、晓了食、伏胜诸根、忍辱、弃加恶、天眼见终始、天耳、念往世、知人心念、地狱、劝悦、行空、神足、数息、观、经学地、无学地、无学、弟子三品修行、缘觉、菩萨。三十品中,最后三品乃据法华经而来,古本无。六朝初期,即鸠摩罗什入关以前,已盛行讲究本经。异译本有后汉安世高译道地经一卷、后汉支曜译小道地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