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新五代史
作者:欧阳修章节列表
升序↑- 《新五代史》简介
- 梁太祖本纪
- 梁末帝本纪
- 唐庄宗本纪
- 唐明宗本纪
- 唐愍帝本纪
- 唐废帝本纪
- 晋高祖本纪
- 晋出帝本纪
- 汉高祖本纪
- 汉隐帝本纪
- 周太祖本纪
- 周世宗本纪
- 梁元贞皇后张氏传
- 广王全昱传
- 博王友文传
- 康王友孜传
- 唐庄宗皇后刘氏传
- 李克宁传
- 李继岌传
- 唐明宗淑妃王氏传
- 秦王从荣传
- 汉高祖皇后李氏传
- 敬翔传
- 朱珍传
- 庞师古传
- 葛从周传
- 寇彦卿传
- 康怀英传
- 刘寻阝传
- 牛存节传
- 杨师厚传
- 王景仁传
- 贺瑰传
- 郭崇韬传
- 安重诲传
- 周德威传
- 符存审传
- 史建瑭传
- 王建及传
- 元行钦传
- 符习传
- 孔谦传
- 张延朗传
- 李严传
- 李仁矩传
- 朱弘昭传(附冯繫传)
- 刘延朗传
- 康义诚传
- 任圜传
- 赵凤传
- 张宪传
- 萧希甫传
- 刘赞传
- 桑维翰传
- 景延广传
- 苏逢吉传
- 史弘肇传
- 杨邠传
- 王章传
- 刘铢传
- 王朴传
- 扈载传
- 王彦章传
- 张源德传
- 姚洪传
- 王思同传
- 张敬达传
- 孙晟传
- 苏循传
- 李嗣昭传
- 李存孝传
- 伶官传序
- 敬新磨传
- 宦者传论
- 张承业传
- 张居翰传
- 罗绍威传
- 王处直传
- 刘守光传
- 李茂贞传
- 韩建传
- 温韬传
- 朱瑾传
- 王师范传
- 赵繴传
- 李彦威传
- 李振传
- 孙德昭传
- 康延孝传
- 张全义传
- 朱友谦传
- 霍彦威传
- 房知温传
- 王晏球传
- 王建立传
- 皇甫遇传
- 王弘贽传
- 冯晖传
- 皇甫晖传
- 王峻传
- 范延光传
- 安重荣传
- 安从进传
- 杨光远传
- 杜重威传
- 李守贞传
- 张彦泽传
- 王景崇传
- 赵思绾传
- 慕容彦超传
- 冯道传
- 李琪传(附李繵传)
- 和凝传
- 何泽传
- 李崧传
- 贾纬传
- 张允传
- 赵延义传
- 杨行密传
- 杨隆演传
- 杨溥传
- 徐温传
- 李繯传
- 李景传
- 李煜传
- 王建传
- 王衍传
- 孟知祥传
- 孟昶传
- 刘晟传
- 马殷传
- 周行逢传
- 钱繬传
- 王审知传
- 王鏻传
- 四夷附录
猜你喜欢的书
橐籥子
橐籥子,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着录「橐笞子金石真宰通微论一卷」,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附《阴丹内篇》。本书言内丹法诀,分作五章:第一〈三道明真反本〉,宣称人若能以金玉填补骨髓枯竭,则可返老还童,长生久视。 第二〈五行建位泉石〉,谓金丹之道不离元气、五才,元气即水银、五才即五金,五金即黑铅。又称制伏众石乃作道之本,为丹之源。 第三〈八卦系象指明〉,以日时、月象、八卦、五行、五味、五色、雌雄等相配成图,以明金丹之道。 第四〈四序刚柔成岁〉,以四时之气运行成岁比喻炼丹火候,指示阴阳升降。 第五〈九一道备无为〉,宣称「金丹九转,必备五常,实由阴阳之所生,乃悉天地以奉之」。全篇词旨隐晦,大略以外丹术语论述内丹药物、火候。内容主要为讲天道、阴阳、五行、八卦、消息之理,以証金丹之道。认为八卦之精,系象于月,此道至大,并以月象结合卦象作六图,寓长生之道于其中。所附《阴丹内篇》以易理说解丹道。认为阳亦有阴,故坎卦内阳外阴;阴亦有阳,故离卦外阳内阴。阴丹之诀,唯采阳炼阴,销去群阴,而为纯阳之人。此书实为借易学讲解内丹之道,可作研究道教内丹学的参考材料。
察舌辨症新法
诊法著作。清刘恒瑞撰。不分卷。恒瑞字丙生,镇江(今属江苏)人。清末医家。有数十年临证经验。曾于一九一○年与袁桂生等创办《医学扶轮报》。本书原系其授徒讲稿,曾于一九一一年登于此报。后刊载于绍兴医学报,并被曹炳章收入《中国医学大成》。书中载舌苔原理、看舌八法、黄苔类总论、白苔类总论、舌质无苔类总论、黄苔类分别诊断法、白苔类分别诊断法、舌质无苔类分别诊断法、苔色变换吉凶总论等,凡十五篇短论,分别论述了舌诊的主要内容,尤详于黄苔、白苔和舌质的病理变化。如将黄苔分为正黄、老黄、如炒枳壳色、如锅焦色、嫩黄、牙黄、裱心纸兼青灰色、如粟米染色、如虎斑纹、如蜡敷舌上、水黄、黄腐苔如豆渣炒黄堆舌等十二种,并分述其主病,颇为详尽细腻。为较有影响的舌诊专著。论述清晰明确,语言形象,文字浅易,切于实用。是书虽专论舌诊,亦强调四诊合参。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驻春园小史
又名《绿云缘》、《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双美缘》、《一笑缘》。章回小说。题“吴航野客编次”。六卷二十四回。叙明嘉靖间,嘉兴女子曾云娥,因家中失火,与母寄身于舅父叶总制家,与故兵部尚书子黄玉史传诗通情,私订终身。未几,叶总制遭陷害,云娥母女又投奔金陵吴翰林家。黄玉史重情,暗随至金陵,卖身吴府隔壁周尚书家为书童,借机与云娥私会。二人私情被吴翰林女绿筠识破,绿筠遂道出己自幼与黄玉史订有婚约,黄家败落,母亲毁约,绿筠坚持不肯。于是二女相约同嫁玉史。因云娥母欲将云娥另嫁,云娥乃与玉史私奔,中途玉史被捉回流放,吴绿筠赠金为玉史捐监生。玉史高中两榜进士,钦点探花,娶云娥、绿筠为妻。小说塑造了敢于追求自主婚姻的少女曾云娥的形象,但仍落一夫多妻俗套。最早刊本为乾隆间三余堂刊本,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水箬散人序,另有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嘉庆十六年(1811)刊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中华图书馆石印本。
大同书
康有为撰。1885年(光绪十一年)康有为写成《人类公理》;是年至1892年间写成《实理公法全书》。在此基础上于1901年至1902年旅居印度期间,基本完成《大同书》。此后仍不时修改。共分十部,1913年在《不忍》杂志刊载甲、乙两部内容。1935年全书由中华书局出版。运用 进化论观点,根据今文经学变易思想,称封建社会为“据乱世”,资本主义社会为“升平世”,未来社会为“太平世”(即“大同世界”)。列举人世间种种不合理现象和人生各种苦难,揭露封建社会的贫穷黑暗,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企图通过“去九界”(去国界、去级界、去种界、去形界、去家界、去产界、去乱界、去类界、去苦界),到达“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全书杂糅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佛教慈航普渡众生的教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和片断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构筑了一个“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乌托邦世界。康有为写的《大同书》,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但因逃避阶级斗争,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之路。
圣箭堂述古
全一卷。明代僧为霖道霈(1615~1702)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七册。内容收录行止殊异、履践严明,足为后世学人楷模之古圣先贤事迹,及理致精深、谆谆教诫,足以针砭末法时弊之经传著述,包括僧堂记、大般若经、宏智正觉、云门匡真、罗湖野录、菩提达磨、息心铭等三十二项,一一予以阐论比评。三十二项中,道霈以所获文献之先后编集成书,而未依时代古今之次序列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全一卷。略称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唐代佛陀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凡十二章,系佛为文殊师利等十二菩萨说大圆觉之妙理。关于本经之翻译,见开元释教录卷九(大五五·五六五上):‘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续古今译经图纪、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二等主张雷同。为禅宗常用经典。近代或疑为汉人撰述。盖本经内容所说,多处与首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相同,而首楞严经自古已被疑为伪经,大乘起信论亦被疑为我国撰述者,故本经亦被推断为唐初时之伪撰。本经之注疏极多,较重要者有:宗密之圆觉经大疏三卷、惟悫之圆觉经疏三卷、宋孝宗之御注二卷、行霆之类解八卷、智聪之心镜六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