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录

作者:董史
书录

又名《皇帝书录》。三卷、外篇一卷。史传。宋代董史撰。史,字更良,自称闲中老叟。生平里籍不详。是书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中收录,署作“董更撰”。全书记宋代书家姓氏,分上、中、下三篇。与《书小史》相衔接。上篇记帝王书,载宋太祖至高宗,中篇载北宋书家一百一十人,下篇载南宋书家四十五人。不分人品高下,采摭对每人的评论皆列于名下。另有外篇,记能书女子六人,计章友直女煎、状元胡氏黄由妻平江号惠斋、悟空道人、蓬莱女官徐清字静之、妓王英英、妓楚珍。是书所记,虽不算赅备,但征引典核,考察精神还是可取。所载书家及所辑评论,间有为他书所未见,为研究者提供了资料。《书录》中所纪丛杂,虽未为赅备,然征引典核,考据精审,亦殊有体裁,非泛滥采寻者可比。是书成于宋理宗淳玦壬寅(1242)。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1265),重加修校。原本书末有“至正丁未三月录办”一行,盖元时华亭孙氏所抄时增益。该书辗转传录讹脱十分严重,自序已残缺不全,不可读,故现存书中阙文较多。《收录外篇》后有 《书录后跋》,仅五行字,却阙文两处;记述了修校复成经过。该书是我国艺术发展史上一部主要的断代书家汇编,具有重要的资料性价值。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钞本,《四库全

董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回首四十年

回首四十年

新加坡著名报人、作家连士升的回忆录,收录于其五卷本《连士升文集》第二卷。该书以个人经历为主线,结合游记体例,记录了作者跨越四十年(约20世纪上半叶至中期)的所见所闻,尤其聚焦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与艰难重建,是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与人文关怀的纪实文学作品。书中以细腻的纪实笔触描绘了20世纪中国的社会图景,如1947年南京“破破烂烂”的战后城市面貌与凋敝民生,揭露权贵奢靡与底层困苦的尖锐对立,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思。

道德真经疏义

道德真经疏义

六卷。宋赵志坚 (生卒年不详)撰。赵志坚,一作至坚,金元间人,其余不详。撰有 《道德真经疏义》。历代研究老氏之学的学者,一直对道德是否一体争论不休。赵志坚认为,道是微妙之本,德是慈济之迹,二者有别,主张分论。他将《德经》四十四章分为三类,第一,一章,立宗; 第二,四十二章,广谈义理; 第三,一章,结会归宗。这种分法与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将下卷四十四章分而为三(第一,一章,正开德宗;第二,四十二章,广明德义;第三,一章,总结前旨)相类似。赵志坚认为,以前诸家《老子》注疏,多依事物,不得道之真谛。故他所做释文,思去物华,念归我实,不依外物,直言其意,明白晓畅。《道德真经疏义》缺损很多,但从存录部分也可知该书体例。此书将各章分节注疏,章题之下,总论此章主旨,并于上文注疏之后依次写明节内句数。因而使整篇释文清晰明朗。此书对于后世学者研究《老子》,实有可参之处。然其缺损较多,颇为可惜。现存明 《道藏》本。

薄命

薄命

短篇小说。杨华著。初载1935年3月5日《台湾文艺》2卷3号,初收入1936年4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短篇小说集《山灵》(即《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此篇与杨逵的《送报夫》、吕赫若的《牛车》,是日据时期最早介绍到大陆来的台湾小说。小说从童养媳受迫害、受摧残的角度,冷静剖析了妇女问题的要害。主人公爱娥是个聪明柔弱的女孩,从小母亲早亡,父亲赌输了钱,将她卖到一个冷冰冰的陌生人家做媳妇仔(童养媳),七八岁就惨遭毒打和詈骂,终日苦不堪言,愁容满面。长大出嫁后,受尽公婆虎狼般的虐待、摧残、殴打,变成一个呆人,折磨得“全身差不多只有一张皮了”。婆家的生意被官厅禁止,她又不慎把一间堆柴的草屋烧掉了,从此更令公婆憎恶和毒打,最终被逼发疯致死。作品在末尾对爱娥的悲剧提出了深沉的诘问:“唉!爱娥的一生的命运,有谁去怜惜呢?她的死,更有谁知道这是谁害她的呢?”爱娥的命运反映了台湾妇女的悲惨处境。表现手法很有特色,它像叙事诗一样,娓娓地叙述爱娥一生的凄苦,其中蕴含着作家对主人公的同情与痛惜,曲折地表现了对摧残人性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当“我”追忆表妹爱娥发疯的往事时,那种无限的哀伤与失望,流露出作家无可奈何的感伤与哀愁。

守弱学

守弱学

讲述世上存在着强弱之分,有强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难道弱者便永远处于弱势,强者便可恒强吗?人的一生为何有时处于强势有时又处于弱势?强弱之势又是如何转化的?著名古籍整理专家马树全先生,便根据西晋名臣杜预有关强弱之“势”的散见论述,整理编著了这一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守弱学(人生胜经)》。《守弱学(人生胜经)》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情节性、生动性、可读性等特点。

随自意三昧

随自意三昧

为天台宗四种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异称。谓随意之生起即修禅定,而不局限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大品般若经称之为觉意三昧,南岳慧思则称之为随自意三昧。即于一切时中、一切事上,随意用观,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

金刚经鸠异

金刚经鸠异

佛教感应集。唐开成元年(836)段成式撰。一卷。原载于段著《酉阳杂俎续集》卷七。全书记述以唐代中叶为社会背景的《金刚经》感应故事二十一则,始自张济丘,终于王孝廉。所记故事大多是作者依据传闻整理而成,亦有部分真人真事。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