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史

- 姓名:董史
- 别名:字良史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洪州(今江西南昌)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董史,字良史,号闲中老叟,生活在南宋末年理宗、度宗时期,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受宋代收藏风气影响,董史的收藏也很丰富,但在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毁于大火,后世几乎没有流传。董史的《皇宋书录》在《四库全书》中名《书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宋代书家及诸多书法史问题的重要书学文献。作者在咸淳乙丑(1265)冬至所作《书录后跋》云:“庚申(景定元年)之火,藏书荡尽,而《书录》亦不复存。念始者编类非一日,采摭非一书,功成而废,唯切怅怅。因忆曩时此录之成,惟匡庐曹谷中称之,盖尝转写。□□(缺二字)寄声昌谷,因致此意。咸淳乙丑之夏,乃能以旧录为寄,用充修校,复成此编,或可传之好事,以毕余志也。”(《四库全书》本《书录》)《皇宋书录》共三卷,属于书学史传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其书皆纪宋代书家姓氏,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载艺祖至高宗,中篇载北宋书家一百十人,下篇载南宋书家四十五人。有见辄抄于帙,故不复以人品高下为诠次。凡诸书所有评论书法者,悉加采摭,汇次每人之后。更加外篇,附于卷末,所载女子六人。……录中所纪,虽未为赅备,而征引典核,考据精审,亦殊有体裁,非泛滥扯挦者可比。”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指出:此书的中、下篇,书家是按先后排列的,但又不甚严格,稍有出入自可勿较,有些则未免乱了伦次。如邵置于文同(1018—1079)之前就毫无道理,因为文氏去世时,邵氏最多也只是童稚。从书论方面看,董史在书中除征引他书资料外,还能做出自己的评判。如批评米友仁的“横斜之势”是“效父体而用力太过耳”,即是非常中肯的看法。又如评论蔡京、蔡卞迎合时君所好,应属于前人所未道:“愚按二蔡书迹,自徽宗皇帝好书,笔法瘦劲,一时鼓舞,故京、卞书札亦尚枯健,今往往于碑刻中见之。士大夫少称之者,以人废耳。”(《四库全书》本《书录》卷中)总之,《书录》的成书背景缘于董史个人对书法的喜好及其丰富的收藏,再加上学术上的考究。《书录》体例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著述上的史、论、著结合的学术思想。
董史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寿昌乘
南宋宝祐年间( 1253—1258 )佚名纂修。原书已佚。清文廷式自《永乐大典》六千二百七十三卷中辑出。原为抄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武昌柯逢时重刻,有武昌柯氏息园刊本。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置寿昌军,民国三年(1914)改为鄂城县。即今湖北省鄂州市。
五总志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吴炯 (生卒年不详)撰。吴炯生平事迹不详。唯 《宋中兴百官题名记》载,绍兴十三年 (1143)七月,吴炯为枢密院编修官,八月,改任浙西提举。其余仕履不可考。此书卷首有吴炯自序,题建炎庚戎(1130)避地无诸城,书于萧寺之道山亭。自序称,建炎三年(1130)成此书,以“龟生五总灵而知事”,故书名“五总”。杂记文坛琐事,评论诗文。其论诗推重黄庭坚以为于诗人有开辟之功,故可视为江西诗派。引述故事,得失互见。
饥饿的郭素娥
现代中篇小说。路翎著。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3月初版。小说通过生活在矿区附近的农村青年妇女郭素娥挣扎、反抗、被害、毁灭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痛苦和不幸,赞扬了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作品着力塑造了郭素娥、张振山、魏海清3个人物。郭素娥是个强悍而美丽的农家姑娘,她的丈夫刘寿春是个年老多病、吸毒、好吃懒做的无赖。他逼郭素娥去卖淫,甚至要把她卖掉。原本大胆、泼辣、性欲强烈的郭素娥与强壮豪放的青年工人张振山热烈地相爱了。她要求同张振山远走高飞,到城里去做工,过自由幸福的生活。当她被丈夫当作物品出卖时,她面对暴徒没有屈辱,而是用生命来维护自己女性的尊严,拼死与践踏自己的恶势力进行抗争。张振山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但他的反抗又是原始自发的。当他的情人被抢走时,他只能狂怒地放一把火,尽管他声言还要回来,可是,这毕竟是朦胧的。魏海清的性格充满着矛盾,他爱郭素娥,但出于嫉妒,向刘寿春告密。郭素娥的死,极大地震撼了他,这个逆来顺受、任人欺侮的老实人,毅然地选择了复仇的路。他怒打了刘寿春,同流氓决斗,最后伤重死去。小说着力刻画了3个主要人物的反抗性,力图“透过社会结构的表皮去发掘人物性格的底苗”(胡风《〈饥饿的郭素娥〉序》),使人看到了中华民族性格深处的“蛮性”。发表以后曾以内容的深刻而在文学界引起较大反响,胡风、刘西渭、邵荃麟等都对本作给以很高的评价。
秦史稿
研究秦史专著。林剑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林剑鸣,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秦史研究,另著有《秦国发展史》。 本书分14章,约34万字,记述了秦国自传说时代开始,至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为止的历史发展过程。第1章“绪论”分别就秦史的对象和分期,秦史的年代问题以及研究秦史的主要资料作了概述。第2章记述由传说时代至西周末年的秦人早期历史。并针对秦人来自西方的传统论点,从图腾崇拜、经济生产,墓葬等方面进行详细考察,提出了秦人来自东方的观点,并认为秦的祖先同夏、商、周的祖先一样,都是属于华夏族的一部分。第3—6章论述了秦的奴隶制政权由产生、发展至衰落的全过程。论证了秦国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政治统治形式的特点,宗法制的特点以及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7—12章论述封建制在秦国的产生、确立及其飞跃发展。第13、14章叙述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至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为止凡15年的历史。书后有“结束语”1篇,《秦世系表》《秦史大事年表》两个附录。本书是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研究秦史的专著。不仅博引历史文献,而且十分注意利用云梦秦简、秦陵兵马俑、马王堆帛书等考古新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作者并将秦史研究中有分歧的问题详细写成小注置于每章之末,有助于全面了解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为更深入地探索秦国历史提供了方便。
科南本涅槃经
科南本涅槃经,三十六卷,元师正排科并序,可度重订。
阴持入经
凡二卷。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旨在阐明五阴(色、受、想、行、识)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声、香、味、更、法等,内外各六)之法相,并细说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行)。更进而阐论由道谛通达解脱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