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镜录集解

作者:张鹏翮
治镜录集解

清代官箴,二卷,清张运青撰,隋人鹏集解。官箴书是古代的官员读物,基本内容是阐述为官道德和总结从政经验。其中不但蕴含着足资借鉴的中国优秀行政文化传统,而且还保存了大量有关历代地方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收入官箴书集成。

张鹏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

长篇小说。全称《儿女英雄传评话》。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清末文康撰。原书五十三回,今存四十一回。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后。康,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自署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宝次孙。历官理藩院员外郎、安徽徽州知府,后授驻藏大臣,以病未赴任。能诗文,晚年以著述自娱。书叙安骥和侠女十三妹(何玉凤)、张金凤的婚姻故事,对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及官吏贪赃枉法等有所揭露,然基本思想倾向是宣扬封建道德。作者把“儿女”和“英雄”强揉在一起,把“忠孝节义”作为“儿女英雄”的标准,使“儿女真情”、“英雄至性”、“忠孝节义”合而为一。书中人物安骥、何玉凤、张金凤等都是“忠孝节义”概念化身,被写成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至性”的“人中龙凤”。由于他们恪守封建道德,忠于封建统治,作出一番“儿女英雄”事业,结果安骥功成名就,位极人臣,金玉姊妹亦各生一子,子贵孙荣。表现出庸俗的封建理想。全书以纯熟北京口语写成,前半部十三妹形象刻画亦较生动,颇具侠义精神,较有艺术成就。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书局石印本、一九三五年文艺出版社铅印本。解放后有广西、西湖、上海等出版社铅印本。

陈乃乾日记

陈乃乾日记

日记。陈乃乾撰。日记上起1922年,下至1966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内容丰富,可想而知。近人感时伤事,借笔墨抒胸臆,往往形诸日记,连篇累牍,不能自休;陈乃乾日记与此颇异,言简意赅,每日多不过数百字,而富有价值:如访书经历、掌故见闻、版本考订、编纂工作、人物交往……乃至一时物价,甚或偶闻验方,一一形诸笔墨,直截明快,便于学者读用。有重要史料价值。

佛学常识课本

佛学常识课本

李炳南撰,“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间,万事万理,好像都带著神秘。你看著是黑,结果他却是白;你看著是圆,结果他却是方。差不多总给你猜的相反,所以人就感觉著苦闷了。佛法就是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理的一个解答者。因他有这等的重要性,所以人人都应当去研究。不过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千头万绪,颇为复杂,佛法也就显得玄妙了。有一般人,尝责备佛法,立论太高,陈义太深,极不通俗化,所以不易普及。且不要错怪!这并不是佛法本身问题,其实是宇宙森罗万象,本不简单。佛法要解答这许多问题,自然就显得高深了。但是,佛法虽然头绪复杂,义理高深;假能寻一条线索,提几条大纲,作一个初步的介绍,先使学者得到一个轮廓,或可就引起探讨的兴趣,这是编这本书的意义。古人说:“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大家要想深入佛海,这本书也未尝不可作个津梁。这本书的编辑,就是本著上面说的意义。材料取纲要,组织取条贯;并且词采语体,篇采简短。举纲要,有条贯,就可得一个轮廓;语体便是通俗化;篇短免去用脑厌烦。用他教课或是自修,似乎都还适用。这本书虽然才三十六课,也等于广大的佛法,缩了一个小影。说是见了一斑固可以,说是见了全貌也可以。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来,处处弘扬般若法旨。因发大慈大悲之心,以救赎众生出苦海为誓愿,立下誓言造金字摩诃般若经。第二部分:具详二十七愿,初十愿表示愿在弥勒佛下生时及十方世界,以此造成金字经及自身种种方便,护持般若,利济众生。次十六愿,表示愿笃修佛法,以修成佛果。最后一愿,表示愿承诺言,付之助成,遂其心迹。《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对了解和研究慧思其人及佛学思想有一定参考价值,从中也可以看到修禅学法高僧,为执著其佛教信仰而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现常见载于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现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略称五会法事仪。亦称《五会念佛颂经观行仪》、《广法事赞》。佛教仪轨书。唐法照撰。三卷。是作念佛法会时所依唱赞之本。作者认为“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禅门”,为了“依《大无量寿经》五会念佛”,故撰此书。原著三卷,现敦煌遗书存中、下两卷,共录赞文四十六种。中卷首录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后附《阿弥陀佛咒》、《念诵法》及《往生西方记验》。其下有《宝鸟赞》、《观经十六观赞》、《阿弥陀经赞》等十七种赞文。其中在《宝鸟赞》后设《第八赞佛得益门》一章,在第十七段赞文后设《第九化生利物门》、《第十回向发愿门》各一章;最后普劝众生五会念佛,并引各种经文,详述五会念佛的功德。下卷首称系从“《第八赞佛得益门》分出,众等尽须用第三会念佛和之”;然后录《依无量寿观经赞》、《依阿弥陀经赞》、《叹散花供养赞》、《净土五会赞》等二十九种赞文;最后叙述写作此书之时间、地点及回向发愿。本书反映了净土宗流传及其宗教活动的实际情况。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宝云经

宝云经

佛教经典。南朝梁曼陀罗仙译。七卷。是唐达磨流支译《宝雨经》的异译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