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柔远记选录
作者:王之春
本书不分卷,王之春撰。之春字芍棠,湖南清泉人。清光绪间,以湖北布政使使俄,官至广西巡抚。所著「国朝柔远记」,又名「通商始末记」(亦称「国朝通商始末记」),凡十八卷;用编年纲目体裁,记有清开国以后(至同治朝止)二百三十年间对于边疆藩属以及东西各国有关职贡、兵戎并通商交涉诸事。其中记载台湾者,除初年与郑氏争衡东南海上诸役与其他零星亭项外,大部分为中英鸦片战争英船袭台事件及同治甲戌日兵侵台之役所引起之台湾设防问题。本书取其涉及台湾诸事,余概从略。原书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目中已改称「清朝柔远记」,因从而题曰「清朝柔远记选录」原书末附「附编」二卷:卷一载「瀛海各国统考」一文及「蠡测卮言」十三篇,卷二载「沿海形势考略」、「沿海舆地图」、「三岛分图」及「寰海地球剖圆图」各图文。今选其中「沿海形势考略」一文及「三岛分图」中之台湾与澎湖两图并图说,列作本书「附录」。
猜你喜欢的书
太空孤儿
地球末日之际,全人类登上一艘宇宙飞船,以为登上了诺亚方舟,自此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星际征途。 人类在飞船上待得太久,竟忘了地球,忘了征途的目的,忘了飞船在行进,更忘了飞船外的宇宙,成了太空中的孤儿……
顾氏医镜
又名《顾松园医镜》。综合性著作。清顾靖远撰,左国辑校。十六卷。靖远字松园,号花州,吴门(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医要》。初习儒,后弃儒学医,上自《内经》、《伤寒论》,下及历代诸家方书、医案,靡不披阅,历二十年,始编撰成书。成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全书约二十余万字。书中包括“灵素摘要”、“内景图解”、“脉法删繁”、“本草必用”、“格言汇纂”、“症方发明”六部分。卷一至卷二,灵素摘要,以张景岳《类经》为主,摘其大纲,取必不可少之内容,分为摄生、阴阳、脏象、气味、治则、病机、运气诸节。卷三,内景图解,将脏腑内景绘图注释,所附经络歌括重加考订。卷四,脉法删繁,分内经要语、先哲名言、持脉真诀三节,以明脉法。卷五至卷六,格言汇纂,分论治大纲、辨症大纲二节。论述七方、十剂、八纲等关于辨证与治疗方面内容。卷七至卷八,本草必用,分草、木、果、菜、谷、金、石、人、兽、禽、虫、鱼十二部,凡二百七十三味药物。对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及禁忌、均详加阐释。卷九至卷十六,症方发明,详列临床各科病证之病因、证候、治则及方药,间附验案,以及证方之效验。全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通俗易懂,简明切要,于初学者或临床医生均有裨益。有一九三五年上海扫叶山房刊本,一九六一年河南人民出版社铅印本。
鲁迅先生年谱
1937年许寿裳版的《鲁迅先生年谱》在鲁迅研究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完整地介绍鲁迅生平的第一部年谱,而且也因许寿裳作为鲁迅一生中患难相交、荣辱与共的挚友之一,使得这部带有诠释意向的《鲁迅先生年谱》有着无可代替的地位。有研究者指出,"许寿裳所掌握的材料,既丰富,且可信","他的关于前期鲁迅的研究文章,就更有重要价值,甚至可以说,凡是要研究前期鲁迅的研究者,都不能不参考许寿裳的研究论著。"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
胡宅梵演述,一卷,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文,范古农居士校正,弘一法师鉴定。《地藏菩萨本愿经》 唐实叉难陀译。该经主要讲述了地藏菩萨宿世发救度众生大愿的来由,宣扬地藏菩萨伟大的愿力和地狱的阴森可怖,对推动我国地藏崇拜的形成起很大作用。
释摩诃衍论记
释摩诃衍论记,一卷,唐圣法钞,误订前目之前。
六门陀罗尼经论
佛教论书。古印度世亲著,译者不详。一卷。是《六门陀罗尼经》的论释书。阐述了六门陀罗尼的六义:一、慧圆满;二、慈力清净;三、自性清净;四、令知他所作障;五、摄一切菩提资粮;六、彼果正知及真如。接着阐述了六义的另一种说法:一、于苦时摄取有情界;二、于乐时摄取有情界;三、于自断资粮障;四、于他断资粮障;五、积集一切资粮;六、积集资粮为自利满及显他利满。然后叙述了从正遍知而退的六因及以四净心开示该陀罗尼。最后讲述修行所得的六功德。全文篇幅不长,疏释简明扼要。本论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二十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