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
作者:辛文房
唐及五代诗人传记汇编。10卷。元代辛文房著。本书卷首有写于元年宗大德八年(1304)的引言,即应编成于此时。全书以10卷的篇幅论列了398位唐(包括五代)诗人,其中有专传的为278人,附见的为120人。为一代诗人作列传,在此书问世之前未曾有过,因此,无论从开创意义而言,或是从其资料丰富、涉及面广博而言,本书都是研究唐诗最主要的典籍之一。到清初,本书在国内已无传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重编为8卷,但仅存有287位诗人的传记。本书自元代问世以来,曾传入邻国,日本尚保存有其元利10卷本,清光绪年间由杨守敬访得日本流传的10卷原本,影印行世,国内才又得见本书的全貌。自1987年5月至1990年9月,中华书局陆续分4册出版了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的原文校勘由孙映逵完成,全书的校笺工作分由20余位学者分工撰写。校笺主要包括:考证原书资料出处,纠正史实讹误,补辑原书未备的重要资料。校笺一问世,立即受到学术界好评,不但提供了该书的通行本,也成为唐诗人生平资料的集大成者。
辛文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人民公敌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之一。写于1882年。中译本载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易卜生戏剧四种》,潘家洵译。全剧共分5幕。一译《国民公敌》。通过一个小镇发生的一起事件,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的反人民本质、私有者的唯利是图、新闻界的趋炎附势。斯多克曼医生从一个兴建中的疗养区矿泉发现了危险的病菌,认为这是传染疾病的根源,因此主张改建矿泉管道。但这样做会影响资本家的收益,市长(他的哥哥)和义父(制革厂老板)打着“公众意见”的旗号,要求他保持缄默。斯多克曼医生愤然拒绝,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决定举行讲演会,向市民说明真相。而市长却在报界、房主等私有者的支持下,利用这次集会以表决的“民主方式”宣布斯多克曼医生是“人民公敌”。斯多克曼医生是个单枪匹马的人物,他不了解资产阶级的“多数”的虚假性,而把人民群众也包括在这种“多数”里,因此认为“最孤立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实际上宣扬的是进行“精神反叛”的个人主义思想。
王氏谈录
一卷,北宋王钦臣(生卒年不详)编。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说郛》载之,题曰王洙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以为翰林学士南京王洙之子录其父所言。今观此书,凡九十九则,而称先公及公者七十余则,说明此书不是王洙亲撰。王洙(997—1057),字原叔,天圣进士,历官史馆检讨、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博览多闻,图纬、方技、阴阳五行、算数、音律、训诂、篆隶之学无所不通。曾校订《史记》、《汉书》,预修《崇文总目》、《国朝会要》、《三朝经武圣略》等书。平日谈论经史百家之言及朝野逸闻等事颇多,其子王钦臣将其父所谈,录以成书,称《王氏谈录》。书中内容博杂,所录包括经史典籍,朝野掌故。其中,解“绘事后素”一条,为朱熹《四书集注》所取;其论校书当两存、解经不可改字就义等,皆有见地;称校书之注,二字以上谓之一云,一字谓之一作,也有道理。版本主要有《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本、《四库全书》本等。
裴航
唐代传奇小说。裴铡撰。原为《传奇》中的一篇。《太平广记》卷50采入,《唐人小说》亦作为《传奇》中代表作选入。周楞伽辑注《裴铡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中有注释。故事叙落第秀才裴航见同船樊夫人乃国色,甚欲亲近。夫人态度冷谈,然而却赠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预示未来。后裴航至蓝桥驿,口渴求浆,得见绩麻老妪及其女云英。裴航向云英求婚,老妪约定必须百日内纳玉杵臼为聘。裴航多方求购,倾其所有购得玉杵臼,如期送到。云英又提出命裴航捣药百日。裴航完全照办,夜间见玉免帮助捣药,意志更坚。结成姻缘后方知所遇皆仙人,樊夫人乃云英之姊,裴航也因此成仙。小说宣扬仙女度世的道家说法,但客观上塑造了一个不计功名、门第,对爱情执着追求的秀才裴航的形象。后来蓝桥遇仙、玉免捣药都成了著名典故。小说戏曲受其影响写同一故事的有宋话本《裴航遇云英》(见《绿窗新话》),元人庾吉甫杂剧《裴航遇云英》,明人龙膺《蓝桥记》传奇,杨之炯合裴航与崔护故事作《玉杵记》传奇,清人黄兆森《裴航遇仙》杂剧。
书舟词
词别集。南宋程垓撰。一卷。垓字正伯,号书舟,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绍熙间尚健在,去苏轼之卒几近百年,历来以为系东坡中表兄弟,误。其词集初成于绍熙五年(1194),有王季平序。《书录解题》作一卷,传本或作二卷,《宋史·艺文志》误作十一卷。集中混有苏轼之作。后经毛晋校删,而成是编。收词一百五十五首。其《酷相思》、《四代好》、《折红英》诸作,深为杨升庵称赞。《酷相思》云:“马上离魂衣上泪,各自个供憔悴。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人到也须频寄。”语浅情深,隽永别致。有《宋六十名家词》本,以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通行:《四库全书》采毛本,而又疑其所删苏轼词无据。
南宋馆阁录
10卷,又续录10卷。陈骙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 (1132) 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与权臣韩侘胄议事多不合,出知婺州。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告老。卒谥文简。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淳熙中,骙长蓬山,与同僚录建炎以来事为此书,李焘为之序。”根据本书内容,可知其载事年代为宋高宗建炎元年 (1127) 至孝宗淳熙四年(1177)。全书分沿革、省舍、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秩、廪禄、职掌九门,对宋代典故、法令记载颇详,是研究南宋职官及政治体制的重要著作。此书在明以前已经窜乱残阙,完本已不多见。惟有《永乐大典》本稍为完具。清代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本参考其他各本加以校刊,补其缺漏三十一条,订正舛误一十六条。对与《宋史》歧互处亦加以注释,以作为参考。但《永乐大典》中仍缺沿革一门,无法再补,实为本书一大损失。现存有《四库全书》本和 《武林掌故丛编》本。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
昔者世尊,游罗阅祇说经散慧。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其义微妙。净修梵行。所讲广普。时王便给使数十馀人。常采好花以给王家。後宫贵人采女大小。一日俱出城外采华。欲还入城路迳遇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