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案汇录庚集
作者:佚名
本书分五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七集,称为「台案汇录庚集」。前三卷,由「明清史料」戊编辑录而得;后二卷,采自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间之「廷寄」。前后两部分,统属林爽文事变之原始资料。卷一至卷三,共收一百七十五件,其中多数为奏折、少数为上谕。按此事变起于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彰化失守、终于五十三年二月庄大田被擒。而此一百七十五件中,祇有五十余件属于此一期间之文件,余均为事后所谓「善后事宜」诸案。卷四至卷五,共收一百八十件,统属上谕。自五十二年八月五日迄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军机大巨大学士阿桂与和珅直接寄与钦差协办大学士总督将军公福康安及其少数参与台湾军事长官上谕共一百九十一件(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曾予印行;题曰「廷寄」,列为「台湾丛书」第四种);但其中有「明发」上谕十一件已见于前述「明清史料」戊编并已收入前三卷,因仅录如上数。此等「廷寄」上谕原不公开,如非福康安后人保存(或录存副本);或许永无流传。因此,其史料价值甚高。关淤「林案」文献,分见于本丛刊已不少;其中较详尽者,当以第一○二种「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为最,足资参阅。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诗话
宋代诗评汇编。本书曾经《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全唐诗话》、《诗人玉屑》、《竹庄诗话》、《诗林广记》等多次称引,但意见诸家著录。《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有李颀《古今诗话录》七十卷,郭绍虞、罗根泽因疑二书或为一书。李颀生平事迹无考,苏轼有《答李颀秀才以画山见寄》诗,亦不知是否一人。其成书当在北宋之季,南渡之前。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今传《百家类说》本系节编本,仅五十九则。是书以记事为主,博采正史、野史、文集、笔记、小说、诗话、地志、类书,多抄录前人有关诗歌之旧说,而自撰者甚少。
西山读书记
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撰著的读书笔记。学者称德秀为西山先生,故名。《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记为61卷,《四库全书》为40卷,《书录解题》与 《文献通考》俱为39卷。原本分甲、乙,丙、丁4集,今惟存甲集37卷,乙集22卷,丁集2卷。甲集自论天命之性至论鬼神,各分标目,前有纲目1篇,详细论述编排先后顺序用意。乙集论虞夏以来名臣事迹,略仿编年体,前亦有纲目一篇,称止于五代,而书止于唐李德裕,尚未完。丁集上卷,论出处大义; 下卷分处贫贱、处患难、处生死、安义命、审轻重诸目,与上卷互相发明。因性命为义理之源,故以为编之首。“性之发为情,而心则统乎性、情者也” ,故以性、心、情”三者一编之纲领” (《西山读书记纲目》) 。认为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西山读书记》卷1),三者一体而异名。主张修身在正其心,而“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 (同上书卷5)。此书分类注录,自身心、性命、天地、五行以及先儒授受源流,列举阐述,征引名言绪论。其理学思想在书中随处可见,是研究宋代正宗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真西山全集》收录。
毛诗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三国时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谓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相传大小毛公之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以秦时小篆书写,故称古文诗。西汉时,《毛诗》未立学官。东汉学者马融、贾逵、郑玄等治《毛诗》,特别是《郑笺》之出,《毛诗》大行,三家诗遂渐废。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取《毛传》、《郑笺》而疏之,更为后世所尚。
阿弥陀秘释
一卷。觉鑁撰。12世纪的作品。从密教的立场记载阿弥陀佛名号观的书。汉文体,由大意、名号、字相字义三段组成。第一段大意是说阿弥陀佛是自性法身观察智体一切众生觉了的通依,第二段中,在天竺称为阿弥陀,在中国阿弥陀有一三的翻译名,以一三的翻译释出名号。“一三”的别名,若按实义解释,分别是法身如来、大日如来的异名。三段解释阿弥陀三个梵文字的字相字义。觉鑁的净土思想,名号观的理解上重要的书。在秽土之外显示净土是为了方便极恶的众生,强调自己心的弥陀,本义是在现世感受净土。与法然净土教的乖离性显著。
云叟住禅师语录
清住说。收住潭州龙牙禅寺语录、晚参、小参、机缘、颂古、法语、诗偈、像赞、佛事。
长者子制经
全一卷。略称制经。东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藉长者之子‘制’(又译逝),向其悭贪之母,叙说供养佛陀之无量功德,及供养之虔诚心较供物之多寡更重要。经中并述及弥勒佛与其教化,推测本经系于诸佛、净土思想流行之后所成。同本异译经有佛说菩萨逝经、佛说逝童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