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旧唐书
作者:刘昫章节列表
升序↑- 《旧唐书》简介
- 高祖本纪
- 太宗本纪
- 高宗本纪
- 则天皇后本纪
- 中宗本纪
- 睿宗本纪
- 玄宗本纪
- 肃宗本纪
- 代宗本纪
- 德宗本纪
- 顺宗本纪
- 宪宗本纪
- 穆宗本纪
- 敬宗本纪
- 武宗本纪
- 宣宗本纪
- 懿宗本纪
- 僖宗本纪
- 昭宗本纪
- 哀帝本纪
-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 李密传
- 王世充传
- 窦建德传
- 刘武周传
- 刘黑闼传
- 平阳公主传
- 萧[王禹]传
- 隐太子李建成传
- 巢王李元吉传
- 高士廉传
- 长孙无忌传
- 房玄龄传(附房遗直、房遗爱传)
- 杜淹传
- 李靖传(附李客师等传)
- 李责力传(附李敬业传)
- 尉迟敬德传
- 侯君集传
- 魏征传
- 虞世南传
- 李百药传
- 姚思廉传
- 颜师古传
- 孔颖达传
- 马周传
- 傅奕传
- 吕才传
- 褚遂良传
- 许敬宗传
- 唐临传
- 张文腂传
- 徐有功传
- 燕王李忠传
- 许王李素节传
- 孝敬皇帝李弘传
- 章怀太子李贤传
- 懿德太子李重润传
- 庶人李重福传
- 节愍太子李重俊传
- 刘祎之传
- 魏玄同传
- 李昭德传
- 韦思谦传
- 陆元方传
- 苏腢传
- 王方庆传
- 姚[王寿]传
- 王及善传
- 杜景俭传
- 朱敬则传
- 杨再思传
- 李怀远传(附李景伯、李彭年传)
- 豆卢钦望传
- 桓彦范传
- 敬晖传
- 崔玄[日韦]传
- 魏元忠传
- 韦安石传
- 赵彦昭传
- 萧至忠传
- 宗楚客传
- 苏味道传
- 卢藏用传
- 让皇帝李宪传
- 刘幽求传
- 钟绍京传
- 魏知古传
- 源乾曜传
- 杜暹传
- 韩休传
- 尹思贞传
- 李杰传
- 解琬传
- 王丘传
- 李乂传
- 马怀素传
- 刘子玄传
- 元行冲传
- 吴兢传
- 牛仙客传
- 王忠嗣传
- 哥舒翰传
- 王钅共传
- 杨国忠传
- 张日韦传
- 崔圆传
- 崔涣传
- 杜鸿渐传
- 王思礼传
- 邓景山传
- 房琯传
- 张镐传
- 高适传
- 畅璀传
- 裴冕传
- 裴茂传
- 来腀传
- 周智光传
- 崔器传
- 赵国珍传
- 崔腂传
- 敬括传
- 韦元甫传
- 魏少游传
- 卫伯玉传
- 李承传
- 严武传
- 郭英乂传
- 严震传
- 严砺传
- 元载传
- 王缙传
- 黎干传
- 庾准传
- 杨绾传
- 常衮传
- 李怀光传
- 第五琦传
- 班宏传
- 柳浑传
- 段秀实传
- 颜真卿传
- 张延赏传
- 顾况传
- 关播传
- 李抱玉传
- 李抱真传
- 李晟传
- 李腄传
- 马燧传
- 裴延龄传
- 韦执谊传
- 王叔文传
- 王腅传
- 程异传
- 徐浩传
- 李益传
- 李贺传
- 韦伦传
- 韦皋传
- 张建封传
- 田承嗣传
- 王武俊传
- 王廷凑传
- 朱滔传
- 刘怦传
- 程日华传
- 韩游腢传
- 董晋传
- 李忠臣传
- 吴元济传
- 李吉甫传
- 于休烈传
- 许孟容传
- 吕元膺传
- 穆宁传
- 窦群传
- 于由页传
- 韩弘传
- 李庸阝传
- 王彦威传
- 武元衡传
- 郑余庆传
- 韦处厚传
- 崔群传
- 韩愈传
- 刘禹锡传
- 柳宗元传
- 李光进传
- 李光颜传
- 潘孟阳传
- 曹华传
- 崔元略传
- 王播传
- 李绛传
- 温造传(附温璋传)
- 元稹传
- 白居易传
- 宋申锡传
- 韦温传
- 李训传
- 郑注传
- 裴度传
- 李渤传
- 令狐楚传
- 令狐腍传
- 令狐氵高传
- 牛僧孺传
- 萧亻免传
- 郑覃传
- 陈夷行传
- 吴汝纳传
- 李德裕传
- 德王李裕传
- 李宗闵传
- 魏谟传
- 杜让能传
- 孔纬传
- 武承嗣传
- 武延秀传
- 薛怀义传
- 高力士传
- 程元振传
- 鱼朝恩传
- 吐突承璀传
- 韦仁寿传
- 张允济传
- 薛大鼎传
- 崔知温传
- 韦机传(附韦岳、韦景骏传)
- 王方翼传
- 裴怀古传
- 阳峤传
- 姜师度传
- 吕腏传
- 袁滋传
- 周兴传
- 丘神责力传
- 吉顼传
- 王旭传
- 吉温传
- 敬羽传
- 夏侯端传
- 刘感传
- 李玄通传
- 王义方传
- 王同皎传
- 安金藏传
- 李忄登传(附李源等传)
- 颜杲卿传(附颜泉明传)
- 程千里传
- 甄济传
- 赵弘智传
- 裴守真传(附裴子余传)
- 崔沔传
- 张琇传(附张腛传)
- 崔衍传
- 徐文远传
- 陆德明传
- 曹宪传(附许淹等传)
- 欧阳询传(附欧阳通传)
- 张士衡传
- 贾公彦、李玄植传
- 张后胤传
- 盖文达传(附盖文懿传)
- 敬播传
- 邢文伟传
- 郎余令传
- 王元感传
- 王绍宗传
- 韦叔夏传
- 郭山恽传
- 卢粲传
- 尹知章传
- 苏弁传(附苏衮、苏冕传)
- 陆质传
- 孔绍安传(附孔祯、孔若思传)
- 贺德仁传
- 郑世翼传
- 崔信明传
- 崔行功传
- 杜易简传(附杜审言传)
- 卢照邻传
- 杨炯传
- 王勃传(附王腜、王面力传)
- 骆宾王传
- 元万顷传(附范履冰等传)
- 乔知之传
- 员半千传
- 沈亻全期传
- 陈子昂传
- 宋之问传
- 贾曾传(附贾至传)
- 贺知章传
- 孙逖传(附孙成等传)
- 萧颖士、李翰传
- 崔颢、王昌龄、孟浩然传
- 元德秀传
- 王维传
- 杜甫传
- 孙思邈传
- 僧玄奘传
- 神秀传(附普寂等传)
- 一行传
- 司马承祯传
- 安禄山传
- 安庆绪传
- 高尚传
- 孙孝哲传
- 史思明传
- 史朝义传
- 朱氵此传
- 秦宗权传
刘昫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彝斋文编
宋代诗文别集。4卷。赵孟坚著。《四库全书总目》以“清远绝俗”评价其作品风格,颇中肯綮。作为宗室子弟,作品并无关切时政的内容,主要以风流雅士的形象出现于诗坛。如《梦回》:“点点桃花短短墙,雨声彻夜响回廊。觉来蝴蝶家山梦,一半分明一半忘。”疏放慵困之态,历历在目。又如《九里松马上作》:“九里松枝不断青,松风上发下泉声。耳边为爱闻天籁,故约游缰缓缓行。”写闲情逸致,十分传神。其诗代表了部分文人,当国势殆危之际,满足于苟安残局,寄情山水,脱离现实的倾向。本集除曾收入《四库全书》,尚有清代鲍氏知不足斋抄本、劳氏抄本等善本。知不足斋抄本,有鲍廷博辑录的补遗1卷;劳氏抄本所附“补遗”1卷,除鲍廷博所辑的内容,还增入了劳权续辑部分。
太清道林摄生论
太清道林摄生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宋《秘目》着录「道林摄生论」,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六篇,前两篇目录缺佚,后四篇依次为〈黄帝杂忌法〉、〈 按摩法〉、〈用气法〉、〈居处〉。各篇主要介绍日常饮食起居之卫生保健常识,以及预防疾病,养生延年之术。梁陶弘景撰《养性延命录》受此书影响。
武则天
这个女人活了八十二岁,权倾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 她临危不慌,计算精确可靠,稳打稳扎,方寸不乱。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在这个无与伦比的女人身上得到了惊人的统一。 不同的人会对这位中国的第一个女皇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那些崇尚致胜术的人会把这个敢作敢为女人视为天下第一英雄。 那些女权主义者会对武后乱伦、淫乱这些罪名十分不屑。 历史学家会谴责她除异己、诛大臣、信图谶、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等行为。但又会对她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崇文学、重著述等措施而信服。从题材上看,南宫搏写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女人。为什么专挑妇女人,写些风流韵事呢?是作者意存佻挞、性好风流吗?不然。女人的身世,跟宫朝政局时代社会、人际网络、基本上无甚关系。这些女人,是因与君王等特殊男人有关了,才间接与这个社会和历史有关的。关联起来以后,她们可能被指责为祸国之妖姬,可能成为时代沧桑的见证。但就她本身来说,她的生命、喜怒、情受、遭际,共实自成脉络、自成风景。南宫搏所要描绘的,就是这一段风景,因此,他不但关切历史中的个人,还希望能检索大的社会历史之外的个人史。
净慈要语
凡二卷。明代鼓山元贤(永觉元贤)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收集有关念佛、放生之要语而成。‘净慈’系取自其师闻谷广印之庵号。此书依之而立净、慈二门,前者阐明念佛三昧之解行,后者则戒杀生,劝放生。元贤参谒广印,受云栖袾宏之戒本,禀其禅、净、戒一致之说,唱导以念佛三昧总摄万行,以杀生一戒为众善之首。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
一卷,唐慧琳集。说立坛及择地之法。
菩萨十住经
一卷,东晋只多蜜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