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
作者:李延寿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100卷,为唐代李延寿编著。书中所收录的内容从魏登国元年(386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共记载了包括后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232年的历史。李延寿根据其父亲遗留下的编年旧稿,参照各朝史书,并收集各种杂史千余卷,于唐代贞观十四年(643年)开始编写,到唐代显庆四年(659年)成书,历时16年之久。有本纪12卷,其中魏本纪5卷,齐本纪3 卷,周本纪2卷,隋本纪2卷;列传88卷,无表志。纪传顺序,按朝代先后按列;类传人物,按时间先后排列于一传。宋人曾以此补《魏书》、 《北齐书》、 《北周书》之缺。据清代钱大昕等考证,传世本中《隋炀帝本纪》系后人根据《隋书》所补。列传亦有脱误。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章节列表
升序↑列传
- 列传第一 后妃上
- 列传第二 后妃下
- 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
-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
- 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
- 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 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
- 列传第八
- 列传第九 燕凤 许谦 崔宏 子浩 张衮 弟恂 邓彦海
- 列传第十
- 列传第十一
- 列传第十二
- 列传第十三
- 列传第十四
- 列传第十五
- 列传第十六
- 列传第十七
- 列传第十八
- 列传第十九
- 列传第二十
- 列传第二十一
- 列传第二十二
- 列传第二十三
- 列传第二十四
- 列传第二十五
- 列传第二十六
- 列传第二十七
- 列传第二十八
- 列传第二十九
- 列传第三十
- 列传三十一
- 列传第三十二
- 列传第三十三
- 列传第三十四
- 列传第三十五
- 列传第三十六
- 列传第三十七
- 列传第三十八
-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
- 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
- 列传第四十一
- 列传第四十二
- 列传第四十三
- 列传第四十四
- 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
- 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
- 列传第四十七
- 列传第四十八
- 列传第四十九
- 列传第五十
- 列传第五十一
- 列传第五十二
- 列传第五十三
- 列传第五十四
- 列传第五十五
- 列传第五十六
- 列传第五十七
- 列传第五十八
- 列传第五十九 隋宗室诸王
- 列传第六十
- 列传第六十一
- 列传第六十二
- 列传第六十三
- 列传第六十四
- 列传第六十五
- 列传第六十六
- 列传第六十七
- 列传第六十八 外戚
- 列传第六十九 儒林上
- 列传第七十 儒林下
- 列传第七十一 文苑
- 列传第七十二 孝行
- 列传第七十三 节义
- 列传第七十四 循吏
- 列传第七十五 酷吏
- 列传第七十六 隐逸
- 列传第七十七 艺术上
- 列传第七十八 艺术下
- 列传第七十九 列女
- 列传第八十 恩幸
- 列传第八十一 僭伪附庸
- 列传第八十二
- 列传第八十三
- 列传第八十四
- 列传第八十五 西域
- 列传第八十六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
- 列传第八十七 突厥 铁勒
- 序传第八十八
猜你喜欢的书
心守一事去生活
散文集,梁实秋撰,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贪婪使人混沌,混沌使人无力。最好的日子,是用心在一事一人,简单即快乐,少却有力量。像梁实秋一样雅致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平淡,自由,快乐。养鱼种花,读书写字,听戏喝茶,旅行观光等等,这些日常的轻微小事,透露出梁实秋先生知足自娱、豁达俊逸的心境;看得见其随缘简单的心怀和优游自得的人生境界。
贞素斋集
元代诗文别集。8卷,附录2卷。舒頔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数种清抄善本,又有1种清抄本,仅残存10卷,现藏安徽省图书馆。8卷本《贞素斋集》卷首有明洪武四年(1371)舒頔自序,《贞素斋自传》。在自序中,舒頔说:“虽居离乱中,艰难险阻千情万状,独于诗未尝忘情。”自传中进一步说自己“喜为文章,人求记述,则欣然命笔,未尝以事辞”,“又喜咏歌,或古风长律,取意而足,不蹈袭,不求奇,务在理胜”。足见舒頔对于写作是十分认真的。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辨、碑、跋、文,卷4为传、赋、说、墓志铭等文体,卷5-6为古体诗,卷7为五七言近体(包括1首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长律、词。附录卷1为《贞素斋铭》,《贞素斋记》等资料及明洪武十二年张梓撰《舒公行状》。附录卷2为舒远的《北庄遗稿》(卷首有8世孙舒孔昭写的题识)及舒逊的《可庵搜枯集》。舒頔在《贞素斋自传》中说:“三为教官,遭时抢攘,遂退处教授私塾,所居曰贞素斋。”因此,舒頔把文集题为《贞素斋集》。本集为舒頔后裔舒旭、舒孔昭辑刊于明嘉靖年间,由当时的绩溪知县赵春出资刻印。舒頔的诗以七言古体最为擅场,他的文章比较讲究法度,但成就不如诗。
论再生缘
《论再生缘》是陈寅恪“红妆”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在书中,陈寅恪不但表达了对才华横溢的女子如孟丽君、陈端生等人的欣赏,也对一些品格低劣的男性文人提出了批评。其实,“红妆”研究是陈寅恪完整的学术世界的一部分;陈寅恪的表扬或者是贬抑的态度,都是以“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为中心。这一准则,贯穿于陈寅恪一生,乃是他为人治学的态度,也是他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阐释。
上方大洞真元图书继说终篇
本篇记子明向李昉传道之语,并转述逍遥之训。逍遥曰:“雍也共讯兮,太洞真元兮,仙君洪慈兮。”是知逍遥即金逍遥子时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亦是其弟子所为,其经后序可证。子明当与时雍同时,李昉又与子明同时,皆金人。此李昉非是北宋初撰《太平御览》诸书之文正公。本篇作者称子明为师,当亦为金元之人。本篇劝人传经度人。
挟注波罗蜜多心经
挟注波罗蜜多心经,一卷,佚名,有缺文,编号二七四七。
法藏碎金录
笔记著作。宋晁迥撰。晁迥(948—1034),字明远。世为澶州清丰(今属河北)人,自父佺始徙家彭门(今四川彭县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真宗时累官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以太子少保致仕。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赡擅名,而性耽禅悦,究心内典,有《道院集要》、《昭德新编》等。《法藏碎金录》始作于仁宗天圣五年(1027),融会禅理,如宗门语录。天圣十年,整齐字数,分为十卷。其有关文学者,为论古人诗句中含佛理者,其中又以白居易诗为多。如云:“白氏有诗句云:‘梦中说梦两重虚。’今略就改,别作上句云:‘影外影为三等妄,梦中梦是两重虚。’白氏又有诗云:‘紫绶朱绂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予又拟之别作两句云:‘三台八座九品官,名目不同而已矣。’”多为论禅而非论诗。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