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

作者:费行简
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

公府官僚组织之法,开国以来,凡五变矣。因于中央行政制度上,无何等之关系,故人皆以总统之内幕私吏视之。在袁氏时代,元首专柄,故府秘书长之权,直驾各部总长而上。自黄陂以降,元首权渐替,公府各职员遂亦为人所轻。中惟秘书长既参机要,且有时可代表总统与诸方接洽。庶务长以官僚而为总统经理家事,皆非有密切交情者,不蒙畀任。其他翊卫处、礼官处、侍从武官处,虽不少阔老,若蒙满之王公、退闲之上中将等,而实际上尚不如传宣处之为人趋奉也。又如顾问、咨议等,固同一位置闲散,然频年内外龃龉,疏通奔走,端赖群材。

费行简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鹧言

鹧言

自古蛮夷,鲜不为中国之患。中国所以御之者无所不备,而卒无全胜之策。惟虞舜之于有苗、汉文帝之于南越、我圣祖仁皇帝之于俄罗斯,不战屈人,为万世绥远之经。外此,则和战虽殊,皆因气之盛衰相为胜负而已。是非蛮夷之独难制也,盖一气生人,本无畛域,迭盛迭衰,皆听其人之自为而天地之气随之转旋旷览前史未有中国全盛而为蛮夷所制者亦未有蛮夷崛起而其国人才政令了无可观者刘渊石勒阿保机阿古达其雄桀坚忍皆超越羣伦怀愍之懦重贵之妄徽宗之昏氵㸒纵无强敌其国岂能久存是故御蛮夷者不必求之蛮夷而当求之中国也。

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伤寒类著作。清吴谦等纂注。十七卷。谦有《医宗金鉴》已著录(即《医宗金鉴》卷一~十七)。是书因《伤寒论》流传既久,残缺不全,存者编次传写多误,欲正其错讹,删繁补遗,遂博采诸家精华,辑成此书。约当乾隆七年(1742)编入官修医学丛书《医宗金鉴》一至十七卷。内容为辨六经病脉治、辨合病、并病、辨差后劳复、阴阳易、辨坏病、辨温病、辨痉湿暍、辨霍乱、辨汗吐下、病脉篇、平脉法、辨脉法及正误、存疑、合药分剂法则、经脉图注、伤寒刺灸穴图等。每篇之首,设有总论。后录张仲景原文,文后加注,释解原文。集注采录诸家之言。内容简明扼要,颇切实用,为初学中医必读书。于 《伤寒论》之研究亦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乾隆七年武英殿刊本,一九八三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武英殿本排印本。

温公易说

温公易说

易学著作。宋司马光撰。共六卷。原书亡佚,今本为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依《宋史·艺文志》著录编为六卷。书颇简略,诸卦或说三、四爻,或说一、二爻,或全卦无说;诸传只有《系辞传》说得较详细,《说卦传》以下说仅两条。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是司马光作《周易》诠解未成之书。苏轼《司马光行状》记其著有《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系辞说》二卷。晁公武《读书志》说,《易说》杂解《易》义,无诠次。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

四卷。撰著人姓名不详。该书原名《平定海寇方略》,系未刻稿本,民国初年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发现的。傅孟真因厌恶《平定海寇方略》之名,而改为现名 (但在现名下,仍记有原名)的。本书所记的内容,正如朱希祖在《记明台湾郑氏亡事叙》中所说:“此书所记,起于康熙十八年二月命康亲王杰淑等会议征剿海寇机宜,至康熙二十三年授郑克塽公衔,刘国轩、冯锡范伯衔止。而以海寇郑锦发端,并追记其祖芝龙、父成功大略。”其中,自康熙十八年二月至十九年八月清军攻克金门、厦门,占领福建全省,为第一二卷;自二十年六月清廷命总督姚启圣担负统一台湾的重任,至二十三年于台湾设立郡县为第三四卷。书中详细记述了康熙帝在统一台湾时所采取的剿抚兼施的策略,以及总督姚启圣、提督施琅在分别执行这一策略时所立的功绩,同时也赞扬了康熙帝在台湾设立府县、巩固国家疆域的措施。本书被发现后,即存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后由该所出版铅印本发行于世。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帝释在佛前说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