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氛闻记

作者:梁廷枏
夷氛闻记

记述鸦片战争史实的重要著作。梁廷柟撰,约成书于1849~1853年间(道光二十九年—咸丰三年),5卷,约10万字。由于本书对清朝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多有揭露和指责,故虽屡刻刊行,但均未署作者姓名,且无“序”文,致流传不广。全书内容起于道光初年烟禁,止于1849年广州人民反入城斗争获得胜利。除第4卷外,余皆为发生在广东、广州之事。其中卷1主要叙述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鸦片贸易、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爆发;卷2所述为林则徐加强广东防务、英国出兵中国和英军北上天津、林则徐和邓廷桢被革职、琦善南下主持广东事务、虎门沦陷、广州告急、琦善私割香港及其被革职等情况;卷3对奕山主持广东军务、英军进犯广州和《广州和约》签订、三元里抗英、英军北犯闽浙和闽浙爱国官兵的抵抗等皆有记载;卷4述及奕山收复浙东妄举及其惨败、英军北犯江苏沿海沿江一带和抛锚南京江面、清朝投降和《南京条约》签订等情况;卷5记载了战后广州反入城斗争等情况。全书所记较为翔实可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时人所撰的鸦片战争史书。但认为“师夷长技”是“失体”之举,反映了作者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保守态度。

梁廷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淞滨琐话

淞滨琐话

笔记小说集。近代王韬著。十二卷。六十八篇。大致为两类:一为借奇境幻遇暴露社会黑暗,以狐鬼仙妖寄托真情实意。如《因循岛》中描述“黄沙无际,草木不生,居民均面黄肌瘦,悴容可掬”,而官吏则皆兽面人身,巧取豪夺,贿赂公行。第二类主要描写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特别是社会最底层的妓女。如《魏月波》中的少女魏月波,大胆追求爱情未能如愿,却沦为妓女,饱受折磨和苦难,最终削发为尼。本书受《聊斋志异》影响明显,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写景写情均有传神之笔。书中反复宣扬的生死轮回,白日飞升等却属糟粕,另有反映封建文人赌酒征歌、渔猎女色之情形亦不足取。有光绪十三年(1887)淞隐庐铅印本、宣统三年(1911)上海著易堂石印本、民国初《笔记小说大观》本,近有1986年齐鲁书社排印本、1987年岳麓书社排印本。

训子语译注

训子语译注

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训子语》二卷,共十二篇。以同治江苏书局版《杨园先生全集》为底本,以康熙四十三年(1704)海昌范鲲主持刊刻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中华书局2002年版《杨园先生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张履祥诗文选注》等著作。此书为张履祥晚年重要著述,倡导以忠信笃敬为本,以立身行己为要,以及积善与耕读的农士家风,并提出立身四要、居家四要等观念,形成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第二,从《清经世文编》等书中广泛搜集张履祥论述子弟教育、读书做人以及进德修业等方面的相关文字十三篇,作为《训子语》的补编,以助读者从更广阔的视角了解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点的结构,全面解读张履祥以修养德行为先、强调立志、倡导耕读相兼的思想理念,重点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

舞女生涯

舞女生涯

又名《舞宫魔影》, 程小青 《旅行杂志》 1929.1-1929.4,第3卷第1期-第3卷第4期。死者生前在舞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盯着她。案发后,警方调查时,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嫌犯,又发现在嫌犯因其目的到达案发现场前死者已被杀害;好不容易找到那个更早到达案发现场的嫌犯,又发现还有人捷足先登……就这样,一下子扯出了十几个人物。最后才发现凶手是…………

山带阁注楚辞

山带阁注楚辞

《楚辞》研究著作。6卷。清代蒋骥撰。此书卷首有屈原传记及楚辞地图,另附《楚辞余论》2卷、《楚辞说韵》1卷。正文6卷为屈原作品,对《楚辞章句》自《九辩》以下概删。以“二招”为屈原作品,认为“二司命”和“二湘”是同类神,故将《大司命》、《少司命》合为一篇,《湘君》、《湘夫人》合为一篇,以《九歌》为9篇,加其它各篇,以就《汉书·艺文志》谓屈赋25篇之数。此点不可取,书中亦不无穿凿附会,但其“征实之谈,终胜悬断”(《四库全书总目》)。《楚辞余论》2卷,上卷除通论《楚辞》外,尚论及《离骚》、《九歌》、《天问》;下卷论《九章》以下6篇,其驳正旧注之失、考征典故异闻,时有精深之见。《楚辞说韵》1卷,论楚声音韵。版本方面有清康熙年间武进蒋氏山带阁刻本和雍正刻本,通行本有50年代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亦称《普贤愿经》。佛教经典。一卷。偈颂体。内容系颂赞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一、敬礼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旨在说明必须通过修十大行愿才能证入法界缘起。原为《华严经》的一部分。传统认为,《入法界品》是《华严经》最精华的部分,总摄华严入证因果;此经又是《入法界品》最精华的部分,称此经以十大行愿为所诠,以证入华严法界为旨趣,以利益有情广大意乐为入门,以往生净土为方便。

莲华眼陀罗尼经

莲华眼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此陀罗尼能除六根之病,得六根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