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录
作者:戴肇辰
清戴肇辰撰。一卷。戴肇辰,江苏丹徒人,咸丰末年任登州(今蓬莱)知府。是书即系集其1861年(咸丰十一年)秋登州知府任内守城御捻的有关公牍而成。包括“筹办郡城防堵”、“南捻窜入蓬莱边境经团勇击退”、“大股南捻窜逼郡城布置防剿情形”、“连日防剿捻匪及派兵勇出城剿办情形”,“登属一律肃清郡城酌撤募勇仍严密防守“等给山东巡抚谭廷襄的禀文多件,及“劝捐掩埋胔骼告示”一件。记载了当年捻军由莒州(今莒县)、平度、掖县(今莱州)攻入黄县(今龙口),直逼登州府城与官军相持及复由莱阳、海阳,经胶州、即墨退回的大致经过,所载史实与《东牟守城纪略》相符,详略互补。为研究捻军首入登州府地区的规模及其斗争、活动范围等情况,提供了较详尽的原始材料。有同治九年(1870年)刊本行世。后收入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捻军》(上海神州国光社1953年出版)第3册。
戴肇辰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是明代(1368–1644 年)的边防要籍,详述了“九边”边防系统中陕西四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战略要地的边防防务。原著一共有四册,每册介绍一个镇。此书为残本,只存两册包含延绥、宁夏两镇的材料。第一册记述延绥镇,共 40 页,以一幅延镇图开篇,图后附有解说文字。接下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延绥镇和三十六座城,以及其中堡、营、寨等防卫据点,如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每个据点都配有插图,图后介绍了要塞所在位置、四面的边界,驻防军兵人数、马骡、粮草的数量,乃至境外敌人游牧部落地点,遇警如何防御截杀等等。第二册记述的是宁夏镇,共 35 页,计有花马池营、高平堡以及中卫城等共三十余座营堡。此版本虽是残本,而且作者及出版时间均未知,却是现存的记录中可供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
元故宫遗录
明初江西吉安人萧洵著,其生卒年不祥,明洪武时为工部郎中,后任浙江长兴县令,此书为他在洪武初年任职工部郎中时奉命拆毁元故宫的私人记录。
家塾教学法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清代教育家唐彪博采众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的精辟言论,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多语文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此次重新整理出版,对符合当下“大语文改革”教学思想及启蒙教育理念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力求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皇朝经世文四编
清末何良栋辑。五十二卷。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被迫推行一些新政。何氏乃继葛士濬《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搜辑新出救时济世之文成此编。西人论说亦采入。治体、学术、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外部九纲仍二、三编旧例,惟改洋务为外部。较二、三编所增改之子目有:富强、国债、税则、钞法、银行、赛会、公司、公法、议院、善举、埠政、治道、史传、地志等。纲目与早出之求自强斋主人《皇朝经济文编》略同。反映了义和团运动以后出现的新形势。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刊本。
艺苑雌黄
诗话。宋严有翼撰。严有翼,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为南渡前后建安(今福建建宁)人,高宗绍兴年间尝为泉、荆二郡教官。《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谓其“大抵辨正讹谬,故曰‘雌黄’。其目:子史,传注,诗词,时序,名数,声画,器用,地理,动植,神怪,杂事。卷为二十,条凡四百馀”。原书久佚,今传《说郛》本系节编本,仅八则。又有《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著录之十卷本,系明人摭拾《苕溪渔隐丛话》所引以伪托旧本,卷数不足,遂于第四卷以后全录《韵语阳秋》而颠倒其次序以凑数。然原书佚文,宋元时诗话汇编中存录颇多,罗根泽据以辑得八十一则,郭绍虞辑得八十四则。其论诗,称赏“前辈为文皆有所本”;又称“诗有夺胎换骨之说”,“信有之矣”;评诗则多重句法、字法及用事出处,于此可见其江西诗派倾向。其评骘辨误,亦不乏可取处。然称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等句,谓“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则不足为训。有《宋诗话辑佚》本。
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
吕思勉著,十五篇。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故吕思勉在其上海沪江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理学家的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了这本《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