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政辑要
作者:冯煦
《皖政辑要》原稿为手抄稿本,系清宣统末年冯煦主修,陈师礼总纂。由于清朝的覆灭,中途辍资,总纂陈师礼自费抄成百卷,将清末安徽大政要事囊收一册,堪称安徽近代史上极为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为安徽乃至我国的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清末安徽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官方史料。全书依照清末新官制分为十科,资料断限在清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少量资料上溯清初,下至宣统末年即清朝结束之年,内容丰富,资料珍贵。其中五科无旧志体例可循,从内容到形式属于当时新创。本书是一部研究清末安徽官吏政治的资料,该书详今略古,以“现行事宜为纲,历年例案为目”,专记政事,作者立意高远,编纂方法上吸收了“三通六典”体例,纪事空间上涵盖了安徽八府五州全境,资料断限在清光绪初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少量资料上溯清初,下至宣统末年即清朝结束之年。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商约一
- 卷二商约二
- 卷三合同一
- 卷四合同二
- 卷五教务一
- 卷六教务二
- 卷七官制
- 卷八编俸
- 卷九养廉
- 卷十委署
- 卷十一大计
- 卷十二交代
- 卷十三巡警一
- 卷十四巡警二
- 卷十五户籍
- 卷十六疆里
- 卷十七风教一
- 卷十八风教二
- 卷十九风教三
- 卷二十养济
- 卷二十一拯救
- 卷二十二田赋一
- 卷二十三田赋二
- 卷二十四田赋三
- 卷二十五田赋四
- 卷二十六田赋五
- 卷二十七田赋六
- 卷二十八田赋七
- 卷二十九关税
- 卷三十厘金一
- 卷三十一厘金二
- 卷三十二厘金三
- 卷三十三杂税一
- 卷三十四杂税二
- 卷三十五筹议
- 卷三十六币制
- 卷三十七俸饷一
- 卷三十八俸饷二
- 卷三十九俸饷三
- 卷四十饷需
- 卷四十一仓庾
- 卷四十二蠲赈一
- 卷四十三蠲赈二
- 卷四十四典礼一
- 卷四十五典礼二
- 卷四十六典礼三
- 卷四十七典礼四
- 卷四十八祀典一
- 卷四十九祀典二
- 卷五十建置
- 卷五十一专门
- 卷五十二普通
- 卷五十三实业
- 卷五十四游学
- 卷五十五奖励
- 卷五十六经费
- 卷五十七陆军一
- 卷五十八陆军二
- 卷五十九陆军三
- 卷六十陆军四
- 卷六十一陆军五
- 卷六十二陆军六
- 卷六十三水师一
- 卷六十四水师二
- 卷六十五巡防一
- 卷六十六巡防二
- 卷六十七巡防三
- 卷六十八巡防四
- 卷六十九巡防五
- 卷七十绿营一
- 卷七十一绿营二
- 卷七十二绿营三
- 卷七十三绿营四
- 卷七十四军装一
- 卷七十五军装二
- 卷七十六军装三
- 卷七十七军装四
- 卷七十八学堂一
- 卷七十九学堂二
- 卷八十学堂三
- 卷八十一学堂四
- 卷八十二审断一
- 卷八十三审断二
- 卷八十四禁狱
- 卷八十五发配
- 卷八十六罪犯习艺
- 卷八十七垦牧树艺
- 卷八十八渔业
- 卷八十九工艺
- 卷九十矿务
- 卷九十一商会
- 卷九十二邮政
- 卷九十三铁路
- 卷九十四驿传一
- 卷九十五驿传二
- 卷九十六驿传三
- 卷九十七水利
- 卷九十八水道
- 卷九十九航业
- 卷一百商船公会
冯煦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歪斜的复印
松本清张著,“我的犯罪动机,是世人无法理解的。”——情与利之外,还有什么会引爆杀机。
一个神秘的年轻男子,每晚枯坐一家酒吧中固定的角落,凝视着对面的饭店。两个月后,这个神秘的常客突然从这家酒吧消失。再过两个月,已成一具腐尸。是谁对这个曾经的税务员动了杀机。“我的犯罪动机,是世人无法理解的。”追查中,杀机背后种种令人心惊的黑幕不断上演……
幼科切要
儿科著作。清 王锡鑫撰。
鲁迅评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全书共二十九节,二十余万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介绍了鲁迅一生的重要经历和作品,并从旁观者视角将鲁迅视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述评,深刻剖析他的作品,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鲁迅。书中也不乏许多珍贵的资料和鲜为人知的轶事,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颇具特点,是广大读者了解鲁迅生平的重要著作。
汉书注
训诂书。120卷。唐代颜师古撰。采用集注体裁, 以东汉服虔、 应劭, 西晋晋灼、 臣瓒, 东晋蔡谟五家注为主,广泛辑录隋代以前23家注释,亦颇有颜氏个人见解。其主要特点,用汉儒注经之法注史籍, 继承郑玄注 《礼》、 笺 《诗》所采用的校文字、 明声音、 通训诂的 “朴学”手段, 来扫除 《汉书》 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 不增衍, 不发挥, 不作烦琐考证。 对前人旧注, 取其精华, 申其隐略, 纠其谬误, 补其未备。 《汉书》注凡标举 “某人曰”云云而下无按语者,是颜氏以旧注为是,无须更释之例;凡于 “某某曰”之下复出: 师古曰: “某说是”云云, 是申明旧注之例;师古曰: “某说非”云云,则为旧注所无、 作者新补之例。 条例严密, 眉目清楚。 《汉书》注之文字解释,凡言 “古某字”者,为古今字;凡言 “读曰” 者, 为假借字; 凡 “破读” 字之音, 以反切表示之。 此外, 姓名、 地名等悉依 “名从主人” 之例标明音读; 汉时典章名物多援唐制以明之, 引 “今俗语”以释古言,均自有义例,读者可举一反三。《汉书注》保存的六朝以前音读, 是研究汉语音韵沿革的宝贵材料。 颜注为历代官定读本, 是魏晋至唐初 《汉书》注释的第一次汇总,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颜注的缺点, 是在有些地方望文生义、 增字作解。 对一部分古双声迭韵的联绵字、 同义复合词考察不清,往往字别为义, 就字形作解。 宋代以来陆续有人为颜注纠缪补缺,其中, 清人王先谦的 《汉书补注》, 近人杨树达的 《汉书窥管》,影响较大。通行版本为中华书局标点本。
漆园指通
禅宗公案众多,无不以“直指本心”为极则。明末清初的俍亭净挺禅师著有《漆园指通》二卷,以禅宗公案会通《庄子》,从而使《庄子》成为“见性成佛”的典。对当时明朝遗儒流行的庄学思想提出不同的认识,将庄子学术定位为"释家教外别传",并以禅学思想全新注解《庄子》,对《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篇章都作了符合禅学思想的新阐释。俍亭净挺同大多数逃禅遗儒不同的是,他在精神上完成了由儒而禅的内在心灵转化,并以禅为生命的最终归宿。这种心路的巨大转变既是世变的‘不得已’所造成的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也是儒释道三教思潮合一倾向在明清学术思想上的反映。
大明度经
全称《大明度无极经》,亦称《大明无极经》,简称《大明经》、《明度经》。佛教经典。三国吴支谦译。是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的异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