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煦

- 姓名:冯煦
- 别名:字梦华,号蒿盦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金坛人
- 出生日期:1842
- 逝世日期:1927
- 民族族群:
冯煦(1842~1927),字梦华,号蒿盦,晚号蒿叟,辛亥后称蒿隐公。江苏金坛人。年十四,父殁。咸丰六年(1856),居江苏宝应外家,从成孺学,习词赋。光绪三、四年(1877、1878)间,于金陵书局校书。八年,以副贡生举于乡。十二年,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四年,典试湖南。十六年,京东灾涝,参与赈灾。二十一年,以京察一等外简安徽凤阳府知府。并两摄凤颖六泗道。二十七年,迁山西河东道。二十八年,迁四川按察使。逾年,署四川布政使,历五月,复回按察使职。三十一年,迁安徽布政使。三十二年,兼署提学使。三十三年,补授安徽巡抚,甫一载而罢。后即卜居江苏宝应,“以文史自娱,奖掖后学”(同上)。宣统二年(1910),皖大水,复起为查赈大臣,五次出入灾区,赈皖、豫东三十九州县。民国后,以清室遗老居沪上,创义赈协会,以济灾民。晚岁,“抚时悲戚”,“发为诗歌,与诸逸老相唱和”(同上)。1927年夏,以疾卒。冯煦以词名,其词出入于姜夔、张炎间,所作以怀人恋旧与客游为多,哀怨低徊。著有《蒿盦类稿》三二卷、《蒿盦类稿续编》三卷、《蒿盦随笔》四卷、《蒿叟随笔》五卷、《蒙香室词》(一名《蒿盦词》)二卷、《蒿盦奏稿》四卷、《蒿盦论词》一卷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四九、魏家骅《副都御史安徽巡抚兼理提督冯公行状》(《碑传集补》卷一五)、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二二等。
猜你喜欢的书
宋代中国的改革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 。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海岳名言
一卷。北宋米芾撰。是编所録为米氏平日论书之语,表题 “名言”,当係后人所加。辞句豪快,其旨大抵宗魏、晋而薄唐、宋,从唐欧阳询、徐浩、薛稷、顔真卿、柳公权至宋蔡襄、沉辽、黄庭坚、苏轼、蔡京、蔡卞等,无不论难抨击。讥诋欧、柳书为丑怪恶札之祖;徐书肥俗更无气骨,薛稷大字用笔如蒸饼;顔鲁公真书便入俗品,云云。不免于言矜肆之习,抑扬太过。而所论运笔、布格之法,自有独到语,自抒心得,实能脱落蹊径,别阐精微,为书家之圭臬,临池者所宜探索也。然止二十余项,仅属小篇而已。刊有《王氏书苑》 本、《百川学海》 本、《说郛》 本、《美术丛书》 本、《盐邑志林》本、《四库全书》本、《横山草堂丛书》本、《湖北先正遗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思印气诀法
思印气诀法,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本篇言用印方术。首为「印封山川河海江湖」。其法先叩齿思神,捻诀禹步,吸气嘘印。然后念咒用印。谓「印山山崩,印邪邪消,印鬼鬼死,印叛叛亡即还;印盗贼、刀兵、毒疫及诸山贼,尽皆摧折」,书中又有封门断疫法、封符庙法、印五酉送鬼法、封恶人逆吏中伤之法、封门户断鬼法、为道民祈福解灾法。以及治冢墓不安、蚕不收、火灾水淹等法。
坐花志果
《坐花志果》全书共八卷,另附《醒迷录》等。本书是一本因果故事集:作者叙述了三十年以来所耳闻目见的种种因果之事,罗列果报,劝惩并著。每篇小故事,先 以“七言诗”开篇,勾勒出故事梗概;中间详明、生动地叙述故事;文末,再以“坐花主人曰”的评注形式,点出“为善则昌,为恶则亡”的因果之理。一则则因果 故事,辗转曲折,如是因,如是果,催人警醒,感人至深。自成书以来,流通甚广,深受大众喜爱。鹫峰樵者为之音释,对文中的疑难字词,一一加以注音和解释。 民国年间,印光大师曾倡印、流通此书。在《印光法师文钞》中,多处可见印光大师为各界人士寄送《坐花志果》的记录。于此更见此书的劝善之功。本此出版,采用文白对照的方式,在每一篇【原文】后,均附上白话【译文】,以适合不同的阅读需求。
菩萨行处
《铃木大拙禅论集》是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先生的重要著作,被世界各国学者、专家视作权威而广泛援引。本书为论集系列之三,译者又将其称为《菩萨行处》,从《华严经》和《般若经》(包括《心经》)两部大经谈到菩萨的理想、菩萨生命的源头和行处,主要探讨学者的归趣。重点揭示禅对于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及疗愈作用。铃木先生文笔凝练,论述真切深刻,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于现代读者同样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尤其有助于现代人自行自省安顿心灵、挣脱藩篱,如实地看清生命的奥秘和人生的意义。
金刚经订义
金刚经订义,一卷,清俞樾着。以上二种,出春在堂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