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徐志摩散文集
共收录了徐志摩散文名篇六十篇
宝庆会稽续志
一称《宝庆续志》、《会稽续志》。南宋绍兴府志之一。八卷。创修于宝庆元年(1225),为续《嘉泰会稽志》之作,故称“续志”。体例承袭《嘉泰会稽志》,用细目标题,共有五十目,纠补前志之讹误与缺漏,简赅有法,向有好评。始撰者张淏,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绍定元年(1228)致仕。而此书卷二安抚题名、提刑题名、提举题名,又卷六进士,均记及景定五年(1264)事,则付刊最早在咸淳年间,其时张淏当已物故,系由后人续成。宋刊本已佚,今有明正德五年(1510)重刊本、清嘉庆十三年(1808)采鞠轩重刊本及1926年影印采鞠轩本流传。
公笃相法
该书文笔流利、用语准确、论述详尽,说理条理分明,很有层次,像剥竹笋,一层一层剥去外壳,尽行相学的至高境界。其相学自成体系,内容十分精辟、见解深刻,重视实用和实际验证,凡在实践中能验证的古代相书,都囊括无遗。该书对达摩相法的评价最高、对麻衣相法的评价也甚高,对柳庄相法、希夷心相篇等,均有注解。书中提出很多古人所没有的新观点,比如“部位加减法”等等,集历代相学之大成,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针灸问对
明代汪机著,成书于1530年。汪氏取《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及诸家针灸之书,条析其说,设为问答,以阐发其义。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推崇《内经》、《难经》,在84对问答中,完全引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其注者的就有46问。正是由于推崇经典,因而对后世医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有不同看法。如对《子午流注针经》,他认为“素难不载,不唯悖其经旨,而所说亦自相矛盾多矣”。对《金针赋》的手法,也持不同态度,如对“男子左泻右补,女子左补右泻”的针法,他认为“知补泻转针,左右皆可,但当识其内则补,伸则泻耳;后人好奇,广立诸法,徒劳无益”。对《金针赋》十四针法,他认为“考其针法,合理者少,悖理者多,错杂紊乱,繁见重复”。总之,汪机的学术特点,是以古典针灸医籍为本源,治学严谨,力求实效。原书收入作者自著的《汪氏医学丛书》,近代有单独刊行的石刻本和排印本。
东家杂记
二卷。宋孔传撰。孔传为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初名若古,字世文,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高宗初南渡,流寓衢州 (今属浙江),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爵仙源县开国男。卒年75岁,时间不详。平生著述颇多,除本书外,还著有《祖庭杂记》、《孔子编年》、续撰《白氏六帖》(合为《白孔六帖》)等。《东家杂记》成书于绍光四年 (1134),专记孔子事。上卷叙世系封爵,分为姓谱、先圣诞辰讳日、母颜氏、娶亓官氏、追封谥号、历代崇奉、嗣袭封爵沿革、改衍圣公、乡官等九类;下卷述孔庙文物古迹,分为先圣庙、手植桧、杏坛、后殿、先圣小影、庙柏、庙中古碑、本朝御制碑、庙外古迹、齐国公墓、祖林古迹、林中古碑等十二类。清人钱曾、钱大昕云所见宋刊本首列《杏坛图说》,并有孔子所作歌一首。而四库著录本(亦为宋本)杏坛为下卷第三篇,且有说无图,亦无歌。《四库全书总目》云:“此歌伪妄,不辩而明。”今有《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影宋本等。
释量论略解
九卷,法称着 僧成释 法尊译,明代根敦珠巴(僧成,1391—1474)著。现代法尊法师由藏文本编译为汉文本,1982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印行。是对法称“因明七论”之首《释量论》的注释,依原书分为自义比量、成量、现量、他义比量4品,论释因明基本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