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休复

江休复
  • 姓名:江休复
  • 别名:字邻几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开封陈留(河南开封东南)人
  • 出生日期:1005
  • 逝世日期:1060
  • 民族族群:

江休复(1005—1060)宋代文学家。字邻几。开封陈留(河南开封东南)人。天圣中,与尹洙、苏舜钦游,知名当时。后举进士,调蓝山尉,骑驴赴官,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景祐元年,举书判拔萃科优等,改大理寺丞,知长葛县事,通判阆州。历知天长县,迁殿中丞。召充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庆历间,坐预苏舜钦祠神会饮事落职,监蔡州商税。迁知奉符县,改太常博士、通判睦州,徙庐州,复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登闻检院,为群牧判官,出知同州,提点陕西路刑狱。入判三司盐铁勾院,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卒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年五十六岁。


江休复强学博览,常据鞍读书,至迷路不知所归。欧阳修称其“文章淳雅,尤长于诗。淡泊闲远,往往造人之不至。”(《江邻几墓志铭》)《秋怀》、《同持国宿太学官舍》等诗肆情云水,泯然遗世,颇能代表其风格。刘攽谓其悼苏舜卿诗:“郡邸狱冤谁与辩?皋桥客死世同悲。”“用事精当”,并说:“能令事如己出,天然浑厚,乃可言诗,江得之矣。”(《中山诗话》)工篆书,善鼓琴。一生著述甚富,有《唐宜鉴》15卷、《春秋世论》30卷、文集20卷,皆不存。所撰《嘉祐杂志》(又名《江邻几杂志》)2卷(《宋史·艺文志》作3卷),今存。书中多记北宋杂事掌故及文人交游谈片,可资治文学史者参考。

江休复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浣川集

浣川集

诗文别集。南宋戴栩(约1224年前后在世)撰。十卷。栩字文子(或作立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叶适弟子,嘉定元年(1208)进士,为太学博士,迁秘书郎,出知临江军,不赴。后复起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述颇丰。有《五经说》、《诸子辨论》、《东都要略》等。此集系据《永乐大典》辑出,收诗凡百余首,词一阕,文百一篇。诗以五、七言律诗为多。其文多为应酬之作,亦有论政之篇。诗风近四灵诗派,但又注重词句锻炼,刻苦求工。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增补遗一卷。

禹贡锥指

禹贡锥指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 《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平险,讨论详明。尤其对历代黄河徙流变迁,详加论证。

龙门秘旨

龙门秘旨

署名长春真人丘处机著,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高仁峒刊本行世。高仁峒谓《龙门秘旨》词赋“系由《道藏》辑录而成”。 清末名士郑观应在《龙门秘旨序》中称:“兹得北派《龙门秘旨》一书,七章中惟《小周天火候口诀》最真,字斟句酌,直泄天机。其余六章,如《炼气化神》为十月怀胎内事,《炼神还虚》为三年乳哺中事,《炼虚合道》为九年面壁内事,篇中次序不合,且文词亦不简净,恐非邱祖所作,是后人托名耳。然其半隐修炼真诀,世所罕见,均宜珍重。” 观之诸词赋,所述丹法口诀,确与龙门派伍柳一系丹法若合符节,故为北派丹诀之真传不谬也。诚如高氏所谓:“长春祖师秘传丹诀七章,括尽金丹大旨,正如皓月当空,山河影都归笼罩,洵道门心法也。”“七章广大,精微包埽一切,无义不搜,无美不备,直与天机密合、造化同游。自入手以迄成功,层次井然,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洵性命之全功、天仙之正法眼藏也。”“果能猛勇精进,黾勉不懈,将功行愈进愈上,出神入化不难矣。” 光绪年间方内散人非常推崇《小周天火候口诀歌》,称“此歌字字口诀,……周天火候,已泄十之五六,内尚有文武火候、爻铢斤两、沐浴闰余细微,未敢轻于泄露,特念后人访师艰苦,俾知刻漏上应周天,丹诀确有秘传,学者熟读精思,再求明师指点,不难打破此关矣。” 本篇以1902年郑观应交付上海翼化善堂重刊本为底本整理。

周易参同契释疑

周易参同契释疑

周易参同契释疑(原题俞琰),宋末元初学者俞琰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摘录《参同契》诸版本中异字异词或词句颠倒之处,相互参校考释,判明正误。所校诸版本除彭晓、朱熹、张伯端、詹谷、刘永年、王保义、陈致虚等人注本之外,亦有不标出外之佚本。大抵贬彭晓而推崇朱熹。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

洞真太上紫书箓传。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内载天尊授王母六妙秘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王母受授密旨之神话,并述六妙密旨。似房中术。

笑堂和尚语录

笑堂和尚语录

禅宗语录典籍‌,主要收录了清代禅僧笑堂和尚的禅法思想与修行实践‌。笑堂和尚为‌清代禅宗高僧‌,主要活跃于浙江余杭地区,曾驻锡‌卧龙山广化禅寺‌并开堂说法,其禅法以“单拈最上”“接祖祢裕弓冶”为特色,注重机锋棒喝与生活禅修的结合‌。生平无考。书中包含笑堂和尚在浙江余杭卧龙山广化禅寺的开堂法语、与弟子的机锋问答、佛事仪轨及赞偈等,展现了其“单拈最上”“接祖祢裕弓冶”的禅风‌。例如,他常以棒喝、公案接引学人,强调“饥时食饱时欢,曲肱而枕乐考槃”的自然悟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