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作者:佚名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八卷,“选举考”十六卷,“学校考”十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四卷,“群祀考”二卷,“宗庙考”十二卷,“群庙考”六卷,“王礼考”三十卷,“乐考”二十四卷,“兵考” 十六卷,“刑考”十六卷,“经籍考”二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十卷,“象纬考”十二卷,“物异考”一卷,“舆地考”十四卷,“四裔考”八卷。卷首并有“凡例”十六则。是书所记始于清开国时的天命之年 (1616),止于乾隆五十年(1785),是一部记载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内容较《清朝通典》更详细,分类更细致,使用也方便。其细目较《续文献通考》略有增删,如田赋考增加了八旗田制,钱币考增加了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考增加了八旗壮丁,土贡考增加了外藩,学校考增加了八旗官学,封建考增加了蒙古王公等,市籴考则删除了均输和买和籴,选举考删除了童子科,兵考删除了车战等,这些根据清代制度的变化而所做的修改,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然与清代乾隆时所修的其
章节列表
升序↑- 总目
- 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卷十三
- 卷十四
- 卷十五
- 卷十六
- 卷十七
- 卷十八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
- 卷二十九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
- 卷三十八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 卷四十八
- 卷四十九
- 卷五十
- 卷五十一
- 卷五十二
- 卷五十三
- 卷五十四
- 卷五十五
- 卷五十六
- 卷五十七
- 卷五十八
- 卷五十九
- 卷六十
- 卷六十一
- 卷六十二
- 卷六十三
- 卷六十四
- 卷六十五
- 卷六十六
- 卷六十七
- 卷六十八
- 卷六十九
- 卷七十
- 卷七十一
- 卷七十二
- 卷七十三
- 卷七十四
- 卷七十五
- 卷七十六
- 卷七十七
- 卷七十八
- 卷七十九
- 卷八十
- 卷八十一
- 卷八十二
- 卷八十三
- 卷八十四
- 卷八十五
- 卷八十六
- 卷八十七
- 卷八十八
- 卷八十九
- 卷九十
- 卷九十一
- 卷九十二
- 卷九十三
- 卷九十四
- 卷九十五
- 卷九十六
- 卷九十七
- 卷九十八
- 卷九十九
- 卷一百
- 卷一百一
- 卷一百二
- 卷一百三
- 卷一百四
- 卷一百五
- 卷一百六
- 卷一百七
- 卷一百八
- 卷一百九
- 卷一百十
- 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二
- 卷一百十三
- 卷一百十四
- 卷一百十五
- 卷一百十六
- 卷一百十七
- 卷一百十八
- 卷一百十九
- 卷一百二十
- 卷一百二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 卷一百三十
- 卷一百三十一
- 卷一百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三
- 卷一百三十四
- 卷一百三十五
- 卷一百三十六
- 卷一百三十七
- 卷一百三十八
- 卷一百三十九
- 卷一百四十
- 卷一百四十一
- 卷一百四十二
- 卷一百四十三
- 卷一百四十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卷一百四十六
- 卷一百四十七
- 卷一百四十八
- 卷一百四十九
- 卷一百五十
- 卷一百五十一
- 卷一百五十二
- 卷一百五十三
- 卷一百五十四
- 卷一百五十五
- 卷一百五十六
- 卷一百五十七
- 卷一百五十八
- 卷一百五十九
- 卷一百六十
- 卷一百六十一
- 卷一百六十二
- 卷一百六十三
- 卷一百六十四
- 卷一百六十五
- 卷一百六十六
- 卷一百六十七
- 卷一百六十八
- 卷一百六十九
- 卷一百七十
- 卷一百七十一
- 卷一百七十二
- 卷一百七十三
- 卷一百七十四
- 卷一百七十五
- 卷一百七十六
- 卷一百七十七
- 卷一百七十八
- 卷一百七十九
- 卷一百八十
- 卷一百八十一
- 卷一百八十二
- 卷一百八十三
- 卷一百八十四
- 卷一百八十五
- 卷一百八十六
- 卷一百八十七
- 卷一百八十八
- 卷一百八十九
- 卷一百九十
- 卷一百九十一
- 卷一百九十二
- 卷一百九十三
- 卷一百九十四
- 卷一百九十五
- 卷一百九十六
- 卷一百九十七
- 卷一百九十八
- 卷一百九十九
- 卷二百
- 卷二百一
- 卷二百二
- 卷二百三
- 卷二百四
- 卷二百五
- 卷二百六
- 卷二百七
- 卷二百八
- 卷二百九
- 卷二百十
- 卷二百十一
- 卷二百十二
- 卷二百十三
- 卷二百十四
- 卷二百十五
- 卷二百十六
- 卷二百十七
- 卷二百十八
- 卷二百十九
- 卷二百二十
- 卷二百二十一
- 卷二百二十二
- 卷二百二十三
- 卷二百二十四
- 卷二百二十五
- 卷二百二十六
- 卷二百二十七
- 卷二百二十八
- 卷二百二十九
- 卷二百三十
- 卷二百三十一
- 卷二百三十二
- 卷二百三十三
- 卷二百三十四
- 卷二百三十五
- 卷二百三十六
- 卷二百三十七
- 卷二百三十八
- 卷二百三十九
- 卷二百四十
- 卷二百四十一
- 卷二百四十二
- 卷二百四十三
- 卷二百四十四
- 卷二百四十五
- 卷二百四十六
- 卷二百四十七
- 卷二百四十八
- 卷二百四十九
- 卷二百五十
- 卷二百五十一
- 卷二百五十二
- 卷二百五十三
- 卷二百五十四
- 卷二百五十五
- 卷二百五十六
- 卷二百五十七
- 卷二百五十八
- 卷二百五十九
- 卷二百六十
- 卷二百六十一
- 卷二百六十二
- 卷二百六十三
- 卷二百六十四
- 卷二百六十五
- 卷二百六十六
- 卷二百六十七
- 卷二百六十八
- 卷二百六十九
- 卷二百七十
- 卷二百七十一
- 卷二百七十二
- 卷二百七十三
- 卷二百七十四
- 卷二百七十五
- 卷二百七十六
- 卷二百七十七
- 卷二百七十八
- 卷二百七十九
- 卷二百八十
- 卷二百八十一
- 卷二百八十二
- 卷二百八十三
- 卷二百八十四
- 卷二百八十五
- 卷二百八十六
- 卷二百八十七
- 卷二百八十八
- 卷二百八十九
- 卷二百九十
- 卷二百九十一
- 卷二百九十二
- 卷二百九十三
- 卷二百九十四
- 卷二百九十五
- 卷二百九十六
- 卷二百九十七
- 卷二百九十八
- 卷二百九十九
- 卷三百
猜你喜欢的书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08年。小说描写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贵族少女露西在佛罗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和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她冲破传统束缚,解除既定的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
太极左仙公说神符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时道士所造。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乃太极左仙公葛玄在华阳洞天为道士郑思远说长生神符之法。此神符即金丹(外丹),游于金木之间,合五行之理,水火之性。以炉鼎炼制,化砂为金,化金为宝,服之可以延寿增福。经文略述安炉立鼎,加水炼制之法,但文字颇隐晦。文中插入注解,亦不署注者姓名。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情书精选集。朱生豪本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自从遇到了宋清如之后,他的性格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信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宋清如的爱意,从人生理想到诗词歌赋,甚至日常的生活琐事,无话不谈,无情不诉,肆意倾吐心中的思念与爱慕。一封封信,一句句甜言蜜语,见证了两个人的爱情生活。 本书收录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精美情书,书中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的写作心迹,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爱意。朱生豪的信写得很频繁,一封信刚寄出,下一封信就又跟着寄出;有时信中字迹密密麻麻,有时信中只有一两句话,但每封信都情谊真挚,缱倦缠绵。
预备立宪
短篇小说。偈(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二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出版。 小说模仿当时译本口吻写成,采用第一人称,写“我”在“预备立宪”宣布以来“数月之历史”。当“我”在报上看到这消息时,又兴奋又痛苦,因不知“预备”当是如何,苦思数月而无所解,最后在一家烟馆里听了一个烟鬼的一席话,才明白了立宪是怎样“预备”的。原来那烟鬼为了要有资格选议员,必须有些产业与声望,于是异想天开,买了种种彩票,寄希望于中彩发财,结果一次次地落空。而他为什么要选议员呢?那是因为“一旦得为议员,乡里之人,谁敢不仰我鼻息者”。倘此举不成,则“吾姨夫之亲家,有一干儿子,其干儿子之外舅,实为一方之富翁”,他获得选举权后,将“举此人为议员”,以便“借其势力以自雄”。若此两举都不成,“吾惟有投身均贫富党,扩张社会主义而已。”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赖,“预备立宪”就是为这种人提供市场的,由此也可见“预备立宪”的本质。然则国家的前途在哪里?命运将如何?真正的有识者能不忧虑么?所以吴趼人最后在“著者识”里写道:“此虽诙诡之设词,吾言之欲哭矣!”
明道编
明学者黄绾撰。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早年宗程朱理学,后转向王阳明心学,晚年又批评王学。其子黄承德将其所撰《久庵日录》八卷与学生听讲所记《习业录》四卷合并为十二卷,总名《明道编》。今存《明道编》系他晚年所写的《久庵日录》中之六卷,其余大多散佚。黄绾认为,人的私情乃“天性人情之真”,喜怒哀乐之情出于人性之自然,“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人情之所有”(同上书,卷一)。书中叙述了他由相信宋儒到信仰王守仁,晚年又 背叛王学,对致良知说展开批判的过程。书中论治学、论修养、论时弊,亲切平实,语多剀切。有清刻本,中华书局标点本。
楞伽经纂
《楞伽经纂》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宋杨彦国纂,分七十一章,卷第一,一切佛语心品第一,指明真相分第一 ,了妄明真分第二 ,澄识明心分第三 ,超乘证幻分第四 ,有无俱遣分第五 ,渐净即顿分第六 ,离二种声闻分第七 ,常不思议差别分第八 ,生死涅槃差别分第九 ,一切法不生差别分第十 ,五无间种性差别分第十一 ,一阐提差别分第十二 ,三自性差别分第十三 ,观二无我分第十四 ,离建立诽谤分第十五 ,随类普现分第十六 ,空离自性分第十七 ,离言即义分第十八,卷第二,一切佛语心品第二,无我如来藏分第十九 ,修行大方便分第二十 ,离缘因俱渐分第二十一 ,离言说妄想分第二十二 ,净离四句分第二十三 ,禅差别分第二十四 ,涅槃差别分第二十五 ,离言事自性分第二十六 ,如来神力建立分第二十七 ,因缘言说差别分第二十八 ,离惑乱见分第二十九 ,如幻差别分第三十 ,离名句形身分第三十一 ,离相止惑分第三十二 ,离四果差别分第三十三 ,二种觉分第三十四 ,离四大造色分第三十五 ,诸阴自性相分第三十六 ,离四种涅槃差别分第三十七 ,离妄想自性差别分第三十八 ,自觉一乘相分第三十九,卷第三,一切佛语心品第三,意生身分第四十 ,离五无间分第四十一 ,佛知觉分第四十二 ,佛等一切分第四十三 ,自得本住分第四十四 ,离有无有相分第四十五 ,宗说俱通相分第四十六 ,离不实妄相分第四十七 ,离语义妄想分第四十八 ,祛别智识相分第四十九 ,离外道转变见分第五十 ,解脱相续相分第五十一 ,了妄即空分第五十二 ,坏诸法不生宗分第五十三 ,离智即心分第五十四 ,如来说宗俱通相分第五十五 ,离世论分第五十六 ,离涅槃相分第五十七,卷第四,一切佛语心品第四,离一切根量分第五十八 ,不生不灭离言说分第五十九 ,祛外道不生不灭分第六十 ,祛外道七无常见分第六十一 ,超诸地相分第六十二 ,灭诸地而证圆觉分第六十三 ,离常无常分第六十四 ,灭识即藏分第六十五 ,五法三自性二无我分别相分第六十六 ,优昙恒沙譬喻分第六十七 ,刹那坏相差别分第六十八 ,三种波罗蜜差别分第六十九 ,如来说法离诸过差别分第七十 ,戒饮食分第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