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做了和尚
作者:李叔同
本书是李叔同作品及墨宝集。李叔同不仅是高僧、艺术大师、音乐家更是书画家。他“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本书收录他的诗词以及墨宝,让读者通过他的作品来细细体会一代奇人的风骨、才骨、傲骨。都说李叔同做人做得太完美,风骨、才骨、傲骨一样不少,作诗作得雅,起文起得正,又会书画又懂篆印,编曲演戏样样在行。在中国,如此面面俱到之奇人罕有,而才子却于中年顿悟佛门之精妙,决绝入空门专心研佛,其一生恍若两世。现今,大师之天津故居已湮没于房地产开发热潮吸,是时候重捡精神粮草,向物质的无限蔓延说暂停了。编者欲以此书让很多人得一点清净、宁静和澄静,让我们不致忘了曾经的禅灯梦影依然还在某处隐隐者。
章节列表
升序↑- 论因说佛 前 言
-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人生之最后(1)
- 第一章 绪言
- 第二章 病重时
- 第三章 临终时
- 第四章 经命终后一日
- 人生之最后(2) 第五章 荐亡等事
- 第六章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
-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1)
-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2)
- 南闽十年之梦影(1)
- 南闽十年之梦影(2)
- 南闽十年之梦影(3)
- 佛法十疑略释
- 弘一大师书赠莲池大师语录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 图画修得法(1)
- 图画修得法(2)
- 水彩画略论(1)
- 水彩画略论(2)
- 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1)
- 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2)
- 第二节弹拨弦乐器
- 第二章管乐器
- 第二节金制管乐器
- 石膏模型用法
-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1)
-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2)
-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3)
- 《二十自述诗》序
- 《音乐小杂志》序
- 弘一大师刻赠夏尊之印章及题记
- 李叔同年谱(1)
- 李叔同年谱(2)
- 李叔同年谱(3)
- 李叔同年谱(4)
- 李叔同年谱(5)
- 李叔同年谱(6)
- 李叔同年谱(7)
- 李叔同年谱(8)
- 李叔同年谱(9)
猜你喜欢的书
故事新编
现代短篇小说集。鲁迅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月初版,列为巴金所编“文学丛刊”之一。现收入《鲁迅全集》第2卷。书前有作者序。内收1922年至1935年小说8篇。作者说:历史小说有“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和“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的两种。而他所写的,除《铸剑》外,都属于后者。1922年所作《补天》,主要描绘女娲以“黄土作人”和“炼石补天”,歌颂了劳动和创造的精神。《铸剑》和《奔月》都是作者经历了所谓孤军奋战刚离开北京时所作,这在作品里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前者歌颂了向暴君清算血债的复仇和韧战的精神,后者抒写了以善射著称的英雄由于亲近者的叛离所引起的愤怒和伤感。为了刨坏种的祖坟,扬民族的正气,作者于1934年至1935年,又写了5篇。《非攻》写墨子反对强大的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理水》则以大禹治水为题材。这两篇都歌颂了历史上的“中国的脊梁”,出现了前期小说未曾出现的光辉的、摆脱了孤寂情绪的正面形象。这体现了作者思想的重大进展,寄托着他对现实中的“中国脊梁”的祟敬。《采薇》、《出关》和《起死》都是批判性的作品。《出关》写老子西出函谷关的故事,批判他的消极无为思想。《起死》则以庄子路遇髑髅的喜剧形式,彻底批判虚无主义思想。这个集子一方面保持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地反映古代人物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大胆地驰骋浪漫主义的想象,在历史题材里注入强烈的爱憎和现实感,大量地吸收现代生活细节,采用“油滑”的笔墨即漫画化手法,以突出作品的现实战斗性。
伪自由书
现代杂文集。鲁迅著。收入《鲁迅全集》第5卷。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初版。收鲁迅1933年1~5月所作杂文《崇实》、《从讽刺到幽默》、《王化》等43篇。从1933年1月起,鲁迅因郁达夫的关系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写杂文,鲁迅杂文的特点就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所谓“自由”不过是一句骗人的鬼话。不久,就不能在上面发表了,《自由谈》变成了“不自由谈”。因此,鲁迅便把这本杂文集定名为《伪自由书》,结集出版时,增加了《前记》和《后记》。集中的《王道诗话》等9篇杂文,大部分是瞿秋白在鲁迅家中避难时,两人相互交谈意见之后,由瞿秋白执笔,用鲁迅的名义发表的。作者在辑集此书时,还把一部分论敌攻击自己的文章,加上按语附入书中以便人们对照阅读,把握较为确切的结论。本书初版时,封面题字是《伪自由书——名“不三不四集”》。1936年11月上海联华书局发行的普及本初版,封面题词则为《不三不四集》,上方又有红色阴文拉丁化拼音的“伪自由书”4个字。
康熙溧水县志
县令刘登科修,程之望纂。《康熙志》全书二十多万字,共十一卷,另加卷首一卷,是一部纂辑门类比较齐全、收录内容比较详备的县志。该书在继承清初《顺治溧水县志》的基础上修纂而成。全书除“卷首”外,共分十一卷,系统介绍了清代初年溧水县的各个方面,在参考前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分类。自顺治十三年(1656)到康熙十五年(1576),县内政府官员的变动、科举考试的录取,自然灾害的发生,社会设施的修建,忠孝节义的表彰,林林总总的大小事件,《康熙志》都及时作了记录。质量虽比起顺治志有所下降,仍不失为了解了解清代溧水县的一手资料。
青春之火
我不是自己夸口,我的听觉虽及不上我的老友霍桑,可是也并算不得怎样低弱。那天破晓时分,霍桑只轻轻地说了一声“一个女子”,我便突的从睡梦中惊醒。我向窗上望一望,晓光已是白漫漫的。在这晚秋的当儿,这样的光色,估量起来,已是六点钟光景。在夏天的这时,霍桑早应当起床,往外边作运动早课,吸收新鲜空气了。现今是秋天,我们略迟起一些。他此刻既然还好端端地躺在床上,怎么说什么女子不女子?莫非他也做什么甜蜜的好梦,梦境中遇见了——“一个女子——一个年轻的女子!……可怜!伊一夜没有睡哩!……伊一定是为着什么凶杀案来的!”
佛说盂兰盆经译注
一卷。首尾完具。经文叙述目连以神通力入十八王三昧定,不能知母死后生于何处,故向佛求告。佛谓其母已生于地狱饿鬼中,如设盂兰盆,以百一饮食奉佛施僧,可使其母离饿鬼三劫之苦。经中谓诸国王、长者均因此而设盂兰盆会以救七世父母于地狱饿鬼道。佛并应阿难之请,说明目连母乃因前世贪悭而入地狱。此经为《大唐内典录》卷七所载,称它为《盂兰盆经》之别本,“五纸,未知所出。”正为五纸,可知确为当时流传之本。但《开元录》卷十八判其为疑经,称:“时俗传行,将为正典。细寻文句,亦涉人情。事须审详,且附疑录。”此经把“盂兰盆”径直解释为一种盛放东西的器皿,并由此衍出金盆、银盆等七宝盆,以此盛种种供养品以奉佛施僧。从这一点讲,颇似出于中国人之编撰。但内容与《盂兰盆经》、《报恩奉盆经》基本相同,故是否确系中国人所撰,尚须考证。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金光明经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文句、光明文句。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随文解释北凉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并排斥江北及江南诸师三分科经之分法,而自‘如是我闻’至寿量品之‘悉来聚集信相菩萨摩诃萨室’为序分(一品半),自‘尔时四佛’至空品为正宗分(三品半),四王品以后为流通分(十三品)。注疏有知礼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从义之金光明文句新记七卷、明得之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