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
作者:吴大廷吴大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被妻子谋害的男人
7 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天气异常闷热煎人。住在东京都世田谷区A 街的仓回医 师接到了护士转来的电话:“先生,有急患。” “谁?” “说是×街1 —488 号的藤井。” 医师放下手中正翻阔的书,站起来迅速地查阅病志卡,可是,没有查到那个人 的名字。医师拨动电话冲着电话筒大声地问:“喂、喂,是叫藤井吗?
中国八大诗人
胡怀琛著,主要介绍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祯这八位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艺术。胡怀琛先生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发生与源流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杰出诗人与优秀诗歌的成就,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胡怀琛先生从个人的赏鉴喜好出发,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诗人与诗歌的成就。
大波
李劼人著。共四部。作于1937年。以1911年四川争路事件为中心,从保路同志会的成立、发展以及各地同志军的武装斗争和赵尔丰对运动的血腥镇压,一直写到清王朝的覆灭,真实生动地反映辛亥革命这一规模巨大的民众运动。第一部写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消息传来,成都铁路公司里群情激奋,成立以立宪派罗纶为首的四川省保路同志会,运动迅速由成都扩展到全省各地,掀起了罢市罢课、罢捐罢税的热潮。总督赵尔丰逮捕了蒲殿俊、罗纶,数万民众赴总督衙门请愿时遭到血腥镇压。第二部写赵尔丰的倒行逆施激起四川民众的更大愤怒,同盟会联络哥老会组织同志军、学生军,与清军展开武装斗争。这时武昌起义消息传来,衙门里一片慌乱,成都城内草木皆兵,幕僚政客纷纷避难。第三部写督办大臣端方奉旨率领湖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同盟会夏之时等在全国迅速高涨的革命形势下带领义军起义,龙泉、重庆相继宣布独立。赵尔丰利用立宪派弱点,表面上交权,成都虽告独立,而清朝官吏依然执政。同时,同盟会发动新军倒戈,使端方遭到应有的惩罚。作品广阔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重大政治事件,描绘了新旧势力冲突中各派人物的不同面貌,既具有历史的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大波》与前两部长篇,形象地展现了历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中国清代民族史专著。祁韵士编纂。乾隆五十四(1789)完成,以“钦定”形式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颁行。著录于四库全书。祁韵士(1751—1815),字鹤皋,一字谐庭,另号筠渌,晚年又号访山,山西寿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5年后充国史馆纂修官,仕途坎坷。嘉庆十年(1805)被发戍伊犂,历时3年。晚年先后在兰州主讲兰山书院,在保定主讲莲池书院。除编纂了本书及《西陲总统事略》外,还著有《皇朝藩部要略》、《西陲要略》、《西域释地》、《西域行程记》、《万里行程记》等。本书120卷。卷1—16为表,卷17—120为传。包括清朝前期之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诸部,回疆诸部、西藏的重要人物近300人,仿《史记》的记传体例,“先以年月编次,条其归附之前后,叛服之始终,封爵之次第,以为纲领,而后分标各藩之事迹而为之传”。(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5《外藩蒙古要略序》)是作者仿《资治通鉴》编年体的《皇朝藩部要略》相为表里的姊妹篇。本书翻译检阅了存放于国史馆的大批满文档案资料和满文标注地图。由于资料翔实、考订严谨一直为研究者所推崇,其影响也波及国外。苏联蒙古史学家В.Ф.符拉基米尔佐夫(ВЛАДИЦМИРЦОВ)在《蒙古社会制度史》中认为此书“对16—17世纪蒙古情况的研究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周礼
亦称《周官》、《周官经》。中国古代职官政典。相传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收集来的一部古书,古文经学家认为周公所作,今文经学家认为出于战国,也有人指为西汉末年刘歆伪作。近人从周秦铜器铭文所载官制,参证该书中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学术思想,定为战国时代的作品。注本有东汉郑玄《周礼注》、唐贾公彦《周礼正义》、清孙诒让《周礼正义》等。中华书局1988年推出孙诒让《周礼正义》标点本,乃目前最好版本。全书共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冠、冬官司空等6篇。冬官司空早佚,汉时补以《考工记》。该书使用了许多古老的语言,记述了周代三百多种职官的官名、爵等、员数、职掌,涉及田制、兵制、学制、刑法、祀典等多项内容。虽然资料来源于西周、春秋、战国等不同时期,但由于作者的主观归纳和设想,故其设官体例和编制相当规整,其中包含着儒家关于国家体制和政治设施的理想。西汉末年王莽居摄,以周公自居,摹仿周制,这部书被当着“国典”,立于博士。东汉末郑玄作注,与《仪礼》、《礼记》并列于三礼之中,成为儒家经典,因而对后世政治制度、官制设置影响极大。北周苏绰、北宋王安石以及太平天国曾据此改革与创设官制,唐玄宗曾依《周礼》六官体例编纂《唐六典》。学术界有人认为《周礼》是一部理想化的职官行政法典。
俱舍论颂释疏
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论本。又作俱舍论颂疏论本、俱舍颂疏、俱舍论颂疏、俱舍论颂释。略称颂疏。系解释俱舍论六百行颂之作。唐代圆晖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撰者圆晖受晋州刺史贾曾之请,就俱舍论之颂,去其繁杂,针对要点,加以注释,故行文简易,颇尽其要,为研究俱舍论之重要入门书。自序(大四一·八一三中):‘课以庸虚,聊为颂释,删其枝叶,采以精华。文于广本有繁,略叙关节;义于经律有要,必尽根源。’由此以见其志。此书出于普光、法宝二疏之后,可谓俱舍论释诸家中之后来居上者,当时即盛行于两河、两京、江表、燕、齐、楚、蜀等地。本书原依据俱舍论本颂之形态,不含破我品;后由后人对破我品所引之颂作注释,追补而成第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