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廷

吴大廷
  • 姓名:吴大廷
  • 别名:字桐云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沅陵人
  • 出生日期:1824
  • 逝世日期:1877
  • 民族族群:

吴大廷(1824—1877),字桐云,湖南沅陵人。初由拔贡入赀为内阁中书,咸丰五年(1855)顺天乡试举人。十一年始从李续宜于皖用,荐改员外郎。同治二年(1863)从唐训方于临淮用,荐改道员记名,赏戴花翎。后从左宗棠自浙入闽,四年荐补福建盐法道。五年调台湾兵备道,加二品服,再加按察使衔。七年初,以病免归。卒赠太仆寺卿。吴大廷“少卓荦负奇气,读书穿贯百氏。自其登拔萃科、领乡荐、入直内阁,即已超外时俗,锐意为诗古文辞,与京师诸名公相唱和”,其为诗,“正变迭出,不名一家,而神与古合,不失诗人意旨”(刘瑞芬《小酉腴山房诗集·序》)。又与舒焘、王拯、冯志沂、吴敏树等友善,以文字相切摩,“其为文恪守方苞义法,称心而言,踔厉迅发,如潮水骤至,虚空而不见沙砾,折旋而不失规矩,有得于阳刚之美”(《桐城文学渊源撰述考》卷二)。著作有《小酉腴山馆集》,含《诗集》八卷,《文集》一二卷,《自著年谱》二卷。此外尚有杂著多种。生平事迹见《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吴汝纶《赠太仆卿故福建台湾兵备道吴君墓铭》(《续碑传集》卷三八)。

吴大廷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甬上耆旧诗

甬上耆旧诗

地方诗总集。三十卷。清胡文学编纂。胡文学字卜言,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甬上”指今浙江宁波一带,明代为府建制,包括今浙江宁波市区、镇海、奉化、象山、定海等地。甬上在春秋时为古越地。序云:“《吴越春秋》称越地东至于鄞,即所谓甬上也。自后迁置不常,一时人物与句章、馀姚各相引重。”此为文化发达之地,贤人君子代而有之,也不乏诗作者。为纪念先贤,明清之际李邺嗣著有《甬上耆旧传》。此编即以“耆旧传”为线索,广为搜辑。上始自春秋间越大夫文种、汉大黄公,终于明季诸家,共采录四百三十人,诗三千首。意在保存本地文献,并借以考察甬上诗歌发展变化。每家之下,据李氏《甬上耆旧传》详列作者之生平资料。本为四十卷,付梓时胡文学去世,其子胡得迈,先刊行前三十卷。“每卷之首,俱有小序,略依其才品名位高下为次,使各以类从,而不尽以时代为断,于支派极为详晰”。四库馆臣对此编评价颇高,言其“体例精审,于部居州次之中,寓论世知人之义。征文考献,条理秩然,固非钓名悦容、瓦砾杂陈者所得而相比矣”(均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众多地方诗文总集中,此书为较好之一种。有康熙十五年(1676)刊本,又有康熙四十九年金南锳刊本,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煮药漫抄

煮药漫抄

清叶炜撰清光绪十七年(1891)金陵刻本吉大。1881年忽患咯血。病中录诗话,名之曰《煮药漫抄》。书前有朱百遂庚寅(1890年)序。

荷珠配

荷珠配

6场话剧,根据同名川剧改编。写于1961年,初载同年《剧本》12月号。1962年4月中国戏剧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描写土财主金三官嫌贫爱富,设计逐出穷女婿赵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富有的黄员外黄龙衮。赵鹏幸得丫环荷珠和仆人赵旺相救,离开了金家。后得中状元。这时荷珠也遭害流落街头,为赵鹏发现迎入府中。赵旺和被黄员外骗光了家产的金三官父女也来到。赵鹏了解了以往被救真相,赶走了金家父女,决定娶荷珠为状元夫人。而荷珠却与赵旺“一对苦人情意投”,手挽手走了。剧本歌颂了劳动者正直善良、舍己救人的美德,抨击了嫌贫爱富、强取豪夺的卑劣行径。

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

编年体史书。唐许嵩撰。20卷。记述始于东汉兴平元年,终于陈祯明三年的史事。因所记六朝皆建都建康(今南京)而得名。以正史为本,旁采诸史、地志旧文,按时序记述历朝政权变迁及军臣事迹,兼及山川古迹。凡有异事别闻,附以记注,另行详叙。引据广博,多出正史之外。记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迹。因六朝皆都建康,故名。记吴、东晋、宋、陈用编年体,于人物卒年下附小传;记齐、梁用纪传体。叙事除王朝兴替外,颇注意六朝古迹。修撰时征引唐初及唐以前典籍五十余种,今大都散佚,故所录多出“正史”之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论释

中论释

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极大帮助,尤其对进一步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师的公案,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西方合论

西方合论

凡十卷。明代袁宏道撰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乃承永明延寿等之主张,对禅儒之徒不知念佛实义而妄加非难者,阐述禅净双修之要旨,显示念佛三昧之真义。计分十门:刹土门、缘起门、部类门、教相门、理谛门、称性门、往生门、见网门、修持门、释异门。又智旭尝评点此书,收之于净土十要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