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本纪

作者:顾炎武
圣安本纪

明末清初顾炎武撰。记述弘光一朝史事,起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史可法督师淮上,至弘光元年(1645)六月弘光帝被俘至北京止。隆武朝上弘光帝尊号曰圣安帝,故名。 本书由两本合编:一为「二卷本」,见于「亭林遗书汇辑」及「明季稗史」,题顾炎武撰;一为「六卷本」,见于「荆驼逸史」,题昆山遗民宁人顾炎武著。炎武略历,见第一○六种「明季三朝野史」篇。两木均记南明弘光朝史事,盖弘光帝北狩,监国鲁王上谥号曰「圣安」,故称「圣安本纪」。「二卷本」又名「圣安纪事,起明季崇祯甲申(十七年)四月史可法督帅,讫乙酉(弘光元年)弘光帝北狩止。「六卷本」起讫与「二卷本」同,并有「发明」与「附录」,记事详。据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圣安本纪」亦名「圣安纪事」,顾氏「遗书」及「明季稗史」皆二卷,当以「遗书」本为准。「荆驼逸史」之「六卷本」,盖即文氏(秉)之「甲乙事案」,且与本纪体裁不合,知非顾氏原作也』。附志一笔,以示存疑。书后,今另附「隆武遗事」一卷。「遗事」见于「痛史」,无撰人姓氏。所记隆武事,始于乙酉五月郑鸿逵奉唐王入闽,至郑芝能降清北上止。卷末,并附有「隆武皇帝亲答监国鲁王御书」。

猜你喜欢的书

耳谈

耳谈

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一名《赏心粹语》。五卷本、十五卷本。明王同轨撰。今存万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序刊金陵世德堂本书衣题云: “重刻北京原板《耳谭》,金陵世德堂梓。 ”《耳谭类增凡例》又云: “曩岁需次都门,裒奇事数卷,会有饷金者,因以灾木。已而金陵、浙、陕皆有板。”可见此书初板于北京,后又有多种重刻本。内容则为纂集异闻,每条必详所说之人,以示征信,用苏鹗《杜阳杂编》之例。前有李维桢序(《四库全书总目》误作书写人陶冶),称其“事不必尽核, 理不必尽合,而文亦不必尽讳”,此当为“小说家之定评”。此书当时颇为流行,作者又事增补。初刻五卷,先增十五卷,再增为五十四卷。万历三十一年(一六○三)金陵世德堂又刊《耳谈类增》五十四卷。

史学方法导论

史学方法导论

《史学方法导论》系作者(傅斯年)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稿。原书七讲,现仅存第四讲,原“拟目”保留供读者参考。编者还从《傅斯年全集》中选录了十篇与其史学理论相关的文章。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致蔡元培:论哲学门隶属文科之流弊、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与顾颉刚论古史书、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等。

法书考

法书考

书学论者。八卷。元盛熙明撰。揭傒斯序言其成书于至顺二年(1331年)。盛熙明,生卒无考。龟兹人,家移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清修谨饬,笃学多才,工于翰墨,通六国书。曾经游历四明(浙东),补《陀落迦山考》,有诗云“沦州到处即为家”。该书前有虞集、揭傒斯、欧阳玄序,后有朱彝尊跋。八卷皆有二、三子目。卷一“书谱”,中设“集评”、“辨古”二子目,“集评”辑前人评论唐以前书家二百四十六人;“辨古”则摘录书评并举列古代法书碑帖,辨证其真伪优劣。卷二“字源”,分“梵音”、“华文”二子目,“梵音”下列“梵书”十六声三十四母,“蒙古书”四十二母等,与法书无关;“华文”下摘录许慎《说文》序及张怀瓘《书断》。卷三“笔法”,分“操执”、“挥运”二子目,也都是抄摘已成之文,较它卷更为芜杂,又多采有伪籍。卷四“图诀”,分“图诀”、“偏旁”二子目。卷五“形势”,分“布置”、“肥瘠”二子目。卷六“风神”,分“性情”、“迟速”、“方圆”三子目。卷七“工用”,分“宗学”、“临摹”、“丹墨”三子目。以上四卷也都采录已成之说,不枝不蔓,颇见剪裁。卷八“附录”,分“印章”、“押署跋尾”二子目。由上可见,全书多摘录前人言论而成,但书中也时有议论,较为可观,如云“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乃能精神融会,悉富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起逸,是非高明之资孰使然邪?”故朱彝尊称“其文约,其旨该。”有曹栋亭刊本,《十万卷楼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

文艺论文集。1954年11月工人出版社第1版。收录写作于1950年至1954年的《和工人同志们谈写作》(包括《不怕,不慌》《多改多念》《怎样运用口语》《写透一件事》《突出主题,安排材料》《谈人物的刻画》等6篇)和《怎样写快板》。收入《老舍文集》第16卷。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

简称《赤书玉诀经》。道教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灵宝中盟经目》第一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上下二卷,为六朝灵宝经。陈国符《道藏源流考》认为,本经卷上五篇真文即陆修静施行之真文赤书,卷下玉诀亦称五篇真文。述服符诵诀,以求长生,以召神劾鬼。

查东山先生年录

查东山先生年录

一卷。清沈起辑。沈起字仲方,明清之际浙江嘉兴人,为谱主弟子。谱主查继佐(1601—1676),字伊璜,号兴斋,学者称东山先生。浙江海宁人。明崇祯六年 (1633年)举人,曾任南明鲁王政权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从事讲学著述,弟子逾千人。康熙时以庄廷明史案牵连入狱,释放后改名左伊,号非人。著有《罪惟录》、《东山国语》、《鲁春秋》等书。此谱记谱主事迹较详实,于谱主参加抗清活动、著述、讲学及入狱之事均有所记述。咸丰年间,海宁人张涛得此谱稿本,又与谱主后裔孙查毂为之注补。前列有征引书目,末附翁广平撰《书湖州庄氏史狱案》一篇。此谱有1916年刘承干刊 《嘉业堂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