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壬录
作者:宋玉卿宋玉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传信适用方
二卷。宋吴彦夔(生卒年不详)撰。吴彦夔,字拙庵,南宋医家。此书旧本不著撰入姓氏,《宋书·艺文志》载此书亦不言作者,《四库全书》据陈振孙所言断为吴彦夔所撰,成于南宋淳熙庚子(1180)。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载治诸风、治感风中暑、治气疾及心痛、治脾胃、治瘴疟、治痰嗽、治吐逆、治泄泻下痢及补益、治眼目口鼻、治脚气等方药;下卷载治痈疽疮疖,小肠气淋疾,痔漏便血秘涩等疾,治杂病,治妇人众疾,治小儿众疾,治汤火虫蛇所伤、骨鲠竹刺等,解诸毒救危死及诸汤等方药,并附夏子益治奇疾方三十八首。此书所录皆经验之方,信实可用,其中如“八味圆问难”一条,详辨药品产地、制法、用量及品性等,深得制方之旨。此书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亦借鉴了此书内容。书中有些方药流行于今,已成为成药。有《四库全书》影抄宋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当归草堂本影印。
林汉达三国故事全集
《林汉达三国故事全集》讲述从东汉末期天下三分,到晋国代魏重新统一的历史,共120个历史故事。故事取材广泛,有着明显的普及历史知识的动机,有些与行文关系不大的知识常常也列出来,如古地名、河流的位置、古人名字的含义等。故事之间有上下钩连、呼应,文字风格是典型的北京口语,活泼诙谐,有不少歇后语、大俗话,读起来不累,而且很受教育。
囚绿记
现代散文集。陆蠡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列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六集之一。全书分为3辑,收1938年至1940年间在上海“孤岛”时期所写的散文11篇和《序》。这是作者短暂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本散文集。作者生性宁静澹远,诚实内向,但在战乱年代里,“天天被愤怒所袭击,天天受新闻纸上的消息的磨折”(《池影》),而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于是他把这些“心灵起伏的痕迹”,“吞吐的内心的呼声”,“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序》)。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发展内心剖析、哲理探究的写作倾向,从生活实感中提取人生经验,对日常生活现象体味甚深,把自己的人格色调表现出来。例如,在《私塾师》一文中,他写出蒙师的落伍和穷困,觉得“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对这类小人物的命运寄予理解和同情。在《独居者》中,他透过人物乐观的表象发现痛苦的心灵。在《囚绿记》中,从被囚禁的一枝常春藤上发现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习性,藉此歌颂了“永不屈服于黑暗”、执着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精神品质。他的散文从小处落笔,力求微中见著,以诚挚谦逊、厚实蕴藉的人品文风而获得读者的好评。
绿牡丹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公案小说。又名《宏碧缘》、《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异说绿牡丹》、《反唐后传》、《绿牡丹续反唐传》。八卷六十四回。不题撰人。或谓作者为二如亭主人,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道光年间。以行侠仗义为基调,演述当时佞邪当道,权奸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激起山东“旱地响马”花振芳、江南“江湖水寇”鲍自安的义愤,他们集结了一批江湖义士,除暴安良,锄奸扶弱;并辅助宰相狄仁杰起兵,迫使武则天退位、迎庐陵王还国登基,众人蒙受封赏。小说抨击了权势豪强对百姓的欺凌,歌颂了江湖豪侠的侠义行为。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文辞也通俗流畅,生动风趣,具有民间文学韵味。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如鲍自安的老练诙谐、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为,义仆余谦的疾恶如仇,鲍金花的骄矜好胜,花碧莲的质朴情挚,都个性鲜明。
山中白云词
宋张炎 (1248—约1320)撰。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亡后潜迹不仕,纵游浙东西,落拓以终。其人平生工为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人称张春水。其后编次词集者,多有以“春水词”压卷者,词家传诵至今。然本书所收他调,似此者尚多。如贺铸之称贺梅子,偶遇品题,便为佳话。张炎生于淳祐八年(1248),宋灭元时已三十有余,犹及见临安全盛之日,所以其词作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倍写其身世盛衰之感,绝非以翦红刻翠为工。至于张炎研究声律,尤得其奥,以之上接姜夔,可谓江东后起之秀。张炎之词,世无完帙流传。此本乃钱中谐所藏,犹明初陶宗仪手书。康熙间,钱塘龚翔麟始为传写付刊。其后,上海曹炳曾又为重刊。旧附乐府指迷一卷,即析出别著于录;其仇远原序、郑思肖原跋及戴元送张炎序,则仍并录,以存其旧。是书有《四库全书》本及《彊村丛书》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出版了吴则虞校辑的 《山中白云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八卷。是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的注释书。书前有明洪武十一年(1378)七月初十日的“圣旨”及宗泐、如玘的《进新注楞伽经序》,书后有翰林学士宋濂的《新撰楞伽经后题》。是奉旨注解三经之一种,完成于明洪武十一年七月,同年即奉旨刊板印行。经注前有“引文”,略述《楞伽经》几种译本及此经大义。以下依经文顺次注解。所录原文称“本”,注文前加“注”字。见载于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