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卿

- 姓名:宋玉卿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宋玉卿。清代人。撰有《戊壬录》。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宋玉卿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小说史
古典文学史著。郭箴一著。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9年5月出版发行。该书是继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又一较早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著作,分上下两册,所收材料更为详尽,论述更加周密、系统。探索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解释中国小说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本书的一大特点。 该书第一章是长篇绪论,分别阐述“小说与社会”、“中国社会的轮廓”、“中国小说的演变”。作者认为,一部优秀的小说史“应阐明在社会发达之各阶段上,小说生产之形式及小说家创作地位,如何依支配底经济组织而变化”,同时也应注意小说的发生、发展、灭亡并不是与其依存的社会的发生、发展、灭亡“步调整齐、息息相合”的。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作者考察了从上古神话直至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前后中国历代社会环境下,小说的发生、兴盛和灭亡过程。正是着眼于小说与它所反映的那个社会的关系,作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最伟大的写实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进而指出,“《金瓶梅》的社会是并不曾僵死的”,“《金瓶梅》的时代是至今还顽强的生存着”。作者大声疾呼:“像这样的堕落的古老的社会,实在不值得再生存下去了;难道便不曾有一个时候的到来,用青年们的红血把那些最龌龊的陈年的积垢,洗涤得干干净净?” 因此这是一部富有理想精神,斗争性鲜明的著作。这种鲜明的倾向性更集中表现在最后一章有关新文学的描述上。作者站在进步作家阵营,提倡“民族的大众的文学”、“国防文学”甚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清虚杂著补阙
《清虚杂著三编》,包括《闻见近录》一卷、《甲申杂记》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皆纪东都旧闻,本各自为书,后王巩曾孙王从谨合三书为一编。《闻见近录》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迄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甲申杂记》所记上起仁宗。迄崇宁三年(甲申年)而止。《随手杂录》所记惟周及南唐、吴越各一条,余皆宋事,止于英宗之初。全书虽皆稍涉神怪,而朝廷大事为多。 王巩出身名门,是宋代名相王旦之孙,活跃于北宋后期,与苏轼兄弟过从甚密。因此所记朝廷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樵谈
一卷。南宋许棐 (生卒年不详)撰。许棐字忱父,海盐(今浙江海盐北)人。嘉熙年间(1237—1240)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千株,自号梅屋。居家之时,究心世道,心有所得,笔录成文,年积月累,以成是书。自序谓 “樵,身也;谈,心也”,因以名书。书中记载许多处世格言,如“耕尧田者有水虑,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无忧无虑,日日丰年。”“闻君子议论,如啜苦茗,森严之后,甘芳溢颊。闻小人谄笑,如嚼糖冰,爽美之后,寒冱凝腹。”“庸匠误器,器可他求。庸妇误衣,衣可别制。庸师误子弟,子弟可复胚乎?”皆寓劝诫之意。书中对世道不平、风俗变坏亦有针砭,如谓“东家富财,车马接踵;西家富德,风雪闭门。”“虎不食虎,人食人;虎不食子,人食子,哀哉”等等。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盐邑志林》、《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商务印书馆《说郛》等丛书本。
归田琐记
清梁章鉅(1775—1849)撰。八卷。章鉅有《浪迹丛谈》已著录。按“归条”自云,作者“于道光壬辰(1832)引疾解组,虽归而实无田,越四年,奉命复出,又七年,复以疾引退”,“侨居浦城, 养疴无事,就近所闻见, 铺叙成书”,仿欧阳修《归田录》名其书。成书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凡百二十七条,十一万五千余字。此集即为他随笔中的一种,是他晚年辞官归田之后,于道光二十三、二十四年(1843—1844)写就。全书共8卷,内容相当驳杂。卷1记述扬州的园林坊巷、草木虫鱼以及医药验方。卷2包括书札、寿序、家传、钱法,并记录一些生活琐事。卷3谈论历史人物、碑帖、书法和典章制度。卷4记载福建省人物和科第情况。卷5专记清代前期人物的琐闻轶事。卷6主要记述师友立身行事,兼及读书论学、诗歌楹联。卷7杂记小说、酒食和谜语等,卷8收录作者晚年的日记等。
体用论
熊十力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 《体用论》是熊十力先生专门为解决宇宙论之体用问题而作的一本书。也是为修正《新唯识论》中的体用观。《体用论》共有四章,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第五章明心有目无文。 第一章明变,主要讲事物由相状上看,只是刹那间生生灭灭,活活跃跃,不断的变化,总是故灭新生。此之谓万物之变迁、流行。此变迁、流行之相,皆是实体变动而成,即为实体之用。正如众沤是海水变动而引起。同时,功用而外,无有实体,离开功用(众沤)我们也得不到实体(大海)。这就是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即用即体。 第二、三章均讲佛法。佛法有大乘双轮,即有、无两字。熊十力先生认为空有两种观,乃是人类智慧发展到最高度,能综合、深观宇宙人生,才有此两种认识。人生殉没于小己的种种私欲之中,如虫作茧自缚,造网自锢。个别的物,至大如天地,终当毁灭。此乃空之悟觉。圣人观有,乃求宇宙人生天然之真际,体验宇宙之全体大用,视天地万物为一己,而无小己之迷执。佛法两章主要讲大乘龙树之学,即空宗。其主旨是一切法相,皆无自性,故空。熊先生自认为自己之学问,初由大乘有宗起,后受大乘空宗,最后归宗易大传的生生不已。面对生灭瞬间变化的世界,吾人只有精进向上,加入这生生创化的世界。 第四章成物专论万物之由来。书中提出一种“集合缘起论”(与“分别缘起论”诸如原子论相对)。认为先有一大势力,圆满无亏,周流无碍,德用无穿,浩然油然,分化而成万物。宇宙全体是生生活跃,所以恒起分化。在此,熊先生强调,心物不许离而为二,心物只是一体之两面;同样,物质与能力不可离而为二。它们皆可归摄于体用不二。 《体用论》标志着熊十力以体用不二为宗旨的形上学宇宙观的最终形成。
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略解
全称《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略解》 。佛典注疏。明崇祯七年(1634)性祇述。二卷。是《佛说目连五百问经》的注释书。主要注释“五篇事品”至“问沙弥品”共十七章。书中另有“岁坐竟忏悔文”与“此九十日中所犯事通威仪”两文。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