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作者: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全书收录十二篇专题论文,按时序与主题编排,涵盖历史人物评述(如诸葛亮、梁武帝)、典章制度分析(如魏晋兵制、三长制)及社会文化考察(如清议、流民)等内容。附录《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零拾》通过器物、习俗展现社会风貌,代前言《我和魏晋南北朝史》及《怎样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包含作者的治学方法。

猜你喜欢的书

生命是什么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和遗传机制的一本专论。于1944年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1948年英文版译出,作为内部发行于1973年出版。全书由6章71节、序言和跋所组成,6万余字。第一章作者着重说明经典物理学和化学同生物学的关系。第二章通过对孟德尔和摩尔根的理论和实验成果的分析,认为基因是遗传物质载体的假说是成立的,第一次提出遗传密码的新概念。第三章,作者借用量子论的量子跃迁来解释突变。认为“突变实际上就是基因分子中量子跃迁所引起的”。并对突变的法则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真正的问题是遗传信息如何被编码,在从一代细胞到另一代细胞的大量传递中如何保持稳定?偶然的变异是如何产生的?第四、五章里,作者修改了德尔布吕克关于基因在世代相传中保存其结构不变的观点。提出基因是由无数较小的异构的单位所组成。由于它们结构上的特殊性质,就可能包含着遗传信息。第六、七章对熵的物理含义和统计学意义进行分析,认为负熵本身是有序的一个量度。认为一个有机体所以稳定在一个相当高的有序水平上,在于它向环境不断地吸取负熵去抵销它在生活中产生的熵的增加,指明产生有序的两种不同的“机制”:“有序来自无序”是“统计学机制”和“有序来自有序”的新机制。他认为通过对生命物质的研究将可能导致新的物理定律的发现。这本书在本世纪40、50年代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七个被绞死的人

《七个被绞死的人》是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的小说集,精选作者不同创作时期的11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名篇《红笑》《七个被绞死的人》《墙》等。 安德烈耶夫的小说杂糅多种艺术风格,笔触深入广袤的社会现实内里,在对人物内心和外部环境的冷峻描写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流动着纤细的诗 意。安德烈耶夫笔下刻画的人物多为社会边缘人和浮世畸零人,故事罕见、离奇;其叙述风格在俄国作家中也独树一帜,呈现为一贯的紧凑、细腻、迷离,笔墨浓重,直指人心。生活的梦魇、人生的荒诞、天性的孤绝,以及纠缠于其思想里的许多该死的问题,促使安德烈耶夫始终探求无意义中的意义。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作者是亚瑟·叔本华。逻辑真理的成立必然存在一个先验的、在它之前的真理,这是充足理由律的表现形式的第二个形式。叔本华将引导至真理的途径分为逻辑的,经验的,超验的,超逻辑的。这四种理由和根据证明真理本身的同时也表现了充足理由律。人的行为动机被叔本华认为是充足理由律第四种形式。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行为必有其动机上的原因,并从动机上得到解释。事实上这一看法引出了他的另一部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也奠定了它的伦理学说。

曹子建集

诗文集。三国时魏曹植(192—232)撰。十卷。植字子建,曹操三子,封为陈王,谥日思,世称陈思王,谯(今安徽亳县)人。为汉建安时著名诗人。曹植诗文集,隋唐时传本有三十卷、二十卷本,其说不一,《文献通考》著录十卷,非隋唐旧本。是书后有“嘉定六年癸酉”(1213)字,断为南宋时刻本。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共二百一十篇。残篇断句,错出其间,植以诗歌成就显著,多为五言。有影宋大字本和明活字本。别有明舒贞刻十卷本,薛应旂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均名《陈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诠评》10卷,附逸文一卷,搜集较为完备,有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叶菊生校订本。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康熙续修丹徒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康熙22年(1682)刻本,抄本。当时朝廷令各府州县未有成志者需修辑上报,天钟来任后即聘洁,世英任其事,洁、世英遂以康熙《镇江府志》之有关丹徒者为据,增以康熙13年至22年间史事,于两个月内编成此志。凡10卷首一卷。卷首为姓氏录、图。正文凡10志。卷1方舆志:沿革、星野、疆域、形胜(江防、海防附)、山水、土风;卷2建置志:城池、学校、公署、水利、津梁、坊表;卷3赋役志:户口、田赋、芦政、徭役、漕挽、驿传、盐课、恤政;卷4典礼志:仪制、坛蝉、祠祭;卷5物产志;卷6职官志:宰贰、师儒;卷7选举志:封建、举辟、进士、乡举、贡士(例监附)、武科、恩封、录荫;卷8人物志:国系、名宦、名臣、儒林、孝义、隐逸、列女、释道、方技;卷9艺文志;卷10杂记志:古迹、祠庙、宫室、陵墓、碑碣、寺观、灾祥、轶事。前无序,后无跋。记事止于康熙22年。资料翔实,文笔简炼。不足之处是有些类目设置不尽合理。立目繁琐,而且分类标准不一,且交叉重复。又因仓促成书,词义失当之处也颇多。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系医方书。15卷。本书是南宋时人(约12世纪初)将沈括的《良方》(又名《得效方》、《沈氏良方》、《沈存中良方》)10卷,与苏轼的《苏学士方》(又名《医药杂说》,卷数不详)二书合编而成。但15卷本(见《通志》)早佚,南宋时又有10卷本(见《书录解题》)传世,内容以收罗各种医疗验方为主,间杂以医话、随笔等资料。其中卷1有脉说、苍耳说、记菊等38论,及唐·崔知悌的《灸二十二种骨蒸法》佚文;卷2论风病,治风气四神丹等18则方论;卷3论圣散子方等16则方论;卷4为服茯苓说等25则方论;卷5为与翟东玉求地黄等18则方论;卷6为问养生等20则方论;卷7为治眼齿等10则方论;卷8为治水气肿法等19则方论;卷9为治疮疡久不合等34则方论;卷10为治妇人产乳百疾泽兰散等29则方论,并附引多种笔记小说家言,其中不少方论均经原作者耳闻目睹后所辑,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本书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明·嘉靖刊本,此后又有18世纪程永培校刊的《六醴斋医书》(丛书)本,题名:《苏沈内翰良方》及1782年的《四库全书》辑本(共8卷)等。近人胡道静曾将该书中的苏、沈两家所记内容区别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