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四库本]
作者:袁枢
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袁枢撰。宋朝之前,中国史书不外两种,即编年、纪传二体。前者以年为纪,后者以人为主。虽各有所长,但都不善记事,“或一事而隔阅数卷”;“或一事而复见数篇”。袁枢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但苦其浩博。有时一事延续数年,如果想要知其全貌,便要翻阅数卷。为解决这个困难,便以事件为中心,把分散的史料集中起来,按照《通鉴》原来年次,抄上原文和司马光的论,并起一题目,共编纂239个条目,另有附录66事,附在各条目之后,以类编纂,辑成一书。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记载1360余年的史事。由于每事一篇,起迄了然,故称“纪事本末”。全书共42卷。所记305件大小事情,绝大部份是政治、军事事件。涉及经济方面的,只有唐朝两条。一是奸臣聚敛,一是两税之弊。作者开始编撰时间不详,书成约在乾道九年(1173)。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上孝宗。孝宗阅后大为赞赏:“治道尽在是矣”。诏令严州摹印10部(作者时任严州教授),此书因而得以迅速流传。从史料价值方面看,本书内容全部录自《资治道鉴》,没有作者一句话。所收集的也是材料集中的题目,零碎材料,也还要查阅《通鉴》原本,因此其使用价值就受到一定限制。但从史籍的编纂方法来说,却是开创了一种新体裁。另外阅读方便,故事性强,也吸引了不
章节列表
升序↑- 御制题宋版通鉴纪事本末
- 御制通鉴纪事本末题辞
- 提要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五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五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六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六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中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九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九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二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二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三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三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四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四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六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六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七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七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八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八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一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三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三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中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七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八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中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中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中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下
-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三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三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上
-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四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六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六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中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八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八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九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中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一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一下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二上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二下
袁枢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阿吽
向田邦子仅有的长篇小说,对人心本质的洞彻之作。阿吽(音hōng)是神社前的一对狛犬石像,张嘴的是阿,闭嘴的是吽,“阿吽”意味着呼吸相连的至交情谊。门仓修造长相俊美,走在街上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回头看他;水田仙吉则恰好相反,是个平凡无奇的中年男子。天差地别的两人,感情如神社前的石雕神兽狛犬“阿”和“吽”般亲密。暗地里,门仓却对仙吉的妻子多美默默抱有情愫,多美也对英俊的门仓动了情。直至战争爆发前夕,隐秘的帘幕几乎要冲破禁锢、被一一掀开……
砂之器
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1960年到1961年期间在《读卖新闻》上连载,讲述身陷谜案的两位刑警的执着,以及为守住秘密而不惜杀人的凶手的命运 。凌晨四点八分,京滨—东北线首班电车即将由蒲田站发车,在发车前最后检查时,却在第七节车厢轮下发现了一具老人的尸体。警方解剖认定,死者在三四个小时前,先喝了混有催眠剂的酒,而后被人扼杀,继而被钝器击打面部,容貌尽毁……老人是谁?他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凶手是什么人?在负责此案的今西警官追查真凶的过程中,一个个重要相关人却接二连三地自然死亡。是巧合,还是神秘的杀人手法?曲折离奇的情节,在谜底揭开的时刻,却忽然显得沉重起来。
闻过斋集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将王偁托付给吴海,自刎而死。据徐起序,本集曾由胡伯宁首次刊行于福建。卷1—2为叙,卷3—4为记,卷5为墓志铭、行状,卷6为书、哀辞、传,卷7为箴、铭、题跋、赞,卷8为杂著、祭文。卷末有明建文三年王偁跋。吴海的文章典雅流畅,徐起《序》称:“叙事严整,议论正大,雄健宏奥,离合变化,一归于理。”吴海平生虚怀若谷,以闻过斋作为自己书斋之名,所以当门人王偁编其文集时,就名为《闻过斋集》。吴海是王翰的挚友,他为王翰写下《友石山人墓志铭》、《王山人哀辞》、《友石山人真赞》等多篇文章,并一一编入《闻过斋集》,这些文章不但写得真挚感人,也是有关诗人王翰生平的重要资料。
金丹赋
金丹赋,原题「大道弟子马莅昭注」。此人似为唐末五代道教信徒。一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卷首有马莅昭序文,自称偶遇《金丹赋》,不知谁所著,为之注解,而成此篇。按本篇所注《金丹赋》,内容与《陶真人内丹赋》大致相同,但文句较《内丹赋》多出近一倍,文字亦颇有出入,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马氏注解较为明白,主要引证《金碧经》、《参同契》、《太易志》,《日月混元经》等丹书,以外丹法解赋。其丹法以朱砂、水银为主要药材,炼制须法则二仪,取象八卦。以坎离二卦,真阴真阳之气为丹本,夺天地阴阳运行造化之机,成神丹自然之道。又谓炼丹鼎器须法人脑宫之像,心为丹之枢纽,守三归一,专心无二,蕴妙而虚,则玄功生焉。此说又似为内丹。
民国官场现形记
近代笔记小说集。宣南史隐著。中国第一书局(上海)1922年9月初版铅印本,平装1册。全书分为上、下2编,上编22篇,下编18篇,共计40篇,每篇插图1幅。其内容皆写民国初年政客、军阀的佚事及笑话,或一人一事,或一人数事,或数人一事。所写人物有袁世凯、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张勋、赵秉钧、冯玉祥等。全书以揭露为主,诸如机诈权变、勾心斗角、拍马钻营、昏庸虐民、中饱私囊、吃喝嫖赌等,陆离光怪,无奇不有,故名《民国官场现形记》。
华严经疏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