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四库本]

作者: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四库本]

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袁枢撰。宋朝之前,中国史书不外两种,即编年、纪传二体。前者以年为纪,后者以人为主。虽各有所长,但都不善记事,“或一事而隔阅数卷”;“或一事而复见数篇”。袁枢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但苦其浩博。有时一事延续数年,如果想要知其全貌,便要翻阅数卷。为解决这个困难,便以事件为中心,把分散的史料集中起来,按照《通鉴》原来年次,抄上原文和司马光的论,并起一题目,共编纂239个条目,另有附录66事,附在各条目之后,以类编纂,辑成一书。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记载1360余年的史事。由于每事一篇,起迄了然,故称“纪事本末”。全书共42卷。所记305件大小事情,绝大部份是政治、军事事件。涉及经济方面的,只有唐朝两条。一是奸臣聚敛,一是两税之弊。作者开始编撰时间不详,书成约在乾道九年(1173)。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上孝宗。孝宗阅后大为赞赏:“治道尽在是矣”。诏令严州摹印10部(作者时任严州教授),此书因而得以迅速流传。从史料价值方面看,本书内容全部录自《资治道鉴》,没有作者一句话。所收集的也是材料集中的题目,零碎材料,也还要查阅《通鉴》原本,因此其使用价值就受到一定限制。但从史籍的编纂方法来说,却是开创了一种新体裁。另外阅读方便,故事性强,也吸引了不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王子安集

王子安集

十六卷。唐王勃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 (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平台钞略》十篇。因戏作 《檄英王鸡文》,震怒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又因逐杀曹达,被判死刑,改元大赦后,上元二年(675)随父南下赴任,至洪州撰写传世名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次年渡海,落水而卒。著有《王勃集》、《王勃文集》、《王子安集佚文》等。据杨炯《王子安集序》称“君平生属文,岁时不倦,缀其存者,才数百篇”,“分为二十卷,具诸篇目。”但 《唐书·文苑传》称 “其有文集三十卷”。《崇文总目》亦作三十卷。《郡斋读书志》又作二十卷,记载不一。至明代时,宋元旧本已亡。明嘉靖时,永嘉张逊业刊 《王勃集》,仅有诗赋二卷。明崇祯中,张燮以张逊业刊本为底本,又辑《文苑英华》诸书,编为十六卷,即是此本。其中诗赋三卷,文十三卷,并附录两《唐书》中本传,及遗事、集评、纠缪、补遗等。此书虽是别本,但较为完善。《四部丛刊》亦据此本影印。王勃之诗以五言近体为多,有诗九百零七首。五律名篇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绝如《山中》亦为骨力不凡之作。其文为四杰之冠,虽均为骈体,然气势壮大,流畅自然。清人蒋清翊又著有《王勃全集笺注》二十卷,光绪九年(1833)由蒋氏双唐碑馆刊行。近人罗振玉辑有《王子安集佚文》一册,包括佚文、附录、校记等行于世。今人聂文郁参校各本选录诗五十八首,写成《王勃诗解》,1980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荣进集

荣进集

明代诗文别集。吴伯宗著。吴伯宗为洪武二十四年(1391)状元。据《明史·艺文志》记载,吴伯宗有集24卷,内含《南宫》、《使交》、《成均》、《玉堂》4种,今皆未见。《四库全书》收其集,为4卷,似据某抄本为底本。四库馆臣介绍此集情况说:“此本中有《奉使安南》、《国学释奠》、《玉堂燕坐》诸诗,疑原集散佚,后人掇拾残剩,合为此编也。一卷冠以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小传一篇,次为乡试、会试、御试卷。二卷、三卷皆诗,而附以赋及诗补遗。四卷为杂文。目录首列序文,而卷首无之,盖传写佚脱。”另存有万历间刻本。原题:“明开科第一状元吴伯宗著,族裔孙吴兆璧辑,后学傅文兆校,金陵后学周文华梓。”此刻本为3卷。前有嘉靖二十三年(1544)黄直序。《四库全书》馆臣认为,其“诗文皆雍容典雅,有开国之规模,明一代台阁之体,胚胎于此。”另外,其集第3卷有《上问安南事》五言诗,与诸选本所载日本使臣嗐嘿嘛哈《答明太祖诏问日本风俗》诗,仅字句小异,很可能是吴伯宗后人误入其集中。

女范编

女范编

明代黄尚文辑。全书共四卷,选自周武王之母太姒至明代邹元标之妻共一百二十位典型女性人物的闺范女道事迹。内容又分为:圣后、母仪、孝女、贤女、辩女、文女、贞女等类,其中版画出自徽派刻工黄应瑞、黄应泰之手。此明万历三十年吴从善督刊本。此书又称《古今女范》,为明代教化类书籍木刻版画代表作之一。其内容宣扬闺范、女道,核心内涵是三从四德,应是上层社会女子接受教育的规范教材。

四诊集成

四诊集成

8卷。清·吕绍元撰于1835年。吕绍元,字玉峰,洙溪人。生平未详,大约生活于19世纪。吕氏是清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志行笃诚,识力周到,医术精谌,有“治疾应如桴鼓”之誉。本书为四诊综论之作。作者有感于生死事大,医学之关尤甚,“施治一差,人鬼立判”,指出为医者“欲寡其过,必先勉其学,实学或不易至,实心自无可忘。有志于斯者,其惟读书乎?然而书籍汗牛充栋,在前人语焉必详,在后人择焉宜精,苟非深造自得,曷由心心相印”?“历考自古诊视,首重望、闻、问、切,诚以四者相须,必内外合参,心目交至,使病无遁情,然后处方施治,投剂得中,轻重缓急,不失锱铢方寸,其与古人之心庶几不期合而自合矣”。因而以林慎庵、吴仪洛《四诊须详》为张本,更采集《内经》、《难经》及历代医家有关四诊的论述充实补订,编为一书。是书所辑皆先贤名论,并能融会经旨,贯穿百家,不失为四诊集成之作。尤其书中所论脉学内容,详明广博,不乏新见。其书凡例称:“脉学,轩岐、仲景而后,代有哲人,自《脉诀》行而《脉经》晦,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辨者纷纭,愈论愈繁,后人欲便于诵习,编为歌括,则又只泥迹象之求,而不能详悉精微之义。是编忘其固陋,彻底掀翻,先以诸前哲论脉原委、体用及历来经传诊治诸说,逐一拈出,后将二十八脉迹象反复详明,阐微发隐,而复汇其旨趣,归于一贯。”本书后经陈经国、张厚成参校整理,并附续《审证》、《方论》二种,使其更加完备而切于实用。但由于本书只刻印过一次,流传不广,故其影响并不很大。现存只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双遂堂刻本一种。

圆觉经直解

圆觉经直解

圆觉经直解,二卷,明德清解并跋,有宗密略疏序,程梦旸后序。

斌雅禅师语录

斌雅禅师语录

清鉴说,海岳记录。二卷。卷前有序。卷上收住浙川县山/乍山/各山法海寺语录、住临潼交口龙华寺语录、住渭南灵台寺语录、住西安封村寺语录、住宁夏海宝禅寺语录,卷下收汉中西乡洪崖寺语录、住山西阳城开明寺语录、偈颂,杂著。《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