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作者:徐松
中国宋代制度史。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有缪荃孙、屠寄整理之广雅书局稿本、刘富曾整理之嘉业堂清本、北京图书馆于1935年据徐辑原稿影印的线装本和1957年中华书局缩印的精装本等。徐松(1781—1848),字星伯,中国清代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中书、礼部郎中、陕西榆林府知府等职。除辑编有《宋会要》、《宋三司条例考》、《宋元马政考》等史籍外,还有《新疆志略》、《新斠注地理志集释》、《唐登科记考》等著作。宋代修撰的会要,前后成书11种,达3000余卷,但大都散佚,惟赖本书保存最多。本书厘分为200册共376卷,约800余万言。内容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大门类,每大类之下分列若干细目,按年月排比史料,较详实地记述了宋代政治、经济、军政、文化等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社会史事。其中以礼类、职官类、食货类篇幅最多。记事详瞻、生动和具体,有些内容为他书记载简略或不详,有些则仅见于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是研究宋史最基本的文献之一。但由于本书是宋会要残余部分的辑编,今流行辑本又未作细致的整理,以致书中文字脱漏、残昏、羼混、
章节列表
升序↑- 帝系一
- 帝系二
- 帝系三
- 帝系四
- 帝系五
- 帝系六
- 帝系七
- 帝系八
- 帝系九
- 帝系一○
- 帝系一一
- 后妃一
- 后妃二
- 后妃三
- 崇儒一
- 崇儒二
- 崇儒三
- 崇儒四
- 崇儒五
- 崇儒六
- 崇儒七
- 道释一
- 道释二
- 礼一
- 礼二
- 礼三
- 礼四
- 礼五
- 礼六
- 礼七
- 礼八
- 礼九
- 礼一○
- 礼一一
- 又礼一一
- 礼一二
- 礼一三
- 礼一四
- 礼一五
- 礼一六
- 礼一七
- 礼一八
- 礼一九
- 礼二○
- 礼二一
- 礼二二
- 礼二三
- 礼二四
- 礼二五
- 礼二六
- 礼二七
- 礼二八
- 礼二九
- 礼三○
- 礼三一
- 礼三二
- 礼三三
- 礼三四
- 礼三五
- 礼三六
- 礼三七
- 礼三八
- 礼三九
- 礼四○
- 礼四一
- 礼四二
- 礼四三
- 礼四四
- 礼四五
- 礼四六
- 礼四七
- 礼四八
- 礼四九
- 礼五○
- 礼五一
- 礼五二
- 礼五三
- 礼五四
- 礼五五
- 礼五六
- 礼五七
- 礼五八
- 礼五九
- 礼六○
- 礼六一
- 礼六二
- 乐一
- 乐二
- 乐三
- 乐四
- 乐五
- 乐六
- 乐七
- 乐八
- 瑞异一
- 瑞异二
- 瑞异三
- 方域一
- 方域二
- 方域三
- 方域四
- 方域五
- 方域六
- 方域七
- 方域八
- 方域九
- 方域一○
- 方域一一
- 方域一二
- 方域一三
- 方域一四
- 方域一五
- 方域一六
- 方域一七
- 方域一八
- 方域一九
- 方域二○
- 方域二一
- 蕃夷一
- 蕃夷二
- 蕃夷三
- 蕃夷四
- 蕃夷五
- 蕃夷六
- 蕃夷七
- 兵一
- 兵二
- 兵三
- 兵四
- 兵五
- 兵六
- 兵七
- 兵八
- 兵九
- 兵一○
- 兵一一
- 兵一二
- 兵一三
- 兵一四
- 兵一五
- 兵一七
- 兵一八
- 兵一九
- 兵二○
- 兵二一
- 兵二二
- 兵二三
- 兵二四
- 兵二五
- 兵二六
- 兵二七
- 兵二八
- 食货一
- 食货二
- 食货三
- 食货四
- 食货五
- 食货六
- 食货七
- 食货八
- 食货九
- 食货一○
- 食货一一
- 食货一二
- 食货一三
- 食货一四
- 食货一五
- 食货一六
- 食货一七
- 食货一八
- 食货一九
- 食货二○
- 食货二一
- 食货二二
- 食货二三
- 食货二四
- 食货二五
- 食货二六
- 食货二七
- 食货二八
- 食货二九
- 食货三○
- 食货三一
- 食货三二
- 食货三四
- 食货三五
- 食货三六
- 食货三七
- 食货三八
- 食货三九
- 食货四○
- 食货四一
- 食货四二
- 食货四三
- 食货四四
- 食货四五
- 食货四六
- 食货四七
- 食货四八
- 食货四九
- 食货五○
- 食货五一
- 食货五二
- 食货五三
- 食货五四
- 食货五五
- 食货五六
- 食货五七
- 食货五八
- 食货五九
- 食货六○
- 食货六一
- 食货六二
- 食货六三
- 食货六四
- 食货六五
- 食货六六
- 食货六七
- 食货六八
- 食货六九
- 刑法一
- 刑法二
- 刑法三
- 刑法四
- 刑法五
- 刑法六
- 刑法七
- 刑法八
- 选举一
- 选举二
- 选举三
- 选举四
- 选举五
- 选举六
- 选举七
- 选举八
- 选举九
- 选举一○
- 选举一一
- 选举一二
- 选举一三
- 选举一四
- 选举一五
- 选举一六
- 选举一七
- 选举一八
- 选举一九
- 选举二○
- 选举二一
- 选举二二
- 选举二三
- 选举二四
- 选举二五
- 选举二六
- 选举二七
- 选举二八
- 选举二九
- 选举三○
- 选举三一
- 选举三二
- 选举三三
- 选举三四
- 仪制一
- 仪制二
- 仪制三
- 仪制四
- 仪制五
- 仪制六
- 仪制七
- 仪制八
- 仪制九
- 仪制一○
- 仪制一一
- 仪制一二
- 仪制一三
- 舆服一
- 舆服二
- 舆服三
- 舆服四
- 舆服五
- 舆服六
- 运历一
- 运历二
- 职官一
- 职官二
- 职官三
- 职官四
- 职官五
- 职官六
- 职官七
- 职官八
- 职官九
- 职官一○
- 职官一一
- 职官一二
- 职官一三
- 职官一四
- 职官一五
- 职官一六
- 职官一七
- 职官一八
- 职官一九
- 职官二○
- 职官二一
- 职官二二
- 职官二三
- 职官二四
- 职官二五
- 职官二六
- 职官二七
- 职官二八
- 职官二九
- 职官三○
- 职官三一
- 职官三二
- 职官三三
- 职官三四
- 职官三五
- 职官三六
- 职官三七
- 职官三八
- 职官三九
- 职官四○
- 职官四一
- 职官四三
- 职官四四
- 职官四五
- 职官 四六
- 职官四七
- 职官四八
- 职官四九
- 职官五○
- 职官五一
- 职官五二
- 职官五三
- 职官五四
- 职官六五
- 职官六六
- 职官六七
- 职官六八
- 职官六九
- 职官七○
- 职官七一
- 职官七二
- 职官七三
- 职官七四
- 职官七五
- 职官七六
- 职官七七
- 职官七八
- 职官七九
徐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妖怪博士
本书讲述了以小五郎的少年助手小林为团长的少年侦探团团员中先是相川泰二被人催眠回来偷走了父亲的机密文件,此后又有几名团员相继失踪等许多怪事,小五郎为此展开了艰难而危险的调查的故事。
大理行记
地理杂志。元郭松年撰。一卷。郭氏曾巡行云南,故纂是编。约于至元十七年(1280)至二十年成书,一千五百余字。首载途程,自中庆至大理,而经府州县;次载其山川、风俗、物产、历史沿革、古迹社会生活等。以记大理蒙、郑、赵、杨、段五姓及点苍山为详。是编记段氏,距其亡仅三十年,可补段氏史料之不足。记述大诏立德化碑,蜀人郑回制文,有重要史料价值。对大理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及与汉族关系,叙述虽简略,然史实颇确切。是研究云南史志重要参考资料。有《一瓻笔存》本, 《晋斋丛书》书, 《名山胜概记》本。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 (1984年中华书局)可供参考。
宛署杂记
城镇志。明沈榜辑。二十卷。沈榜字子登,江南临湘(今属湖南)人。万历举人,屡官知县。沈氏知宛平时,摘抄实录、档册、塘报,约当万历二十年(1592)成书, 约三十万字。正文按日、月、光、天、德、 山、 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言、书等二十字序排卷,计有圣谕、县始、分土、职官、山川、街道、地亩、人丁、宫庄、马政、税契、民风等三十目,目下又分山、水、古迹、内府、杂费等项。冠序二,附《燕说》。
重修广韵
该书共有5卷,系宋代陈彭年、丘雍等奉敕所编。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增广《切韵》,收字26194个,分为206韵。 书中所收入的字,都是先释其义,后用反切注音,并将许多同音字排列在一字的头下,或注明异读。本字下附有异体字。引证内容不仅出自经史子集,还兼采小说、杂记等。是研究中古音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古代文字训诂的重要资料。对了解宋以前州郡沿革,姓氏源流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沈兼士按部首笔划编成《广韵声系》,为查检、辨韵之指南。《右逸丛书》收入《重修广韵》详略注本两种。
鸡肋
余嗜书如简中之蠧鱼,读书如瀛莫之谩画。性根弗灵,无强记能,寘一编于几砚间,随笔録之,久而成卷,以类抄聚,其可去者十一,亦有可观者焉,别为一卷,名曰鸡肋。古汴赵崇绚元素云
评诗格
诗格著作。旧题唐李峤撰。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官至中书令。李峤一生,前与王勃、杨炯相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殁,遂独为文章耆老,为学者取法。《评诗格》一卷,最早著录于《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陈振孙云:“峤在昌龄之前,而引昌龄《诗格》八病,亦未然也。”伪托之迹显然。就现存内容而言,其与《文镜秘府论》所引崔融《唐朝新定诗体》颇多相同,如“九对”、“十体”者,均为两见。崔书又有“六犯”者,为今本《评诗格》所无;而陈氏所云其引及王昌龄《诗格》者,亦不见于今本《评诗格》。由此可知,此书乃后人杂抄崔融等人《诗格》而成,因李峤文名颇盛,而崔氏等人先已下世,故托名于峤。此书内容亦早有散佚,有《吟窗杂录》、《诗法统宗》、《诗学指南》本。今人整理者有《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