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作者:徐松
中国宋代制度史。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有缪荃孙、屠寄整理之广雅书局稿本、刘富曾整理之嘉业堂清本、北京图书馆于1935年据徐辑原稿影印的线装本和1957年中华书局缩印的精装本等。徐松(1781—1848),字星伯,中国清代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内阁中书、礼部郎中、陕西榆林府知府等职。除辑编有《宋会要》、《宋三司条例考》、《宋元马政考》等史籍外,还有《新疆志略》、《新斠注地理志集释》、《唐登科记考》等著作。宋代修撰的会要,前后成书11种,达3000余卷,但大都散佚,惟赖本书保存最多。本书厘分为200册共376卷,约800余万言。内容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大门类,每大类之下分列若干细目,按年月排比史料,较详实地记述了宋代政治、经济、军政、文化等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社会史事。其中以礼类、职官类、食货类篇幅最多。记事详瞻、生动和具体,有些内容为他书记载简略或不详,有些则仅见于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是研究宋史最基本的文献之一。但由于本书是宋会要残余部分的辑编,今流行辑本又未作细致的整理,以致书中文字脱漏、残昏、羼混、
章节列表
升序↑- 帝系一
- 帝系二
- 帝系三
- 帝系四
- 帝系五
- 帝系六
- 帝系七
- 帝系八
- 帝系九
- 帝系一○
- 帝系一一
- 后妃一
- 后妃二
- 后妃三
- 崇儒一
- 崇儒二
- 崇儒三
- 崇儒四
- 崇儒五
- 崇儒六
- 崇儒七
- 道释一
- 道释二
- 礼一
- 礼二
- 礼三
- 礼四
- 礼五
- 礼六
- 礼七
- 礼八
- 礼九
- 礼一○
- 礼一一
- 又礼一一
- 礼一二
- 礼一三
- 礼一四
- 礼一五
- 礼一六
- 礼一七
- 礼一八
- 礼一九
- 礼二○
- 礼二一
- 礼二二
- 礼二三
- 礼二四
- 礼二五
- 礼二六
- 礼二七
- 礼二八
- 礼二九
- 礼三○
- 礼三一
- 礼三二
- 礼三三
- 礼三四
- 礼三五
- 礼三六
- 礼三七
- 礼三八
- 礼三九
- 礼四○
- 礼四一
- 礼四二
- 礼四三
- 礼四四
- 礼四五
- 礼四六
- 礼四七
- 礼四八
- 礼四九
- 礼五○
- 礼五一
- 礼五二
- 礼五三
- 礼五四
- 礼五五
- 礼五六
- 礼五七
- 礼五八
- 礼五九
- 礼六○
- 礼六一
- 礼六二
- 乐一
- 乐二
- 乐三
- 乐四
- 乐五
- 乐六
- 乐七
- 乐八
- 瑞异一
- 瑞异二
- 瑞异三
- 方域一
- 方域二
- 方域三
- 方域四
- 方域五
- 方域六
- 方域七
- 方域八
- 方域九
- 方域一○
- 方域一一
- 方域一二
- 方域一三
- 方域一四
- 方域一五
- 方域一六
- 方域一七
- 方域一八
- 方域一九
- 方域二○
- 方域二一
- 蕃夷一
- 蕃夷二
- 蕃夷三
- 蕃夷四
- 蕃夷五
- 蕃夷六
- 蕃夷七
- 兵一
- 兵二
- 兵三
- 兵四
- 兵五
- 兵六
- 兵七
- 兵八
- 兵九
- 兵一○
- 兵一一
- 兵一二
- 兵一三
- 兵一四
- 兵一五
- 兵一七
- 兵一八
- 兵一九
- 兵二○
- 兵二一
- 兵二二
- 兵二三
- 兵二四
- 兵二五
- 兵二六
- 兵二七
- 兵二八
- 食货一
- 食货二
- 食货三
- 食货四
- 食货五
- 食货六
- 食货七
- 食货八
- 食货九
- 食货一○
- 食货一一
- 食货一二
- 食货一三
- 食货一四
- 食货一五
- 食货一六
- 食货一七
- 食货一八
- 食货一九
- 食货二○
- 食货二一
- 食货二二
- 食货二三
- 食货二四
- 食货二五
- 食货二六
- 食货二七
- 食货二八
- 食货二九
- 食货三○
- 食货三一
- 食货三二
- 食货三四
- 食货三五
- 食货三六
- 食货三七
- 食货三八
- 食货三九
- 食货四○
- 食货四一
- 食货四二
- 食货四三
- 食货四四
- 食货四五
- 食货四六
- 食货四七
- 食货四八
- 食货四九
- 食货五○
- 食货五一
- 食货五二
- 食货五三
- 食货五四
- 食货五五
- 食货五六
- 食货五七
- 食货五八
- 食货五九
- 食货六○
- 食货六一
- 食货六二
- 食货六三
- 食货六四
- 食货六五
- 食货六六
- 食货六七
- 食货六八
- 食货六九
- 刑法一
- 刑法二
- 刑法三
- 刑法四
- 刑法五
- 刑法六
- 刑法七
- 刑法八
- 选举一
- 选举二
- 选举三
- 选举四
- 选举五
- 选举六
- 选举七
- 选举八
- 选举九
- 选举一○
- 选举一一
- 选举一二
- 选举一三
- 选举一四
- 选举一五
- 选举一六
- 选举一七
- 选举一八
- 选举一九
- 选举二○
- 选举二一
- 选举二二
- 选举二三
- 选举二四
- 选举二五
- 选举二六
- 选举二七
- 选举二八
- 选举二九
- 选举三○
- 选举三一
- 选举三二
- 选举三三
- 选举三四
- 仪制一
- 仪制二
- 仪制三
- 仪制四
- 仪制五
- 仪制六
- 仪制七
- 仪制八
- 仪制九
- 仪制一○
- 仪制一一
- 仪制一二
- 仪制一三
- 舆服一
- 舆服二
- 舆服三
- 舆服四
- 舆服五
- 舆服六
- 运历一
- 运历二
- 职官一
- 职官二
- 职官三
- 职官四
- 职官五
- 职官六
- 职官七
- 职官八
- 职官九
- 职官一○
- 职官一一
- 职官一二
- 职官一三
- 职官一四
- 职官一五
- 职官一六
- 职官一七
- 职官一八
- 职官一九
- 职官二○
- 职官二一
- 职官二二
- 职官二三
- 职官二四
- 职官二五
- 职官二六
- 职官二七
- 职官二八
- 职官二九
- 职官三○
- 职官三一
- 职官三二
- 职官三三
- 职官三四
- 职官三五
- 职官三六
- 职官三七
- 职官三八
- 职官三九
- 职官四○
- 职官四一
- 职官四三
- 职官四四
- 职官四五
- 职官 四六
- 职官四七
- 职官四八
- 职官四九
- 职官五○
- 职官五一
- 职官五二
- 职官五三
- 职官五四
- 职官六五
- 职官六六
- 职官六七
- 职官六八
- 职官六九
- 职官七○
- 职官七一
- 职官七二
- 职官七三
- 职官七四
- 职官七五
- 职官七六
- 职官七七
- 职官七八
- 职官七九
徐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歌德与贝多芬
作者是(法)罗曼·罗兰,译者是梁宗岱。本书包含四篇文章。第一篇也就是最长的曾在《欧罗巴》杂志上发表。作者已把它增订过。其余三篇也是属于同一题材的,不过从另外几个观点研究。歌德的问题是那么浩大,而且,在他死后百年,依旧那么动荡(因为这个人的生命箭的特征是一经射出之后它永不停止,永远追逐着那逃避它的目标)——作者觉得对于这几篇独立的研究保持它们那活动的弹性比较符合真理,这是作者唯一可以把它们接近那伟大模型的不可企及的可塑性的希望。
火莲经
火莲经(又名淮南王王行火莲经),一卷,汉 刘安 撰。见存《藏》外外丹书集成。
重阳教化集
马丹阳门人朱抱一编。三卷。收录初化马丹阳时与马唱和之诗、词、曲二百余首,外《三洲五会化缘榜》一篇。前后有营丘府学正国师尹、宁海州学正范怿、宁海州学录赵抗、宁海州乡贡进士刘孝友、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刘愚之、登州黄山王滋序文六篇,皆撰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年)。序谓王、马唱和诗词初由门人辑为 《下手迟集》、《分梨十化集》、《好离乡集》,三集共三百余篇,刊行于陕西。丹阳冠裳巨族,富甲宁海,重阳分梨十化并为诗歌以教之,丹阳遂因其教化而入道,故名。上集曰教化下手迟,次曰分梨十化;下集曰好离乡。此集专收劝世人入教之作,计百余首,约八千字。其中以收马钰入教诗作居多,颇具道教史料价值。
云仙杂记
十卷。旧题唐冯贽撰。冯贽,不知何许人。此书 《新唐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均不载。《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始载之,作《云仙散录》。《四库全书总目》考二者为一书。关于作者,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洪迈《容斋随笔》、赵与时 《宾退录》均认为无冯贽此人。《四库全书总目》据张邦基《墨庄漫录》定为王铚伪作,亦尚无定论。余嘉锡《四库辨证提要》从书中年号先后颠倒,题唐人撰而引宋人书等事,考此书为后人伪作无疑。卷数为后分,书名也是后人所改。其书杂载古今逸事,记事造语颇工,多为词赋家所引用。其书最早版本为明隆庆五年叶氏菉竹堂刊本,后又有稽古堂丛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续编影明本、《啸园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均十卷。又有《唐宋丛书》本九卷,《艺海珠尘》本、广四十家小说本、《龙威秘书》本、《说库》本、光绪三十年南陵徐氏摹宋刻本均一卷。
霓裳续谱
俗曲总集。清王廷绍编。八卷。卷一收《西调》七十九曲,卷二收《西调》七十七曲,卷三收《西调》五十八曲,卷四收杂曲一百四十三曲,卷五收杂曲二十八曲,卷六收杂曲八十六曲,卷七收杂曲六十八曲,卷八收杂曲八十二曲。所收曲调有《西调》、《南叠落》、《一江风》、《寄生草》、《黄沥调》、《剪靛花》、《岔曲》、《银纽丝》、《粉红莲》、《叠落金钱》、《马头调》、《扬州歌》、《玉沟调》、《北河调》、《隶津调》、《重重续》、《倒搬桨》、《劈破玉》、《打枣竿》、《秧歌》、《莲花落》、《弹黄调》、《盘香调》、《边关调》、《两句半》、《倒番调》、《秦吹腔花柳歌》等约三十种。附《万寿庆典》联曲体曲词二十一曲。内容、题材广泛,有据戏曲改编的故事,有情歌,有描写民风民俗之作。内《岔曲》已分《平岔》、《起字岔》、《慢岔》、《西岔》、《数岔》等名目。有乾隆六十年(1795)王廷绍序,谓此书曲词系据三和堂曲师颜自德所习唱而觅人抄写之本,由王氏编订而成。另有盛安序。有乾隆六十年集贤堂初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线装排印本,收入《明清民歌时调丛书》行世,前有1959年赵景深序。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重印,与《挂枝儿》、《山歌》、《夹竹桃》、《白雪遗音》合订为《明清民歌时调集》。
中山世谱
琉球国官修史书。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由摄政尚弘才,法司向世俊、马廷器、毛典相,总理司谱官尚弘德、向和礼(1652—1717)、传崇道,校正官蔡铎(1644—1724)等当官,对《琉球国中山世鉴》进行汉译、改订,但於1701年即中止。1724年,由国相尚彻,法司马献图、尚和声、毛承诏,总宗正尚盛、尚文明、毛光弼,纂修司蔡温(1682—1761)等当官,又重订之,於翌年完成。现存的《世谱》本卷有14卷(主要是收有关中国的事项)、附卷7卷(主要是收录有关萨摩藩的事项),其中蔡温改订的只到本卷九卷为止,其後是由史官继续修订。但附卷的部分可能也是由蔡温所编修,後来又经郑秉哲之手改订,才成为现在的7卷。这部琉球官方正史,用汉文写成,从琉球角度记叙了本国历史,在琉球王国历史上,这部国史的修成,亦是件大事。这部重要典籍正文前,附有唯一的图绘,即琉球舆图,清楚地标出了本岛及周围三十六岛。在“琉球舆地名号会纪”中详细记载了三十六岛之名称及俗称。最后总括道:“凡管辖之岛,星罗棋布,环国如藩,皆隔海之地也,衣服容貌,自古至今,总受中山一统之制而与他国不类。自明以来,中华人所称琉球三山六六岛者,即是也。因此图涉及琉球疆界,往往受到特别关注。但本钞本所绘琉球舆图不知是钞者失误还是另有原因,三十六岛却少绘了津奇奴岛(俗称津坚岛)。因在“琉球舆地名号会纪”中明确记载了此岛,故可断言是钞者之误而不会是蔡温之误。此点望读者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