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松

- 姓名:徐松
- 别名:字星伯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上虞
- 出生日期:1781年
- 逝世日期:1848年
- 民族族群:
徐松(1781年-1848年),清代著名史地学家。字星伯。汉族。原籍浙江上虞(今上虞县东南丰惠镇)。后随父仕于大兴(今北京),遂定居。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编修。十五年(1810),督学湖南,任宝庆府(今邵阳市)主考,因厌恶封建士大夫诓取功名,有意不按规定恭谒“圣庙”,讲读“圣谕”,试题也不依“八股”格式,被诬以“侮慢圣贤”、“四书题目割裂经文”罪,遣戍伊犁。伊犁将军松筠爱其才,嘱为纂修《新疆事略》(后改名《新疆识略》)。遍游天山南北路,详细纪录所经山脉走向,河流发源,流向,并绘出草图,与旧史、方略等官修史书比勘,去伪存真,纠谬补缺,仿郦道元《水经注》撰写《西域水道记》,详载水道流域之交通、物产、城邑兴废、民族分布等,为研究新疆各民族历史、地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嘉庆二十五年(1820)释归,历任内阁中书、礼部主事、榆林知府等职。治学讲求实际,精通金石文字及舆地之学。著述尚有《新斠注地理志集释》、《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唐两京城坊考》、《宋会要辑稿》等。
猜你喜欢的书
少林寺志
清叶封、焦钦宠原辑,施奕簪等续辑。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卷首张学林序称:“其目有八,其卷有四。”此本实为四册,不分卷。查《贩书偶记》,亦称: “四卷,图说一卷。”或另有刊本。本书记嵩山少林寺创置沿革、殿宇建筑、碑刻、题咏诗文、古迹传说等。分绘图、形胜、营建、古迹、祥异、艺林、题咏七门。绘图有少林寺总图以下至钟馗像碑图共十二幅,间附图说。艺林所录文翰、碑记、僧传等多见于邑乘。题咏兼收已诗,博而未精。
立斋闲录
笔记,采摘当时的相关文集、档案、地方志、碑帖等诸种文献内容,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揭示了明前期尤其是建文朝的某些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医闾漫记
明贺钦撰。一卷。贺钦常读书医无闾山, 自号医闾山人,因此名为《医闾漫记》。有纪录汇编本、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等。此书记载成化间边事甚详尽,有些篇章揭露了官兵腐败无能,强虏攻台,守卫军士只知持盾牌自卫,不能射箭杀敌。当官领兵者滥杀良民冒功,甚至残害妇孺残疾,割取首级冒充虏贼。对群众自发的抗敌斗争加以歌颂,如记载辽东管家庄一壮男,妻子被建州虏掠去。他深入虏地,与其妻密谋,火烧虏舍。
儒学六讲
《儒学六讲》是国学大师梁启超为一般读者讲解儒家文化的普及读物,代表了梁启超儒学研究的精髓。《儒学六讲》系统讲述了自孔子至清末民初两千五百年中儒学的起源、变迁、继承、演化和影响,介绍了孔子、董仲舒、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儒学代表人物的学说主张,帮助读者了解儒学各个流派在不同时空内的流衍变化。《儒学六讲》以梁启超在清华国学院讲课稿为底本,通俗易懂,深刻全面,是读者了解儒家哲学和中国文化不可不读的一本经典读物。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
凡十卷。北宋王古撰,元代管主八续集。略称法宝标目、标目。内容系就整部之大藏经,依卷帙之顺序,解说各经之大纲。本书撰于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乃此类目录书之嚆矢。第一卷至第六卷前半为大乘经律论,第六卷后半至第八卷前半为小乘经律论,第八卷后半至第九卷前半为圣贤集、传记、经录,第九卷后半为贞元译经,第十卷为宋代新译经。现行本系元代管主八之续集补订。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与法宝总目录均收有本书。[佛祖统纪卷四十六、阅藏知津卷四十四、宋史艺文志第一五八]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
简称《善无畏行状》。佛教传记。唐李华撰,撰时不详。此文六百余字,扼要记述唐代密宗奠基人善无畏的生平事迹。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