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续书谱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劲媚”二则,只是有目无文,次序也略有不同。其非补《书篇》之作,旨在继承《书谱》理论,并加以发展。议论精到,史料丰富,为历代书家所推崇。有《百川学海》、《致格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泊宅编
笔记。宋方勺(号泊宅)著。是编载两宋之际朝野旧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财政、医药术数、怪异传闻、诗词创作无所不谈。作者曾从苏轼等名士游,故记苏轼、王安石等人逸事较多,并载有南宋初称“中兴野人”者和苏轼《念奴娇》之爱国词。有三卷本、十卷本两系统。《直斋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俱录十卷本。三卷本记事一一○条,较十卷本少八十一条,然其中二十六条又为十卷本所不载。二本孰先孰后,迄无定论。《四库全书》所收为三卷本,但该书《总目》作者据《宋史·艺文志》,疑三卷本并非原帙,而系明人“臆为窜改”所致;胡凤丹编《金华丛书》,更确认十卷本为原本。顾修编《读画斋丛书》则认为三卷本叙事较详,且有十卷本“讳而不书”之事,“或为初稿”(见顾修《跋》)。《啸园丛书》编者葛元煦亦持此说。今人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此书,则认为三卷本为方勺勒成此编前之初稿本,然当时未付梓,而十卷本则自南宋初已流行,至明万历中商濬将三卷本编入《稗海》后,二本方并行流传。今存三卷本有《稗海》、《四库全书》、《啸园丛书》本;《读画斋丛书》、《金华丛书》则并载三卷与十卷本。另有中华书局1983年版点校本亦并载上述二本。
保幼新编
儿科著作。不分卷。明无忌先生撰。约刊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首论运气、病源和胎热、初生危证、惊风、丹毒、腹痛等小儿急症治法; 次论小儿内科,外科及五官诸疾百余种。每证详述治法、方药,多选简效易得之方。所录三关脉法及察声、形等诊断原则,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孀妹殊遇
明末虞山刘氏,世业儒,家虽落,名楣也。兄弟守田庐。伯曰赓虞,邑诸生,品行修饬;仲曰肇周,则狡黠嗜利,不务恒业;有妹曰三秀,慧而艳。生时,母梦紫气绕室,醒有异香。六岁母死,父教之读,过目辄了了,捉笔作楷,秀逸独绝。时里有黄亮功者,居任阳之大桥,素雄于财。亮更善居奇。崇祯间,吴中水旱频仍,物价腾贵,藉之囤盈粜虚,家益富。亮貌温厚,而中多机诈,蓄资巨万,节缩常若寒士。年逾二十,始议娶妇,妇则丧夫而挟重资者。父曰:“嫠也,里多请婚者,何必是?”
楞严大义
我们现在学《楞严经》、拜《楞严经》,目的只有一个:由染趋净,息妄归真。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道理。 “首楞严”三个字就代表真心。“首”,代表第一,最高的一个;“楞严”就代表王三昧,禅定中最高的、像王一样的,叫“王三昧”,这是佛果位的禅定。我们就是要恢复真心,修楞严大定。楞严大定包括佛的三身(报身、化身、法身)。“首楞严”译为中文,即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就代表五蕴、十二处等。 息妄归真,即要明妄明真。什么叫妄心?什么叫真心?都是我们要明白的。去妄,即七处征心这一段;归真,即在八还辩见这一段。以这个次第来看,明征什么心?什么是辩见?
地狱变经文偈颂
《地狱变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在南宋僧人赵智凤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西部地狱变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