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

作者:穆时英
公墓

现代短篇小说集。穆时英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6月15日初版。收入的作品有《Graren“A”》、《公墓》、《夜总会里的五个人》、《黑牡丹》、《莲花落》、《夜》、《上海的狐步舞》、《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等短篇小说8篇。书前有作者作《自序》1篇。在中国现代新感觉派小说中,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活、重视主观感觉印象的追求与表现形式技巧的翻新、侧重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以及醉心于塑造二重人格等艺术特征。出现于本集作品中最多的有两类人物。一类是那些闲得无聊的各色人,他们把生活的一切方面(包括爱情、婚姻在内)都当作游戏,在他们看来,人生不过是玩弄别人和消磨日子而已。如《夜》中的“他”,“哀愁也没有,欢喜也没有”,只能在灯红酒绿、调情作爱中混时度日。《上海的狐步舞》中的富豪刘有德整日在一家豪华饭店内打牌鬼混,他的年轻姨太太则和儿子跟他要了钱,结伴去享受夜生活。本集中的另一类人物,是那些在生活的轨道上被压扁或挤出了轨道的人。《黑牡丹》中的舞女,为躲避舞客的奸污藏到一家别墅,后来只好以做别墅主人的妻子来摆脱那种疲倦、紊乱、不安定的生活。《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在这方面更具代表性。作品中的5个身

猜你喜欢的书

学古绪言

学古绪言

诗文集。 明人娄坚撰。二十五卷。娄坚字子柔,嘉定(今属上海)人,一说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万历间贡生。少从归有光游。工书法。与唐时升、程嘉燧、李流芳号“嘉定四先生”。诗颇清新。是集近二十万字。其文颇得有光之传,而能融会师说,以成一家之言。《四库总目提要》称:“其文沿溯八家而不剿袭其面貌。和平安雅,能以真朴胜人。”王士祯亦极赞其文,尝称其《长庆集序》,“以为真古文。”有《四库全书》本。

柳洲医话

柳洲医话

《柳洲医话》由清代魏之琇原著,王士雄辑评,成书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魏之琇,字玉璜,号柳洲,出身世医家庭,凭借自身努力苦学医术,终成一代名医。书中辑录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里的按语 85 条,这些按语针对各家医案的审证制方展开评论,精准指出利弊得失,言辞简要且中肯。还汇编了附方 29 首、单方 103 首,所附单方多具备简效实用的特点。例如书中记载的一贯煎,作为滋阴养肝、疏肝开郁的代表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对胸脘胁痛、吞酸吐苦等症状疗效显著。王士雄附加的病案及评按,也对魏之琇观点进行了有效补充与发挥。​《柳洲医话》现存清咸丰元年(1851)重庆堂刻本,并见于《中国医学大成》《潜斋医学丛书八种》及《三家医话》。

会心集

会心集

《会心集》包括《会心内集》和《会心外集》,大约完成于嘉庆六年刘一明68岁时。在《会心集》开篇序言中,刘一明介绍了其基本内容和写作缘由:余自得仙留龛谷之旨,实会的盈天地间者,皆是阴阳之象;盈天地间者,皆吾性命之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可以一道而贯无穷之道,可以一心而统无数之心,纵横逆顺,左右前后,黄芽满地,白雪飞空,信步走去,头头是道。故生平因物书怀,就事写意,无非会之于心,发之于言,故将吟咏拙句,编为内外二集,分为四卷,名曰《会心集》。愿结知音道侣,早会性命之道于一心,勿为旁门曲径所误可也。至于集中所会之是非,余亦弗知,惟有会道于心者自知之耳。刘一明告诉人们,《会心集》中的诗词曲是他得了道教内丹学传承之后“会之于心,发之于言”的吟咏。众所周知,诗词曲都属韵文,是典型的文学体裁,一般说来,其内容以抒情为主,也可以有叙事和说理。而《会心集》中的400余首诗词曲,其数量最多的作品却是“说理”的,其次才是“抒情”的,也有少量叙事作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心集》中的作品所说之“理”不是寻常之理而是玄妙的“道理”;其所抒发的“情”也并非人之常情,而是别具一格的“道情”。因刘一明“会之于心”的“道理”和“道情”与众不同,《会心集》“发之于言”的诗词曲也就具有了不同于普通诗词曲的特殊价值。

局方发挥

局方发挥

一卷。元朱震亨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 (1347),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药主治范围也有夸大之处,方中药物配伍也多于制方之法不合,而且多重用温补燥热之剂,失之过偏,因而根据该书中所存的重要问题列举三十一条,并逐一进行论述、解答,反对泥守旧说,提倡养阴、戒燥热的观点。指出 “病者一身血气有深浅,体段有上下,脏腑有内外,时月有久近,形态有苦乐,肌肤有厚薄,能毒有可否,标本有先后,年有老弱,治有五方,令有四时。某药治某病,某经用某药,孰为正治反治,孰为君臣佐使,合是数者,计较分毫,议方治疗,贵在适中”。必须辨证施治。其所论述,多结合其学术见解及临床治验案例加以发挥,着重阐发了作者主张滋阴降火法则的具体运用,是丹溪学派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对后世影响颇著。有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京师医局修补江阴朱元震刻本重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有志者

有志者

短篇小说。作于1935年5月12日,最初发表于同年6月《中学生》56号,署名茅盾。先后收入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出版的《泡沫》,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的七作家集《有志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第8卷,该社1980年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及1985年出版的《茅盾全集》第9集。它讲述一个中学教师的幻想是写出一部惊人的伟大作品来,但他脑中空空,于是怪房子小,妻子、儿子干扰。他独自搬到庙中还是写不出来时,又怪和尚不早早喊他; 怪没有咖啡催促灵感; 怪蚊子叮他; 怪肚子要饿; 怪老鼠偷吃他的点心,……总之,钱用光了,暑假过完了,他什么也没写出来。作者用揶揄的笔法,嘲讽了这位脱离生活的空立“志”者。该篇与《尚未成功》、《无题》构成“城市三部曲” 。茅盾说: “这是三篇故事、人物有连续性的小说,写一个脱离生活的空头文学家的创作苦恼,当然也是讽刺那两年大批冒出来的各种自封的‘作家’们的。”

天倪阁词

天倪阁词

同治辛未迄光绪庚辰,十年中京师诸老辈提倡风雅,□(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老人吴县殷少宗伯尤一时宗匠,其时以词称者,冯梦华、熊鞠孙、江韵涛、姚贻孙、何诗孙,而玉津居士以深斛律吕,为公所激赏,故居士所为词大都经□(左石右求)□(左石,右为犯的右半部)山房点定,与熊江两太史酬对为多。一日,公问白石道人歌曲旁行,自记音节,有能识之者乎。诸君默然,居士起对,以为曲工尺如厶之为合,黄钟也。マ之为四,大吕也。フ之为工,夷则也。□(左丿右丨)之为凡,应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