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作者:陈思
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20卷,南宋陈思撰。陈思乃临安市贾,其书编成于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有魏了翁、陈振孙、孔山居士3篇序,其中陈振孙序说:“始欧阳公为《集古录》,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先后;赵德甫《金石录》乃自三代秦汉而下叙次亡,而不著所在郡邑;及郑渔仲作系时、系地二录,亦疏略弗备;其他如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之类,于所在详矣,而考订或缺焉。都人陈思,一旦取诸家所录,辑为一编,以今九城京府州县为本,而系其名物于左,昔人辨证审定之语具著之。”此书按地登载碑刻,以《元丰九域志》京府州县为纲,凡石刻可考郡县者,均分别辑入各路之下,最后一卷收录不详其地者。每碑之下均引录前人考证,并注明其出处。其中所引《寰宇访碑录》、《诸道石刻录》、《集古后录》、《复斋碑录》、《京兆金石录》、《元丰碑目》等书,今皆散佚不传,借此可见其涯略。就是所引存世著作,也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清初朱彝尊就曾辑录此书所引《隶续》佚文,以补今本《隶续》之阙。《宝刻丛编》今天的传本均有所残佚,《四库全书》本残阙较多,较完备的版本是《十万卷楼丛书》本,已经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这个版本缺卷情况如下:第11(秦风路、河东路)、12(淮南东路、西路)、16(荆湖南路、北路)、17(成都府路)共4卷全缺,第15卷江南东路缺饶州以下,江南西路

猜你喜欢的书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

《云笈七签》卷49录本图诀大部分,但无图,可知不迟于北 宋。图诀中有“后圣金阙帝君”和“匈奴国”二称,疑出自六朝。 文中称本经共四诀:《三元真一经》、《太极帝君真符》、《五斗真一 经》和《大极帝君宝章》,现存一、三两诀。本经盖残卷。述存思 北斗和“三宫三一三卿及我”之法,无其它四斗。

红楼梦百花诗屏

红楼梦百花诗屏

《红楼梦百合诗》屏,是清光绪六年(1880)黔西知州曹昌棋(祺)之母在六十二岁时所作。作者从《红楼梦》的人物中,挑选了九十九名妇女和一名男子(贾宝玉)为写作对象,各配一种花名,赋诗一首,题为《红楼梦百合诗》,又名《百花诗屏》,誉称《黔西曹太夫人百花诗屏》。作者以人寓花,以花喻人,亦花亦人,情趣盎然。或写人物性格,或写人物命运,或抒发对人物同情怜爱、厌恶憎恨,有褒有贬、有扬有抑。每首诗都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可贵的是作者不仅精心做诗,而且还亲笔工书,将这一百首诗用蝇头小楷写在长一点三四米、宽零点三七米的四幅绢纸上,经装裱成为一堂挂屏。字迹形态端庄,点画结实,行笔精到,绢秀妍美。在距今一百一十年前的封建社会里,黔西有如此才女,真是难得。

千家诗译注

千家诗译注

诗总集。 题宋谢枋得、明王相编。四卷。 录唐宋人五七言近体诗二百余首,分体编排,计七绝九十余首、七律四十余首、五绝三十余首、五律四十余首。系据宋刘克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重加删选(亦有少量增补)而成,故收诗人虽有限,仍以“千家”为名。其中七言二卷旧题谢枋得编,但杂有明人诗作,恐系伪托;五言二卷乃王相续编。所选多浅显易懂、琅琅上口之篇什,旧时用以为儿童启蒙读物,流传极广。有简明注解,颇肤浅。现存数种明清刻本,1957年东海文艺出版社据莆阳郑濯之刻本断句校印,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亦加印行。另有清黎恂《千家诗注》二卷、悔斋学人《续千家诗》二卷、今人王启兴等《千家诗新注》、汤霖、姚枫《千家诗注析》、李觉《千家诗今译》等相继行世。

楚辞译注

楚辞译注

总集。西汉刘向辑。“楚辞”原指屈原等人所创作的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辞作。这一名称,西汉初年已有之。成帝时,目录学家和辞赋家刘向“典校经书”,将屈原、宋玉及汉人模拟的作品,编为一集,“分为十六卷”(王逸《楚辞章句》卷一),名之曰《楚辞》。该书所辑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宋玉《九辩》,景差《大招》,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以及刘向本人所作的《九叹》。此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楚辞结集,它汇集了伟大诗人屈原等人的重要作品,对楚辞的流传和研究起有重要作用。它的最早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原书十六卷。现在流行的是附有王逸《九思》的十七卷本,上题“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后汉校书郎臣王逸章句”。此外,重要的注本还有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等。由于王、洪两种注本已包括刘向所辑的《楚辞》,故16卷《楚辞》单行本已为罕见。今以《楚辞章句》和《楚辞补注》为通行本。

般若心经小谈

般若心经小谈

般若心经小谈,一卷,明观衡述,出颛愚和尚语录卷十四。

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

消除一切灾障宝髻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贤译。佛告阿难,帝释与修罗战败求救,佛为说咒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