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集

作者:周文
多产集

短篇小说集。周文著。列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初版。除《序》外,收1934年至1936年所写短篇小说15篇,附录2篇。其中《红丸》描写警察查获一罐烟土(红丸),在上交过程中,经手的巡警、传达、科长、督察员、局长等都想从中获利;《健康比赛》描写王奶妈奶养的主人的孩子肥胖康健,自己的儿子却骨瘦如柴;《第三生命》描写西南旧军队以鸦片烟枪为第三生命的腐败情形;《茶包》描写由内地往康藏背运茶包的农民的困苦生活。另外11篇是《山坡下》、《山坡上》、《俘虏们》、《三等车上》、《诊》、《不俗的一群》、《名》、《那首诗》、《陈司事》、《病马》和《退却》。《多产集》短篇小说集收入作者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间的短篇小说十四篇和散文《第三生命》、《茶包》两篇,一九三六年二月由作者本人亲自编定,一九三六年八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此文集将两篇散文编入第三卷“文论·杂文”卷。

猜你喜欢的书

妇女再研究

妇女再研究

《妇女再研究》由好几个短篇故事串成。第一段“亨利·德·玛赛的初恋”的开场部分,最初曾以《晚上十一点至午夜之间的谈话》为题,在《褐色故事集》(1832)中发表,全文于一八四一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在《艺术家》杂志上刊登,题名为《小客厅中的一个场景》。第二段“淑女”原系一八三九年出版的《法国人自画像》中的一篇。第三段“卡那利谈拿破仑”,第四段“我们上校的情妇”,第五段“公爵夫人之死”都曾作为独立的短篇在一八三二年的《褐色故事集》中发表,一八四二年,作者将以上五个短篇组合成一个中篇,题名《妇女再研究》,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属“私人生活场景”。最后一段“梅雷夫人的故事”,最初是短篇小说《劝告》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即《信使》),于一八三二年在玛门-德洛奈版的《私人生活场景》第三卷中问世,一八三七年与取自《褐色故事集》的另两个短篇——《德·波伏瓦骑士》和《一个西班牙伟人》——合成一篇,以《大望楼或三复仇》为题,收入威尔代版《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五年,作者将梅雷夫人的故事单独抽出,以《大望楼》为题收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四卷,属“私人生活场景”,副标题是“妇女再研究续篇”,同时作者手稿上也注明此篇应并入《妇女再研究》。因而后世再版《人间喜剧》时,均以“梅雷夫人的故事”作《妇女再研究》的结尾。

茶余客话

茶余客话

笔记。清阮葵生作。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前写成。原有三十卷,王锡祺印本为二十二卷,旧时通行本系节本,仅十二卷。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史地、学术思想、科学工艺、文学艺术以及花木鸟兽、饮食起居等。对清初典章制度、入关前后建置、当代人物言行以及有关西北、东北史地交通等均有记载。其中记叙清初的典章制度和清入关前后的建置等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有乾隆间戴璐木活字本, 《清代笔记丛刊》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铅印本。

希澹园诗集

希澹园诗集

诗别集。明虞堪著。三卷。卷首有桑以时序。卷末有丁未(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虞堪跋。本集为其门生襄阳丘晋所编,存诗共三百三十三首,皆为作于元代的作品。有《四库全书》本及数种旧抄本。另有虞堪诗集,题作《鼓枻稿》,或四卷,或六卷(有补遗一卷),存诗全同于本集,唯前后编次、分卷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很难确定它是原本还是后人据《希澹园集》略作改动之本,故将之列为存目。

中国哲学原论

中国哲学原论

中国唐君毅著。分《导论》、《原性》、《原道》、《原教》4篇6卷。1966年至1975年间陆续由香港新亚研究所出版。1978年台湾学生书局汇总再版。《自序》称:为从学术观点上考论中国传统的哲学问题,特提出“即哲学史以为哲学之态度”,强调“要在兼本吾人之仁义礼智之心,以论述昔贤之学”。其“导论篇”曾以《中国哲学原论》专名由人生出版社1966年出版,后因《原性》独立成篇而改称《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该篇先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次论“心”,又论“名”与“辩”,皆根据史料原文的考订训释,再就义理上加以引申。《原性篇》则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就整个中国思想而言”,专论人性问题。申明已改变前期思想中仅以道德自我(道德理性)为哲学体系之基石的观点,主张“即心灵与生命之一整体”,“就人之面对天地万物而有其人生理想处以言性”,作为“中国言性思想之大方向” 《原道篇》在全书中分量最重,于考释各家诸说及流变后指出:“道”虽及于天道、物道、出世超世道,但根本上“则在人之生命心灵之活动所共行之道”,由此断定:道“实为人生、人性或人的心灵活动的诸方式”。《原教篇》则是《原道》的续篇,专就宋明儒学而言。详细论述了宋明儒各派各家的主要观念、义理差异及其流变,认为其学术方向及共同价值均在“申述心性天人的涵义,重视人生、人道、人文教化与天人合一的意义”,强调这一思想影响的存在,是今日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并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衔接所必须注意的遗产。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文殊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一卷,“此云灭淫欲却我慢”,失译,尾题文殊灭淫欲我慢陀罗尼,出陀罗尼集经而有大异。

成唯识论演秘释

成唯识论演秘释

成唯识论演秘释,五卷,唐如理撰,日本定胤题记,存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