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集
作者:张载
宋代诗文别集。张载著。中华书局编校,并于1978年出版。此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凤翔府《张子全书》官刻本的清初翻刻本为底本,用郿县本、朱轼本、《正谊堂丛书》本及《张子抄释》等互校,同时以《古逸丛书》本《周易系辞精义》参校。其内容首先把朱熹注《西铭》归入《正蒙》并删去朱注,列为第1;其次据历代著录改称《易说》为《横渠易说》,列为第2;《经学理窟》列为第3;《张子语录》3卷及《后录》2卷列为第4,因该部分系以南宋吴坚刻《张子语录》为底本,故将此本所无的《张子抄释》之最后7条附在《语录》卷末;《全书》的《文集》部分连《杂诗》在内仅存10篇,编校者据南宋吕祖谦《宋文鉴》补入4篇,改称《文集佚存》,列为第5;最后附入旧有的《性理拾遗》、《近思录拾遗》。此外,书前有张岱年撰《关於张载的思想和著作》,书后附录有《行状》、史传及各本序文。到目前为止,在张载别集的诸本中,这是最完整的本子。
章节列表
升序↑- 正蒙 苏昞序
- 正蒙 范育序
- 正蒙太和篇第一
- 正蒙参两篇第二
- 正蒙天道篇第三
- 正蒙神化篇第四
- 正蒙动物篇第五
- 正蒙诚明篇第六
- 正蒙大心篇第七
- 正蒙中正篇第八
- 正蒙至当篇第九
- 正蒙作者篇第十
- 正蒙三十篇第十一
- 正蒙有德篇第十二
- 正蒙有司篇第十三
- 正蒙大易篇第十四
- 正蒙乐器篇第十五
- 正蒙王篇第十六
-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
- 横渠易说上经
- 横渠易说下经
- 横渠易说系辞上
- 横渠易说系辞下
- 横渠易说说卦
- 横渠易说序卦
- 横渠易说杂卦
- 横渠易说佚文
- 经学理窟序
- 经学理窟周礼
- 经学理窟诗书
- 经学理窟宗法
- 经学理窟礼乐
- 经学理窟气质
- 经学理窟义理
- 经学理窟学大原上
- 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 经学理窟自道
- 经学理窟祭祀
- 经学理窟月令统
- 经学理窟丧纪
- 经学理窟黄巩跋
- 张子语录语录上
- 张子语录语录中
- 张子语录语录下
- 张子语录附:语录抄七则
- 张子语录后录上
- 张子语录后录下
- 张子语录跋
- 文集佚存
- 拾遗性理拾遗
- 拾遗近思录拾遗
- 附录
- 书目提要
猜你喜欢的书
额田女王
《额田女王》是二十世纪日本文坛巨匠、芥川奖得主井上靖创作的一部以七世纪日本宫廷为舞台、以日本传奇贵族女性为主角的长篇历史小说。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中有一位才华横溢、美艳绝伦的和歌女作者,她就是额田女王,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原型。这位贵族女性不仅留下了文学价值极高的十二首和歌,而且先后与大和朝廷的两位皇子有过曲折感人的恋情,两位皇子后来也都成了日本历史上有名的锐意进取的天皇。额田女王的人生经历引发后世之人无穷的遐想。
米娜·德·旺格尔
《米娜·德·旺格尔》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两世界评论》刊发。写于1829年12月至1830年1月间。其后又几经修改。但司汤达生前未拿出发表。直到他死后十一年巴黎的《两世界评论》才将它刊发。在司汤达的作品中,这是少有的描写德国人的作品之一。 米娜·德·旺格尔出身于德国大贵族家庭。她父亲因厌恶非正义的征战,受到宫廷的监视,最终忧郁而死。她为了追求自身的幸福,离乡去国,来到巴黎,堕入了爱河。为了达到目的,这个爱幻想的德国姑娘不惜纡尊降贵,乔装改扮,来到她私下热恋的人家里做女佣,不料因高兴过度,吐露了秘密,酿成悲剧,最后以身殉情。司汤达通过这个哀惋曲折的爱情故事,展示了德国人与法国人性格上的差异以及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小说的女主人公米娜·德·旺格尔在作者的人物画廊里,是一个有血有肉,光彩夺目的人物。
九转灵砂大丹资圣玄经
九转灵砂大丹资圣玄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经文乃太极真人为宝积真人讲授,言九转灵砂大丹之炼制方法。书分九篇。第一〈真父母篇〉:言炒炼依母水银之法。 第二〈圣胎产生篇〉:言制作真银法。 第三〈瑶池皓莲篇〉:言炼制皓莲砂(又名金谷种)之法。 第四〈仙掌月明池篇〉:言炼制紫磨黄金法。 第五〈紫府金莲篇〉:言炼制紫府金莲砂法。 第六〈紫府涌泉篇〉:言炼制紫府涌泉砂法。 第七〈七返金液还丹篇〉:言制取金液还丹法。 第八〈归元灵液金丹篇〉:言炼制灵液金丹法。 第九〈九转金丹篇〉:言制作九转金丹法。据称九转丹成,服之百粒则白日飞升。本书之末又附炼丹火候及制作药物之法,有二炁武火之侯、父母文火之候、阴制硫黄法、阴制水银法、炒青金法、阴制二气砂法。
温公易说
易学著作。宋司马光撰。共六卷。原书亡佚,今本为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依《宋史·艺文志》著录编为六卷。书颇简略,诸卦或说三、四爻,或说一、二爻,或全卦无说;诸传只有《系辞传》说得较详细,《说卦传》以下说仅两条。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以为是司马光作《周易》诠解未成之书。苏轼《司马光行状》记其著有《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一卷,又三卷,《系辞说》二卷。晁公武《读书志》说,《易说》杂解《易》义,无诠次。
大金国志
南宋人宇文懋昭撰(一说为宋、元间人所辑,伪托宇文懋昭)。41卷:凡纪26卷、开国功臣传1卷、文学翰苑传2卷、杂录3卷、杂载制度7卷、许亢宗行程录1卷。前有进书表,末署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是月十日金亡)。懋昭生平仅有进书表中谓:“淮西归正人”,“偷生淮浦,窃禄金朝”,其它不详。书中称元朝为“大朝”,称元军为“大军”、称元使为“天使”,从这类措词及有关章节内容分析,卷16至卷26以及文学翰苑传等卷,应为元朝人的续貂之作。似为杂采诸书排比而成,是记载金朝始末第一部较为系统的史书,详载金太祖至哀宗九主117年事迹,首尾完具,所载金宋构兵、蒙古启衅、议迁燕京和汴京、册立张邦昌和刘豫、宫阙、职官、舆服、杂色仪制、风俗、宋金誓文等,皆足与他书相参证,间也有可补《金史》等书之缺。文学翰苑传皆录自元好问《中州集》中小传而略加删削,许亢宗行程录则抄自《三朝北盟会编》。是书记事、叙事、称谓、论述多有舛误,如谓经童拜相、监女为妃、元与女真同为靺鞨而别有朦骨(蒙古)等。人物传记亦多阙如。有四库全书、扫叶山房、万有文库等版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校证本最为实用。
曾公遗录
大臣日录。北宋曾布撰。残本3卷。布字子宣,曾巩弟,嘉祐进士。元祐八年(1093)六月同知枢密院事,元符三年(1100)十月入相,崇宁元年(1102)六月罢相,先后在政府9年。宋制,皇帝有日历、实录,大臣有日录,记每日之行事、奏对,是编即曾布所记日录。原本久佚,卷帙不详。今本辑自《永乐大典》,仅七、八、九3卷。起自元符二年三月,止于元符三年七月。有事记事,无事书日,以示每日必录。所记多出亲见,多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采撷,有裨于研究北宋哲、徽之际历史。有《藉香零拾》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宋史资料萃编》据以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