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

- 姓名:张载
- 别名:字子厚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风翔郿县(今陕西眉县)
- 出生日期:1020年
- 逝世日期:1077年12月6日
- 民族族群: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北宋学者、教育家。字子厚。祖上为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后侨居风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世称横渠先生。理学创始人之一。少时喜读兵书,好谈军事,曾想组织武装收复洮西失地。后受范仲淹影响转而学习儒学,对《易经》尤有研究。曾在京师设坛讲《易》,听者甚众。后被聘为长安学宫教授。三十八岁中进士,做过县令、崇文院校书。晚年辞职回到横渠镇讲学、著书,在关中一带很有影响。以他为首的“关学”是宋代四大主要理学流派之一。
张载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哲学政治思想基础之上的。他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于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生生”、“进进”的物态,批判了佛、道两家关于“空”、“无”的观点。又认为凡统一的事物中,一定含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探究到事物对立统一的某些原理。在人性论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见解。认为天地之性是本然之性,是善的。气质之性是人形成后才有的,有善与不善、刚与柔,才与不才的区别。因此他提出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使人复归到纯善的天地之性,达到圣人之性。“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正蒙大心》)。在教育内容和修养方法上,重视“礼”的教育,“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会好”。修养上,强调“勉”和“矫”。“勉”是不断修养学习,以期达到返性的境界;“矫”是“矫恶为善,矫惰为勤”,以达到变化气质的目的。教学上主张因材施教,做到“尽人之材”。学习上强调志趣、博学、善疑、札记、成诵和力行、矫恶为善。著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
张载是北宋时期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虽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但仍有许多进步的现实意义,对于后来的教育家如明代的王廷相,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尤其是宋以后陕西地区的关中后学有很大影响,因此被称为“关中士人宗师”。
猜你喜欢的书
巴黎之悟
从蒙帕纳斯黑帮酒吧里风韵不存的法国女人到与作者同名的陌生法国“贵族”,旅程中的每个人每件事都令凯鲁亚克深深着迷,他认为自己从中获得了“垮掉的一代”眼中最高境界的人生体验:“顿悟”。全书秉承了凯鲁亚克一贯的写作风格,用天马行空的联想和充满激情的笔触写出了独特的旅行感悟。 本书被称为巴黎版的《在路上》,为凯鲁亚克后期的作品。小说以半自传体的风格、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去巴黎和布列塔尼探寻家族历史的十日之旅。
岭南荔枝谱
记载广东荔枝的专谱。作者吴应逵,字鸿来,号雁山,鹤山(今广东鹤山)人。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此书成于道光六年(1826)。自序说:“长夏苦热避暑荔枝湾上,良朋既集,各征事实,因纂缉成编。”是由友人提供材料编辑而成的。 全书六卷。卷一《总论》。讨论荔枝之名的来由,描述荔枝的生态,叙述荔枝的历史,说明荔枝的吃法,选录前人赞荔的文辞。卷二《种植》。叙述荔枝的特性、荔枝栽培方法、虫害的防治及广东的主要产地。卷三《节候》,记叙荔枝花开、果熟的时令及天气对荔枝收成的影响。卷四《品类》,记述广东荔枝的80多个品种。现有的广东名荔如挂绿、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书中均有详细的介绍。卷五、六《杂事》,辑录有关的典故和传说以及保鲜、加工的方法。 《岭南荔枝谱》是“爰采旧文”撰成的,引书94种,资料繁富,可以说是清代中叶广东荔枝资料的汇编。所引资料均注出处,态度颇为严谨。唯所引文献多有删节。有《岭南丛书》本和《丛书集成》本。
读楚辞
楚辞研究论著。作者近代人胡适,发表于《努力周刊》增刊《读书杂志》第1期,后收入《胡适文存》第2集。胡氏论曰:“我想,屈原也许是二十五篇楚辞之中的一部分的作者,后来渐渐被人认作这二十五篇全部的作者。但这时候,屈原还不过是一个文学的箭垛。后来汉朝的老学究把那时代的‘君臣大义’读到楚辞里去,就把屈原用作忠臣的代表,从此屈原就又成了一个伦理的箭垛了。”胡适尚未否定屈原的存在,亦未否定屈原的全部作品,对于部分屈原作品的否定,仅作推测之辞,未作充分论证。
竹书纪年统笺
清徐文靖撰。十二卷。《竹书纪年》自发现后,考证者甚多,南朝梁沈约始为附注,然好言符瑞,于事实罕有发明,文靖乃特为统笺,逐事分载,以纪其详。仿郑氏诗笺之例,于《纪年》中逐字详注谓之笺。不特于《纪年》笺之,附注笺之,凡所引书传间有讹误者亦并笺之,故云“统笺”。乾隆十二年(1747)开始笺注,至十五年成书。
庄子解故
清章炳麟撰。书不分卷。今传世。此书原为讲解《庄子》而作,按原书篇目次序分条排列,征引《经典释文》等书及清俞樾、孙诒让、王念孙诸人说解,附以论断,发明假借,诠释词义,注明音读,全书近250条。书收入《章氏丛书》。
长阿含经新译
《长阿含经》是佛陀在释翅提(释迦种族)国,迦维林中(迦毘罗城外之园林)时,十方诸神妙天,集到其处,礼敬三宝,称赞佛德。其间四净居天以偈赞叹佛陀。佛陀因欲降伏地神,乃至帝释等诸神,暨诸眷属神的幻伪虚妄之心,而结神咒(陀罗尼)。八万四千诸天,听佛所说后,即皈依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