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集
作者:郑侠
诗文别集。北宋郑侠(1041—1119)撰。十卷。侠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治平进士。神宗时任光州司法参军,后进京城,监安上门。少时因学习刻苦,为王安石所重。曾屡上书谏废新法,吕惠卿执政,又上书反对新政,因两贬英州。后家居终老。侠集原本二十卷。此本经明叶向高删汰,仅存十卷。含疏、奏状等一卷,序一卷,记一卷,墓志、墓表一卷,文、书、表、启各一卷,诗一卷。末附本传、谥议、祠记等一卷。其古体诗风格疏朴老直,七言古诗则笔力奇崛,代表作为《谢太守惠酒》、《醉翁行赠黎师醇》等,或激昂慷慨,或纵横豪放,皆颇富情感。其近体诗《同子忠上西楼》、《幽居》、《和子京霜字见寄》等亦不乏闲淡简远韵味。王士祯《居易录》、吴之振《宋诗钞》尝称其诗“在白居易、孟郊之间”,具“次山(元结)东野(孟郊)之风,不得以当行格调律之。”有明万历本,《四库全书》本。另有《西塘先生文集》九卷,今存《洪氏公善堂丛书》本;《西塘诗集》一卷,有《宋代五十六家诗集》本。
郑侠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阴符经三皇玉诀
三卷。原题轩辕黄帝制。此书卷首有《序》,称轩辕黄帝于大山石匣中得“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取出开看,尽为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黄帝与百官议此经,皆不明经义,乃问于崆峒山广成子与峨嵋山天真皇人,故是书以问答形式,即先由黄帝就经文发问,再由广成子与天真皇人解答。《阴符经三皇玉诀》文中解 “阴符”二字,不外唐李筌之言。其释“上有神仙抱一之道”,是“太一舍真之炁”、“虚无炼神之道”。称“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为养炁、保神、炼真精成金丹之道。谓“下有强兵战胜之术”,乃“真炁战胜阴气”,使精炁化为纯阳而不泄于外。总其要旨,在于阐释炼养精炁、修成金丹以求长生之道。后世有学者批评其书“辞旨鄙浅”,其《序》“文尤谬陋”,又据金代明昌年间(1191)范怿曾引此书(见刘处玄《黄帝阴符经注序》),疑其为北宋人伪作。现存明《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修炼大丹要旨
修炼大丹要旨,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间。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辑录数种炼丹法诀。上卷首为〈外丹要诀〉。谓铅与硫加热后可得真铅,亦称白虎;再加朱砂同研,加热后可得真汞,亦称青龙,是为丹母,可以养炼成丹。例如书中所载「火龙玄珠大丹」,即以所采龙虎四两研细,依法炼成玄珠,再用玄珠养汞成银、养汞成金。炼至十转成丹,服之可成仙,或点汞成宝。又有「金丹法」,即将丹头与金炼作黄粉,与煮过朱砂同研火煅,候金朱真死,再细研入缸,火养成宝。其次又叙述养炼粉霜成白雪神符之方法,有神雪丹转四皓丹、四皓丹转四宝神雪丹、四宝神雪丹转神符白雪丹、神符白雪丹转轻红粉丹、神符自雪丹养灵砂为紫河车丹,以及养成神粉转雌雄为金英丹、金雄丹等。下卷载〈混元九转金丹诀〉,其丹法分九转。即养砂成丹宝、丹宝砂成寒林玉树、寒林变玉笋、玉笋匮养小丹、小丹养黄芽、黄芽匮养金蚕、金蚕匮养金芽成庚宝,庚宝铸金鼎、金鼎养金丹。据称此丹「解将凡骨变仙骨,能使贫家作富家」,即服丹者可成仙,亦可用丹点化金银。
庄周气诀解
道家气功著作。作者与写作年代无考。据所述养生方法及文字风格,似为隋唐五代时期作品。文中提出,若欲神仙,当先营气,“但能握固、闭气、吞液,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神光体溢。”并具体介绍了服气的方法与要领。载《道藏》第五百六十九册。
跨天虹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题“鸢林斗山学者撰”, “圣水艾衲老人订”,撰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艾衲老人即作《豆棚闲话》之艾衲居士,为明遗民。书当在《豆棚闲话》之后,有康熙间刊本,存三至五卷,不知全书卷回数。此书傅惜华先生旧藏,今不得见。
仇史
历史小说,二回,未完。作者原署“痛哭生第二著”,姓名、身世无考。载日本东京留学生会馆编《醒狮》第一、二期,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七年(1905)九月出版。其有《凡例》称“是书专欲使我四万万同胞,洞悉前明亡国之惨状,充溢其排外思想,复我三百余年之大仇,故名曰《仇史》。”《仇史》叙写明万历年间,政治懈怠,党派纷争,藩地属国,时来进犯。有沈阳范文程,积不第之怨艾,怀机诈与诡谋,投奔满洲,寻求出路。满洲贝勒努尔哈赤驰骋此地,志在复仇,便能以厚赏重用。范文程则献计进策,请效中原治理方略,明定称号,确立国体,改良思想,整顿兵马。经一番操演训练,果然军纪严明,面貌大变。随即议定兴师伐明。范文程拜为行军参谋,引先锋、步兵直向抚顺城杀来。抚顺守将李永芳向以苟且偷安,闻有归顺敕谕,早已开门投降。满人屠城掠物,血洗街巷。广宁总兵张承荫前来救援,杀退败将李永芳,终因势不力敌,拔刀自戕。努尔哈赤下令收兵班师,范文程请求纵火焚城。抚顺城头,顿时焰起,一片惨淡景象。
理学类编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返回故里,后又征入校书,书成而归。他博通经史,所教诸生多有成就,为当时名儒。此书成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凡三易稿。其初本名 《格物编》。临川吴当见之,认为此书所辑《天地》、《鬼神》、《人物》、《性命》之说,仅为“格物”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格物”的全部内容。因而改名为《理学类编》。此书主要是汇编宋代理学家关于天地、鬼神、人物、性命的言论。书前有临川吴当写的《序》。第一卷《天地》,分为“论天地之始终”,“论天地之形体”,“论天地之枢纽”三部分。第二卷《天文上》,分为“论日月星辰”,“论日月食”两部分。第三卷《天文下》,分为“论云雷风雨之属”,“论虹霓河汉”两部分。第四卷《地理》,分为“论地理之广阔”,“论潮汐之消长”两部分。第五卷《鬼神》,分为“论鬼神之情况”,“论祭祀之感通”两部分。第六卷《人物》,分为“论人物之始生”,“论人为物之灵”,“轮回生死之辨”三部分。第七卷《性命》,分“论性命之理”、“论本然之性”,“论气质之性”、“论心为性情之主”四部分。第八卷《异端》,分为“论佛老神仙”、“论阴阳家之说”,“论相人形貌”,“论谶纬之说”四部分。所收言论以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六位理学大师为主。而以《荀子》以下五十三家之说为辅,如扬雄、谷永各家,《淮南子》 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等,并加采摭,以参考互证。偶引六经、《论语》、《孟子》、必置于各部之首。作者自己的见解列于最后,加“愚按”二字。其所采录的言论,不主一家,绝少门户之见。摘取精要,条理精密。自己所论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如认为,天度一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有余,日道 周之时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而不足,天度有余,日度不足,故六十余年差 度,是谓岁差;微雨将散为日光所照,即成彩虹,雨散则无。对于佛道、阴阳、相术、谶纬诸家斥驳明切。他认为,佛老以死生祸福之说惑人;相术者视人面貌而知吉凶是妄诞。所论深刻,足以破世俗之惑。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