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侠

郑侠
  • 姓名:郑侠
  • 别名:字介夫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41
  • 逝世日期:1119
  • 民族族群:

郑侠(1041—1119),宋代诗文家。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一拂居士、西塘先生。治平四年进士高第。熙宁初,任光州司法参军。五年,秩满入京,监安上门。数上书王安石言新法之弊。七年,奏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及吕惠卿执政,又上疏劾之,复绘《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惠卿奏其谤讪朝政,编管英州十二年。哲宗即位,始得归,苏轼、孙觉荐为泉州教授、录事参军。元符间再窜英州。徽宗立,赦还,诏复故官,又为蔡京所夺,罢归田里。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绍熙时,追赠朝奉郎。郑侠赋性劲直,百折不回,尝自称“上不谀公卿,下不原乡党,水火可蹈,而议论不可回”(《大庆居士序》)。清王士禛谓其文章绰有“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诗文“大抵似石守道,而无其怒张叫呶之习,有德之言、仁者之勇,仿佛见之。古体诗如《古交行》、《呈子京》等篇,在乐天、东野之间”,近体诗《和荆公何处难忘酒》一章,“令奸邪九原之下犹当惭汗”(《居易录》卷一二)。吴之振亦谓其“古诗疏朴老直,有次山、东野之风”(《宋诗抄·西塘诗抄序》)。现存诗确有阳刚之气,如《临终作》诗有“似此平生只藉天,还如过鸟在云边”之句,亦不惑于死生之际。著有《西塘先生文集》二十卷(《郡斋读书附志》卷下),南宋隆兴时其孙郑嘉正所辑,后有散佚,至明万历时再刻,并为十卷,今存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十年公善堂刻本。《全宋诗》卷八九二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二一六九至二一七九收其文十一卷。事迹见郑侠《大庆居士序》、《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郑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的莫希干人

最后的莫希干人

美国作家詹·库柏的长篇小说,《皮袜子故事集》中的一部。情节发生在1757年,主人公“皮袜子”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技艺高超,人称“鹰眼”、“长枪”。小说中与他并列的是他的挚友,印第安人一个部落酋长泰加茨固。库柏在美国文学中第一次塑造了印第安人的正面形象,他曾声称有意地对印第安人进行“美化”。泰加茨固和他的儿子翁卡斯真诚、纯洁、勇于自我牺牲。小说也流露出作者对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的同情。他们遭受白人殖民主义者的杀戮,在白人挑拨下各部落之间互相残杀。原是一个部落酋长的泰加茨固后来在白人酒精的腐蚀下变得如同白痴一样,翁卡斯成了“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他的情人科拉的死亡象征着整个印第安部族注定毁灭的历史命运。

听潮的故事

听潮的故事

鲁彦散文集,收文12篇。发表于1934年《中学生》第47期,收于《鲁彦散文选集》。文章写“我”和妻子到普陀山海岛佛国旅游的一段经历。前半篇写欣赏听潮的感受。作者把沉睡的大海比作“沉吟的诗人”,温柔甜美,令人陶醉;写汹涌的海涛好比被钟声惊醒了的猛士,愤怒地向岩石进攻,形成一场“千军万马的混战”,使人颤栗。后半篇笔锋一转,写僧人为了赚钱,献媚于洋人,竟要“我”将房子让出,甚至变相地下逐客令。“我”在愤怒之余,故意穿起军装,使僧人立刻慌了手脚,奉承拍马,请客送礼,显出一副可鄙的市侩相。作品讴歌大海的美,鞭挞现实的丑,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感情恰像海潮一来一去,起伏跌宕,启示人们领会生活的哲理。写景多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叙写人事,笔墨冷峻含蓄,令人深思。

述异记

述异记

南朝齐·祖冲之撰。志怪小说集。十卷。《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均著录。《新唐书》入小说家类。宋后史志不载,当佚于宋。古无辑本,《旧小说》甲集辑八条。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九十条。内容以记述晋宋间鬼怪妖异,灵幻奇闻为胜。《述异记》虽以志怪为宗旨,然内容颇杂。其中如陆机命犬“黄耳”传书故事,并无迷信色彩,且颇为人们所乐道。王仲德出猎遇鹤故事亦不具迷信色彩,虽写动物,也颇有人情。富阳王姓擒“山”故事,表现了不畏凶邪的勇气。

玉环记

玉环记

作者佚名。或说杨柔胜撰。杨柔胜,字新吾,江苏武进人。约明万历十年(1582)前后在世。此本或为后人改订杨本。本事见于唐人《玉箫传》及范摅《云溪友议》中有关韦皋的故事。全剧三十四出。剧写:京兆书生韦皋,寄居洛阳。其父同窗好友李晟、张延赏,俱任要职。韦皋应试不第,朋友劝往院子逍遥,得识玉箫。后钱钞用尽,被赶逐出院。临别玉箫赠韦皋紫金鱼扇坠一个,白银二两,以为路费;韦皋将一对玉环,彼此各存一枚,以为表证。

巡台退思录

巡台退思录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三卷,收文140篇。除首篇《开山抚番条陈》作于1874年(同治十三年)外,其他均为作者在分巡台湾兵备道任内文稿(包括禀函札批等),对于清季台湾庶政、洋务、海防等保存资料甚丰。光绪十二年左右曾刻版刊行。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1种出版。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凡十卷。唐代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略称六波罗蜜经、六度经。内容讲述护持国界及菩萨所修六波罗蜜之法。计分十品:(一)归依三宝品,(二)陀罗尼护持国界品,(三)发菩提心品,(四)不退转品,(五)布施波罗蜜多品,(六)净戒波罗蜜多品,(七)安忍波罗蜜多品,(八)精进波罗蜜多品,(九)静虑波罗蜜多品,(十)般若波罗蜜多品。据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七载,初时,有大秦寺之波斯僧景净,依据胡本,将本经译为七卷本。然因景净不识梵文,又未谙佛教义理,故所译与原经出入甚钜,般若三藏遂于贞元四年(788)十一月依据梵本,重译本经。注疏本经者,有智通之六度经疏十卷、六度经义例诀、六度经义目各一卷、超悟之六度经疏四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