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侠

- 姓名:郑侠
- 别名:字介夫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041
- 逝世日期:1119
- 民族族群:
郑侠(1041—1119),宋代诗文家。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一拂居士、西塘先生。治平四年进士高第。熙宁初,任光州司法参军。五年,秩满入京,监安上门。数上书王安石言新法之弊。七年,奏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及吕惠卿执政,又上疏劾之,复绘《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惠卿奏其谤讪朝政,编管英州十二年。哲宗即位,始得归,苏轼、孙觉荐为泉州教授、录事参军。元符间再窜英州。徽宗立,赦还,诏复故官,又为蔡京所夺,罢归田里。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绍熙时,追赠朝奉郎。郑侠赋性劲直,百折不回,尝自称“上不谀公卿,下不原乡党,水火可蹈,而议论不可回”(《大庆居士序》)。清王士禛谓其文章绰有“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诗文“大抵似石守道,而无其怒张叫呶之习,有德之言、仁者之勇,仿佛见之。古体诗如《古交行》、《呈子京》等篇,在乐天、东野之间”,近体诗《和荆公何处难忘酒》一章,“令奸邪九原之下犹当惭汗”(《居易录》卷一二)。吴之振亦谓其“古诗疏朴老直,有次山、东野之风”(《宋诗抄·西塘诗抄序》)。现存诗确有阳刚之气,如《临终作》诗有“似此平生只藉天,还如过鸟在云边”之句,亦不惑于死生之际。著有《西塘先生文集》二十卷(《郡斋读书附志》卷下),南宋隆兴时其孙郑嘉正所辑,后有散佚,至明万历时再刻,并为十卷,今存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十年公善堂刻本。《全宋诗》卷八九二录其诗一卷。《全宋文》卷二一六九至二一七九收其文十一卷。事迹见郑侠《大庆居士序》、《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郑侠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红与黑
法国司汤达著。中译本由罗玉君据巴黎费尔南·罗歇出版社1929年版译出,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新1版。《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写于1828—1829年,1830年出版。小说的副标题为《1830年纪事》,司汤达通过描写小资产阶级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过程和性格发展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1815—1830年法国复辟王朝时期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生活。小说故事发生在复辟时期法郎士-孔德省的维立叶尔城。木匠的儿子于连常以出身微贱为耻,在少时所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决心靠个人的才能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他随西朗神父学拉丁文,一部《圣经》能倒背如流,因此当上了市长德·瑞那的家庭教师。于连不久与德·瑞那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被迫离开。进省城贝尚松神学院后,于连卷入了教会内部的宗派斗争,最后投身于极端保皇党人木尔侯爵门下。于连因出身低微,屡遭歧视。在受到木尔赏识后,甘心成为保皇党政治阴谋的忠实工具。侯爵小姐玛特尔坚持要与于连结婚,侯爵无奈,准备改变他的出身。正当于连踌躇满志的时候,在教会特务的一手策划下,德 ·瑞那夫人的一封揭发信使他的美梦毁于一旦。绝望之下,于连开枪打伤了德 ·瑞那夫人,最后被判处死刑。小说通过于连在与自己的阶级利益完全相反的历史逆流中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最终走向毁灭的经历,广阔地表现了波旁王朝后期从外省到巴黎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司汤达广泛运用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了于连这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对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莅蒙平政录
在昔孟子以亚圣之才。当七雄之世。崇王抑霸。行仁讲义。尝以君子平其政为谆谆。余读书至此。未尝不叹士之生也。处为大儒。出为名臣。大则平其政于天下。小则平其政于一邑。斯上不负乎。朝廷。下不误乎百姓。而臣子之职。庶几可告无罪焉。廼若身膺民社。尸位素餐。既不能就事为建白之筹。复不能独断为绸缪之计。碌碌无所短长。则亦甚负此简书矣。
黄帝阴符经注
唐李筌撰。筌在开元(713—741)时官至节度副史、御史中丞,后入山学道,号达观子。《集仙传》云:筌于嵩山石室中得《阴符经》,“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后于骊山逢老母,乃授微旨,为之作注。”《注》云:“《阴符经》者,黄帝之书。……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合于事机,故曰阴符”。提出“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净自化;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道藏》收入《阴符经》注解之书共二十种,以此本为最古。但在张果注本中谓“李筌假托妖巫,妄为注述”,斥其为“不悟”、“昧之至”、“诬道之甚”、“失《阴符》之旨”等。刘师培《读道藏札记》云,李筌注《阴符经》有二种:一称自注,即七家注本;一托之骊山老母所传,即《黄帝阴符经疏》。
周易窥余
南宋郑刚中撰。十五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以程颐《易》学主“义理”,朱震《易》学主“象数”,遂参取两家,阐发其所未尽之义。《自序》称:“《伊川易传》、《汉上易传》二书,颇弥缝于象义之间,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余,吾则窥之。”故名其书曰《窥余》。书中《乾》、《坤》二卦及《系辞传》以下原缺不解。其本罕传,朱彝尊《经义考》注曰:“未见。”唯《永乐大典》尚存其文,但缺《豫》、《随》、《大畜》、《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四库全书云:“其七卦为原本所缺者,但录经文。”
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七十八卷(一作八十卷)。纪传体。记东晋一代史事。刘知幾称为东晋史书中之最佳者。已佚。今有清黄奭辑本,五百二十余则,收入《汉学堂丛书》。又有清汤球辑本,共七卷,卷一为《帝纪》,卷二为《悬象说》,卷三为《徵祥说》,卷四为《后妃传》,卷五为《百官公卿表注》,卷六为《盛蕃录》,卷七分郡记录大族姓氏,如《琅邪王录》、《陈留阮录》、《范阳祖录》、《浔阳陶录》、《吴郡顾录》、《丹阳纪录》、《陈郡谢录》等,计有三十二族,收入《广雅书局丛书》。近人陶栋也辑有二卷,上卷为诸帝纪略,下卷为诸臣传略,附史述论一则、胡俗二则,收入《辑佚丛刊》。
注华严法界观门
佛典注疏。唐宗密注。一卷。是唐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的注释书。释文多受澄观思想的影响。书前裴休序称,宗密“直以精义注于《观文》之下,使人寻注而见门,得门而入观,由观以通经,因经以证性”。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