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国盗物语
本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于20世纪60年代在周刊《星期天每日》(サンデー毎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其内容取材自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前期的真实历史,布局也相应地分为2部分,即斋藤道三篇及织田信长篇,分别以这两人为主人公,其间穿插另一悲剧人物明智光秀。
天学会通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史学遗产六讲
白寿彝著,本书从理论上对中国史学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爬梳的开创性成果,反映了作者恢宏的视野和渊博的常识。书中对史学遗产之精华所作的分析及其在当今史学事业中之价值的阐释,其真知灼见,在在多有,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者和广大史学工作者来说,尤其对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史学爱好者来说,既是入门之书,又是指导之书,成为人们走进史学遗产这一辽阔繁茂的园地、从而走进宏伟庄严的史学殿堂的一条路径。
中风论
内科著作。清熊笏撰,陈念祖鉴定。一卷。笏一名庆笏,字叔陵,安义(今属江西)人。名医,撰有《难经辑注》、《伤寒金匮合注》、《医案一隅录》等。学术上重《内经》、《难经》与张仲景,讥王叔和“错解义例,纂乱原文”,轻后世本草、医方之书。为彰古人之法,从形气中以求治病之理而撰是书,成书于道光元年(1821)。近二万字。首论脏象、经络次序、经络浅深、奇经八脉以及总论天地之气与人的关系、宗气、营气、卫气、脉诀、病因等基本理论问题,次论中风、八风、轻重、寒热、证候、风脉、治法、药饵,凡十八篇。对中风之病位、病机及证治论述颇详。后附验案。认为中风多热病,对《景岳全书》、《医门法律》、《医宗必读》等书的论点提出异议。有光绪十年(1884)醉经阁校刊本,光绪二十二年醉经阁刻本,清石印本,《三三医书》本。
泌园春丹词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无休。奈何今日茫然,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什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我见伤心眼泪流。
喫茶养生记
日本禅师荣西写成的。荣西生于公元1141年,荣西年少时学于睿山,通晓天台密教,自创叶上流密教,世人称之为叶上僧正。1168年荣西27岁人宋,学于四明、丹丘,朝拜了天台山,不久回国。1187年,他46岁时再次人宋,在宋四年多时间,登天台山拜虚庵怀敞为师,得临济宗传心引,回国后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回京都后,他将茶籽送给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明惠将茶籽种在寺内,所产茶叶纯正,人们将拇尾产的茶叶称为本茶,之外所产的茶称为非茶。荣西回国第二年,日本镰仓幕府成立,第三代将军实朝拜荣西为导师。有一次,实朝在宴会上喝醉了,感身体不适,荣西亲自进茶一盏,并赠送自己所写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实朝喝完茶后,身体顿感轻松,并对《吃茶养生记》大加赞扬。《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字写成。上卷记载了有关茶的事项,下卷记载是桑的事项,将桑叶粉碎煎吃,也可治病。荣西主要叙述了茶的医药作用,他力图用茶治疗日本人的肉体和精神。还记载茶的名字、形状、功能和采摘、调茶。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记载了当时的末茶饮法,也就是现在日本茶道所继承的饮茶法—将茶叶采摘后,立即蒸,蒸后焙干,焙架上铺上纸,火候不急不缓,直到焙干,之后盛瓶,以竹叶压紧封口。饮用时取出一文钱大的勺子,把碾成粉末的茶放人茶碗中,一茶碗一般放两三勺,然后冲入开水,开水量不宜多,再用茶筅快速搅拌,点好的茶苦中带香,上浮一层绿厚沫。荣西的《吃茶养生记》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一道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