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遗

作者:陆心源
唐文拾遗

七十二卷。清陆心源 (1834—1984)编辑。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喜藏书,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著《潜园总集》,陆氏嗜好藏书,曾广求书籍;选择家藏旧书一百五十种,计二千余卷,解官后潜心校刊。每得《全唐文》所未录而又属于唐文者,即录存之。历时几十年,得书三千余篇,厘为七十二卷,仿《全唐文》之体例顺序排列。以补其缺,故名 《拾遗》。书前列杭州俞樾之序。该书最早为清内府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以清内府刻本《全唐文》断句影印,附《潜园总集》本《唐文拾遗》,版面清晰,颇便阅读。

陆心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盖平县志

康熙盖平县志

地方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骆云修,有骆自序,首附县图城图各一。此为编修《盛京通志》而作,叙事至康熙二十三年。凡2卷26目。盖平,为今盖县。时奉檄纂修,遵部颁以《河南通志》为例,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成书。约一万四千字。冠有县图、城图各一幅。正文分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城池、职官、学校、选举、户口、田赋、风俗、物产、古迹、人物、艺文等二十六目。为盖县首志。所记区域几乎遍及辽东半岛。沿革依辽、金二史考订。山川城堡或今昔异名,或辨方言,或考释地名。户口、田赋、职官,只记清代数字。艺文收有辽东诸文人学者著述,其中有元学士虞集《条陈疏》,请求用堤坝拦海,以便开垦沿海荒田,为较有价值的文献。有康熙二十四年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辽海丛书》本。郝瑶甫《东北地方志考略》 (1984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可供参考。

蒙求

蒙求

凡3卷,现存本2484字。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之义。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故事。上下两句成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味,便于记忆。既能用以识字,又可学习典故知识,较以认字为主的蒙书前进了一步,在中国蒙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喻选古方试验

喻选古方试验

方书。清喻昌撰。四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本书约十二万字,选录《本草纲目》所附方剂,予以分类编辑而成,间附亲试之单方、验方。卷一,为合药分剂法则、养生须知、患病须知、服药须知、食物宜忌、通治方四首等内容。卷二,杂证上、中、下三部。包括头病、目病、面病、肠风下血、诸淋等六十四种病证。卷三,妇科。包括调经、崩漏、带下等九种病证。卷四,儿科。包括小儿诸病、小儿惊痫、小儿诸疳、痘疹四大类。外科。包括折伤跌扑、虫兽伤、中毒及食物毒等十三种病证。凡九十二种病证,近二千首方剂。分类详明,每种病证,又详列治法,易于读者检索。对研究《本草纲目》及临床运用均有帮助。有道光十八年 (1838)梅春华家刊本,裘吉生 《珍本医书集成》 本。

阴证略例

阴证略例

内科著作。元王好古撰。一卷。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 (今河北赵县)人。通经史,好医方,先学医于张元素,后师李东垣,官本州教授。撰有《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认为“伤寒,人之大疾也。其候最急,而阴证毒为尤惨。阳则易辨而易治,阴则难辨而难治”。故集前贤有关学说,附以己见,于宋端平三年 (1236) 撰成此书。书中叙述阴证,首列《内经》 的阴阳脉例; 次列张洁古及王氏的内伤三阴例; 再举伊尹、扁鹊、张仲景、许叔微、韩祗和诸例。各证之后,间附药方,审证用方颇有条理。书末附“海藏治验”为王氏验案。本书有证有药,有论有辨,对阴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鉴别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奠定了阴证学说的基础,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有 《济生拔萃》 本,《十万卷楼丛书》本。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黄念祖居士一九八八年讲于北京居士林,本记据黄老居士录音带整理成文后,复经黄老居士亲自校订。

净饭王般涅槃经

净饭王般涅槃经

全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又作净饭王涅槃经、净饭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记载佛陀及难陀等为净饭王送葬,以彰显孝道;并向诸人教示世皆无常、苦、空、无我等法。